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明教流傳中國記6:摩尼教的波高米爾派和阿爾比派在歐洲的失敗

由 燕趙節度使 發表于 農業2022-12-30

簡介在法國南部,波高米爾派思想和以前羅馬帝國時期遺留下來的摩尼教教徒結合起來,死灰復燃,最初以反對法蘭西南部天主教神職人員的醜聞和放蕩的生活而贏得了眾多的信徒,再次壯大,形成了一個新的基督教異端教派——阿爾比派

瞭解的意思是什麼的意思

波高米爾派

波高米爾派,公元11、12世紀的保加利亞基督教異端教派。

它的名稱有兩種不同的解釋。

一是它的創立者叫波高米爾;

二是波爾米爾是“上帝所喜愛的人”的意思,這個教派的人以此來強調自己是基督教中的正宗信仰。當然,任何一個異端都這樣標榜自我。

波高米爾派流行於保加利亞農民中,隨著保羅派信徒的到來,他們吸收了許多保羅派的教義,豐富了自己的教義。

從它的教義來看,主要部分教義簡直和保羅派如出一轍,一脈相承!

比如,波高米爾派深受保羅派中摩尼教善惡二元論的思想影響,認為上帝有兩子:撒旦和耶穌。撒旦是惡的代表,耶穌是善的代表。

認為善終將戰勝惡。它反對教會的封建特權,反對教階制,主張廢棄教會禮儀,提出消滅封建一切壓迫的口號。

認為人的肉身和塵世是惡之原,而人的靈魂和天國才是善之原,因為人的肉身和塵世是魔鬼撒旦創造的,人要跟自己的肉身和塵世斷絕,讓自己的靈魂返回天國。

這種創世思想簡直和《聖經》中上帝創造的世界和人簡直是截然相反,難怪基督教會認為它是異端。

波高米爾派還吸收了保羅派的鬥爭思想,針對當時保加利亞人民被貴族和地主壓迫的現狀,認為世間所有的富人和貴族都是魔鬼的僕人,痛斥窮奢極欲的教會上層教士。

此外,他們拒絕基督教的宗教儀式,如洗禮、聖餐、婚禮等,對教堂、聖像和聖物也毫無尊敬之情,對十字架更是鄙視。

其實他們不過是以宗教形式組織起來,從事反封建壓迫而已。

除了保加利亞地區之外,波爾米爾派還傳播到了巴爾幹半島其他地區,如馬其頓、波黑、達爾馬提亞(克羅埃西亞南部),向東甚至達到了烏克蘭的基輔,向西傳播到了義大利北部、法國南部、英國。

明教流傳中國記6:摩尼教的波高米爾派和阿爾比派在歐洲的失敗

波高米爾派這這種異端思想觸怒了拜占庭皇帝阿里西亞一世(公元1048~1118),他下令逮捕一批波爾米爾信徒,並以死亡為威脅,強迫波爾米爾信徒改變信仰。

阿里西亞一世讓軍隊豎立了兩根刑柱,一根上面帶有十字架,而另一根沒有。

他下令,如果波高米爾派信徒走向帶有十字架的刑柱,那麼就表示更改了信仰,就可以獲得赦免;如果走到沒有十字架的刑柱,一律處死。

在死亡的威脅面前,大多數波高米爾派信徒走向了沒有十字架的刑柱,以身殉教。

12世紀是波高米爾派運動的高潮時期,但他們受到了保加利亞統治階級和東羅馬帝國的鎮壓。

14~15世紀,隨著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的到來,波高米爾派信徒在屠刀下,或者被迫改宗伊斯蘭教,或者被屠殺。

波高米爾派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了。

波高米爾派消失了,就代表摩尼教思想在西方消失了嗎?

當然不是。

阿爾比派

我們上文說道,波高米爾派從巴爾幹半島北部傳播到了義大利北部,隨後大約於1145年又傳到了法國南部。

在法國南部,波高米爾派思想和以前羅馬帝國時期遺留下來的摩尼教教徒結合起來,死灰復燃,最初以反對法蘭西南部天主教神職人員的醜聞和放蕩的生活而贏得了眾多的信徒,再次壯大,形成了一個新的基督教異端教派——阿爾比派。

阿爾比派原名卡達派(Cathari,又譯卡特里派,該詞源自希臘文Katharoi,“純潔、清潔”的意思),和中東石油小土豪卡達沒有半毛錢關係,所以這一派又被稱為“純潔派”。

明教流傳中國記6:摩尼教的波高米爾派和阿爾比派在歐洲的失敗

其實很多異端都挺意思,就是總喜歡標榜自己“純潔”,然後認為同一宗教的其他異端教派、異教徒和無神論者,都是骯髒的、醜陋的、可恥的、粗鄙的、無知的、愚昧的,走上邪路的,不可救藥的,該下地獄的,以此來獲得莫名其妙的精神上的優越感,強行給自己加上高光buff。

