首頁 > 農業

【養豬知識】豬蹄病是什麼豬肢蹄病的診斷與防治_ 養豬網_ _ e操盤

由 開犁 發表于 農業2021-05-26

簡介前、後肢風溼症:前肢或後肢患風溼症時,相應肌群僵硬、疼痛,分別表現為雙前肢或雙後肢跛行或癱瘓,其診斷技巧是:在沒有檢查出外傷時,強迫患豬站立行走,如運動後跛行症狀減輕,可初步診斷為風溼症

蹄病是什麼

豬肢蹄病的診斷與防治

大多數哺乳動物的四肢是支撐身體重量的立柱,也是賴以覓食的運動器官。前肢骨骼與全身骨架無關節連線,而是依靠韌帶和肌肉與前驅相連,其活動幅度較大、運動靈活,還肩負著調整前進方向的作用。後肢骨骼透過髖關節與全身骨架連成一體,是支撐全身重量的重心。四肢一旦發生疾患,就會引起運動障礙、影響覓食活動,會因營養不良逐漸消瘦乃至衰竭而死亡。

豬肢蹄病的診斷與防治

豬與其他哺乳動物均具有一樣生理代謝功能,不同是圈養豬不需奔波而覓食,長期在人工飼養環境中四肢逐漸退化、變短,因而較其他動物比較肢蹄病的發生率要高些。

動物肢蹄患病後常因疼痛而跛行(即俗稱瘸子)。該病屬外科病,發生後直接影響其生長代謝,如不能及時得到治療也會導致死亡。正確的診斷是有效治療肢蹄病的前提,也是掌握病變肢位、病因及判斷

愈後

的關鍵。

豬肢蹄病的診斷與防治

一、四肢性疾患:引起豬發生四肢性疾患的病因有;

1、產前、產後癱瘓:高胎次母豬因缺鈣引起產前、產後四肢疲軟、站立困難,強迫站立時全身發抖、嘶鳴、並立即倒臥。治療主要是補鈣,可以肌注膠丁鈣、骨化醇(維生素AD)或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治療時間應稍長些。

2、風溼症:是膠原組織反覆發作的急性或慢性非化膿性炎症。是由A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誘發的變態反應。多發於營養不良、體弱或生活在陰冷潮溼的舍飼豬。有前肢風溼和後肢風溼或前後肢同時風溼之分別。

前後肢均風溼的病豬其肩部、腰部、臀部肌肉僵硬、疼痛、跛行明顯或站立困難。強迫站立或行走一段時間後,僵硬症狀會減輕。這是與癱瘓症鑑別的要點。治療主要是肌注或靜脈注射抗風溼藥。如水楊酸鈉、烏洛托品、

雙氯酚酸鈉

及地塞米松,配以灌服防風散、獨活寄生湯,療效明顯。針灸與自家血療法也有一定療效。

豬肢蹄病的診斷與防治

有人將因腦炎、中暑、中毒引起的神經症狀而倒地或因其他疾病引起的衰竭症而倒地不起的病豬也稱為四肢有病,這是診斷中認症能力的欠缺或進入了診斷誤區。

二、單、雙肢性疾患:指某兩肢同時或某一肢跛行。這給正確診斷帶來了一定困難,所以診斷時要十分認真並掌握一定的診斷要領。根據跛行的步樣和步幅來確定患肢。單肢性疾患的病因有:

1。外傷:為個別性散發,病豬因尖銳硬物刺傷蹄叉或某肢肌腱造成的傷痛。檢查時要格外注意蹄底和及蹄叉部。如發現傷處應先清除汙物,再用雙氧水沖洗後,用高錳酸鉀水沖洗,再塗以紅黴素軟膏或其他軟膏。必要時須用布包裹。

2。肌腱拉傷:多偶發於30~150斤體重的青年豬,此日齡段的豬年輕體壯,喜打鬧嬉戲,常因打鬥或地面溼滑而拉傷某肢肌肉或筋腱。此豬會表現為單一病肢跛行。輕度跛行者可不治自愈,重症需肌注鎮痛劑,特別嚴重的需熱敷或進行封閉療法。

3。前、後肢風溼症:前肢或後肢患風溼症時,相應肌群僵硬、疼痛,分別表現為雙前肢或雙後肢跛行或癱瘓,其診斷技巧是:在沒有檢查出

外傷時,

強迫患豬站立行走,如運動後跛行症狀減輕,可初步診斷為風溼症。肌注抗風溼藥物後,效果明顯時,可以確診。治療方法同上。

豬肢蹄病的診斷與防治

三、傳染病性疾患:因感染病原性微生物而引起的肢蹄病變,此類疾病有一定的傳染性,患畜有一定的數量和相似症狀。

1。口蹄疫:口蹄疫病毒侵染病豬蹄叉、蹄冠導致皮下組織積水,引起面板起水泡,水泡破潰後露出新鮮肌肉。如環境衛生條件差就可能感染化膿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壞死桿菌等引起蹄部化膿性炎症,輕者造成運動障礙,重者引起蹄葉炎造成蹄殼脫落。造成豬癱瘓並失去經濟價值。此病臨床症狀明顯,較易確診,但治癒較困難。必須早期發現、早確診、早對症治療。此病屬於國家規定的一類傳染病,不準治療,確診後要按級上報有關部門 。稀有貴重品種或種畜需要治療時,應先肌注抗血清,再用0。1%的高錳酸鉀沖洗患部,然後塗上紫藥水或阿昔洛韋軟膏。如有細菌混合感染,尚需每天上、下午肌注抗菌藥物,如青、鏈黴素合劑,連3或4天。

2。水泡病:與口蹄疫病的症狀相似,只是病原不同。可以治療,治療法與口蹄疫相同。

豬肢蹄病的診斷與防治

3。腐蹄病:病原為厭氧性壞死桿菌。此病常發生於生活在泥濘地面或地面不潔的豬。細菌透過傷口感染,致使病豬某肢的蹄叉、蹄底、蹄冠部腫大、潰瘍、糜爛、壞死。造成病豬跛行。早期發現確診後,要肌注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抗菌素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病程的後期要配合常規外科處理:如切開膿腫、清洗創腔、塗舔抑菌藥物等。

4。鏈球菌性關節炎:豬鏈球菌性關節炎是一種引起豬關節慢性炎症疾患。病豬前肢腕關節、後肢跗關節的單側或雙側充血、腫大,表面出現纖維性多發性漿膜炎,關節囊壁增厚、發硬,引起運動障礙。治療方法是:區域性可切開排膿、清創、撒佈抗菌粉劑、包紮。肌注青黴素、土黴素或紅黴素,連4天。

5。漿膜炎性關節炎:是副豬嗜血桿菌感染引起的多發性腹膜炎和關節炎,臨床表現呈慢性經過。患豬先期表現為食慾減退,抻懶腰,後嘔吐,此時腹腔已發生炎性滲出、腹水及粘連。前後肢主要關節腔炎性滲出,進而四肢活動障礙,臥地不起。因病原菌屬陰性桿菌,故肌注抗陰性菌的抗菌素有明顯療效,如氟苯尼考、慶大黴素、恩諾沙星等,可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豬肢蹄病的診斷與防治

作者:12582農信通平臺獸醫專家 劉清河

編輯:李萌

如有轉載請標明出處

Tags:肌注跛行後肢病豬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