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中國瘰螈見證黃岩生態環境美麗嬗變

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農業2022-12-01

簡介“我當時和心湖書院學生在長潭水庫周邊的黃岩溪等地進行水生生物多樣性調查,無意間發現了3條中國瘰螈

中國瘰螈有什麼功效

近年來,黃巖區持續推進重要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瀕危物種修復和保護,曾經一度消失的中國瘰螈又重回橘鄉大地。近日,筆者跟隨台州學院科研小隊一起到上鄭鄉黃岩溪探尋這種已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山水精靈”。

上鄭鄉黃岩溪是長潭水庫和黃岩母親河永寧江的源頭。今年3月,台州學院科研小隊首次在這裡發現中國瘰螈的身影。“我當時和心湖書院學生在長潭水庫周邊的黃岩溪等地進行水生生物多樣性調查,無意間發現了3條中國瘰螈。”科研小隊領隊鍾凱鴻說。興奮之餘,學院還成立了專門的中國瘰螈科研小組。

中國瘰螈是蠑螈大家族中的一員,屬於蠑螈科瘰螈屬,活躍期常隱伏於水底石塊間、枯枝爛葉下,冬眠期多潛伏在深水潭底。”鍾凱鴻說,中國瘰螈最大的特點是十分“挑水”,它們只會在水質好的水中生活。

上世紀90年代,由於水質被汙染、棲息地被破壞、人為捕捉等原因,中國瘰螈的數量大幅下降,一度處於瀕危狀態,瘰螈和大熊貓一起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

“為保護好長潭水庫源頭和西部山區瘰螈棲息地,不讓它受到破壞,我們鄉里下大決心設定全域性禁漁、禁泳,禁止燒烤。”上鄭鄉副鄉長葉劍羽介紹,當地還以“五水共治”為目標要求,以河長製為抓手,透過農村飲用水、農村汙水治理和垃圾分類、河道四亂整治等措施使水質得到有效保護。

眼下,黃岩的綠水青山既成為生態綠肺,又成為珍稀瀕危物種的家園。中華秋沙鴨、黑頸水鳥、白鷳鳥、桃花水母等,曾經“消失”在市民視野中的瀕危野生動物又頻繁現身,有的還“開枝散葉”,種群不斷壯大。目前,黃岩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90。9%,同比上升9。1個百分點,為歷年最好成績,瘰螈棲息地的森林覆蓋率達92%,成為區域環境的“生態試紙”。

編輯:陳玲波

【來源:台州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ags:瘰螈黃岩瀕危鄭鄉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