阿爾比派在法國南部的阿爾比城最活躍,人數最多,所以該派又被稱為阿爾比派。

“阿爾比”一名來源於高盧-羅馬時期的貴族阿爾比烏斯(Albius),因為他曾長居於此地,後來他的名字成為地名,首次在公元5世紀的《法蘭克人史》中以“Albiga”的形式出現。

明教流傳中國記6:摩尼教的波高米爾派和阿爾比派在歐洲的失敗

後來阿爾比派日趨壯大,影響力擴充套件到了法國北部和德國南部。

與保羅派、波高米爾派一樣,阿爾比派的教義沿襲了摩尼教的善惡二元論。

比如該派認為,天國有善惡二神交戰,塵世都是魔鬼所創,而魔鬼在人間的代表就是教皇。

他們信仰善惡兩個神,一個是善神創造無形的精神世界,如靈魂, 一個是惡神創造了有形的物質世界,如肉身。善神與惡神不斷鬥爭,靈魂高於肉體。

阿爾比派還創造性的把摩尼教和基督教的教義結合起來。他們認為聖經舊約時代的惡神把人的靈魂囚禁在塵世身體裡,塵世的一切的物質都是惡的,因為塵世充滿各種疾病、痛苦、情慾。

在這物質的世界裡,死不是一種解脫,只是靈魂迴圈進入到另一個人或獸的身體裡,

阿爾比派不認為耶穌是神,只視之為最高的受造者,他們認為耶穌來到這世上就是要帶離他們脫離這物質的世界,解放他們脫離這可悲的迴圈,啟示他們得救的真理。

而基督是賜生命的靈,他在這塵世中只是一個形相,基督不是為女人所生,所以沒有人的成分,其肉身不具實體,所以既沒有死亡,也無昇天。甚至連聖靈也只是受造者,只是眾靈(包括天使和人的靈魂)之首。

阿爾比派主張不殺生,這一點跟摩尼教很相似。

阿爾比派信仰者分為教徒與信眾兩種,教徒必須要全體都遵守齋戒、節慾、不說謊、不發誓等條規,寧死也不放棄他們的信仰。而信眾則要寬鬆的多,但是要完全尊重教徒,教徒的命令要完全的遵守。

最讓基督徒憤怒的是,阿爾比派否認天主教的三位一體、聖禮和煉獄等說法,公開申斥天主教會及其主教、神父、修士都是由魔鬼製造出來的,要打倒羅馬教會。

我們都知道,任何一種思潮的興起都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係,尤其是經濟,就是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在當時法國南部、義大利沿海城市,作為地中海沿岸的港口,商業、手工業、航運業非常發達,並由此產生了龐大的城市平民階級。

但國王貴族勾結教會,對城市平民肆意剝削,同時中世紀歐洲各國長期混戰,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激起了他們的強烈不滿。

阿爾比派因此應運而生,成為歐洲12、13世紀聲勢最大的基督教異端派別。

但他們只不過是借摩尼的否定現世的思想來否定當時的教會,同時也否定國王貴族的封建腐朽的統治而已。

阿爾比城附近的圖盧茲伯國的圖盧茲伯爵雷蒙六世也非常支援阿爾比派,因為他厭惡羅馬教皇的橫徵暴斂貪得無厭,也害怕法國國王覬覦其領土,他企圖借住阿爾比派的力量來保住自己的爵位和土地。

因此阿爾比派的主要參加者除了市民之外,還有圖盧茲伯國的許多騎士和貴族。

阿爾比派的發展壯大,引起了當地教會和羅馬教廷的恐慌。

1022年到1163年期間,阿爾比派被當地八個天主教會理事會譴責。

1179年,教皇亞力山大三世宣佈為阿爾比派異端,宣佈所有的阿爾比信徒“都應被監禁,並處沒收財產”。

1198年,英諾森三世當選羅馬教皇,在天主教徒的歡呼聲中,阿爾比派的喪鐘敲響了……

明教流傳中國記6:摩尼教的波高米爾派和阿爾比派在歐洲的失敗

英諾森三世

英諾森三世是個戰爭狂魔,他曾多次組織十字軍東征拜占庭帝國,打擊東正教會,鎮壓了法國南部的基督教異端阿爾比派,侵略波羅的海沿岸的斯拉夫人,以此來“打救世人”。

明教流傳中國記6:摩尼教的波高米爾派和阿爾比派在歐洲的失敗

羅馬教廷的勢力隨十字軍的屠刀擴張,對歐洲各國人民徵收名目繁多的教會捐稅,巧立名目開始大量銷售贖罪卷,歐洲各國大量財富的源源不斷的流入羅馬,供羅馬教廷過著窮奢極欲猶如羅馬皇帝般的糜爛生活。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發起人、基督教新教的創立者、德國宗教改革家。他曾到過羅馬,目睹了教皇和主教們的窮奢極欲的生活,哀嘆的說他們彷彿是羅馬皇帝復活了。

對於阿爾比派,英諾森三世起初派人前去招安,但遭到了阿爾比派的嚴詞拒絕。

1208年1月14日,他的使節皮埃爾·德·卡斯泰爾諾在當地傳教,結果被阿爾比派教徒當街謀殺。

英諾森三世聞訊氣急敗壞,決定武力剿滅阿爾比派。

1209年,英諾森三世勸誘法國國王發動十字軍(1208-1213)去攻擊阿爾比派異端,宣稱“只有親自參加十字軍運動的人,得免除犯罪的刑罰”,並承諾將阿爾比派的財物比如土地等分給十字軍。

明教流傳中國記6:摩尼教的波高米爾派和阿爾比派在歐洲的失敗

而法國北部的封建領主,紛紛響應,組織起了十字軍,在孟福爾男爵率領下,以討伐阿爾比派異端的名義去搶劫法國南方財富和屠殺。

法國十字軍在宗教狂熱和搶奪財富的刺激下,極為瘋狂,大量卡特里派信徒被直接屠殺,或被送進異端裁判所處死。他們所到之處,城市被摧毀,人民被屠殺,財富被掠奪,成百上千的阿爾比派教徒和法國南方人被捆綁起來,放到柴堆上被當成異端活活燒死。

明教流傳中國記6:摩尼教的波高米爾派和阿爾比派在歐洲的失敗

十字軍攻克了一個叫貝西葉的小城。

小城中有阿爾比教徒也有基督徒,十字軍無法分辨,有一位想要減少殺戮的十字軍將領向教皇的欽差、修道院院長阿爾諾德詢問:“如果異端跟一個正統的天主教信徒恰好是鄰居,我怎麼區分他們呢?”

欽差惡狠狠的說道:“區分他們是天主的事,你只要把他們都送去見天主,這樣就行了。”於是,貝西葉小城便被十字軍屠城,都去見了上帝。

明教流傳中國記6:摩尼教的波高米爾派和阿爾比派在歐洲的失敗

十字軍侵入法國南方,大肆燒殺劫掠,戰爭持續了4年,阿爾比派被殘酷鎮壓,殘餘勢力被迫轉入地下。

圖盧茲伯爵雷蒙六世被迫屈服,向教皇投降。

1218年,圖盧茲人民發動起義,反抗十字軍的暴行,法國北方十字軍頭目孟福爾男爵被起義軍所殺。

法國北部貴族再次組成新十字軍,開到南方鎮壓起義。

1226年,法國國王路易八世也參加了戰爭。法國南部再次遭到洗劫,經濟遭到巨大的破壞。

1229年,大獲全勝的法國北方軍隊將圖盧茲伯國大部分被併入路易八世的領地,每一個十字軍屠夫都發了大財,將沾滿法國南方人民鮮血的財物帶回北方。

這場十字軍戰爭持續了20年(1209-1229)之久。

經過二十年的戰爭,阿爾比派和法國南方一樣,遭到了大劫難,信徒大為減少,許多經文手稿被焚燬,富有經驗的教士被屠殺。

阿爾比宗教戰爭後,羅馬教廷開始設立異端裁判所,用所謂的教會法律來懲治一些與正統基督教不同的“異端”思想。

異端裁判所成為中世紀教會恐怖統治的制度的象徵。

明教流傳中國記6:摩尼教的波高米爾派和阿爾比派在歐洲的失敗

在十字軍的鎮壓下,阿爾比派轉入地下,日漸式微。

阿爾比派無法在阿爾比等法國南部立足,被迫逃亡法國和西班牙交界處的比利牛斯山,在山區繼續傳教活動。

但十字軍並沒有放過阿爾比派,而是深入山區,繼續追剿。

1310年,阿爾比派在比利牛斯山的復興運動領袖皮埃爾和雅克·奧蒂埃兄弟被捕,並被處以極刑,阿爾比派再次遭到重創,從此一蹶不振。

1321年,阿爾比派最後一個阿爾比派教士“純潔的菁英”紀堯姆·貝利巴斯特在宗教裁判所被施以火刑。

1330年後,宗教裁判所的文獻中關於阿爾比派的記載和出現次數微乎其微。

由於受到宗教裁判所和十字軍的打擊和屠殺,在13世紀60年代阿爾比派基本絕跡。

14世紀末期,該派再也沒有在文獻中出現過。

自此,摩尼教在西方的傳播,經過了保羅派、波高米爾派、阿爾比派三派的此起彼伏,最終湮滅無聞。

在歐洲中世紀,基督教一統天下,絕對不允許任何異端或者反對勢力的存在,許多國王貴族都要匍匐在羅馬教廷的腳下,更不要說摩尼教或者披著基督教的外衣、以基督教異端形式存在的有摩尼教成分的教派了。

在這種肅殺一切的宗教和政治氛圍中,摩尼教以及受摩尼教影響的基督教派異端的滅亡,也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了。

摩尼教在西方的命運如此悲慘,相比之下,它在東方就幸運的多了……

Tags:阿爾比米爾異端十字軍波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