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大平原(二百七十一)|蟬的突圍

由 人民融媒體 發表于 農業2022-11-30

簡介雖然我熟知蟬,但我卻不瞭解蟬,因為我從來沒有認真地觀察過蟬,更沒有捉蟬的經歷,對於每年夏天晚上樹林裡、路邊上大人孩子組成的抓“知了猴”大軍,我總有些不解,不知是抓的過程吸引人,還是“知了猴”這個戰利品吸引人,可謂是浩浩蕩蕩、十分壯觀

地蟬長得什麼樣子

本文轉自:濱州網

大平原(二百七十一)|蟬的突圍

蟬的突圍

張國輝

清晨在樹下散步。剛剛才八點鐘的太陽,已經顯示出它的激情四射。透過枝葉間的空隙,明晃晃的陽光照在臉上、背上有一種重重的灼熱感。這不由讓人深深歎服三伏天氣的威力和魅力所在。

在熱浪的包圍中,不知停歇的蟬聲,讓人心頭更熱的同時,無理由地多了一些煩躁。順著尖銳的叫聲,抬頭向樹上望去,並看不到蟬的身影。就在目光從樹上移到地面的瞬間,看到在樹最下層的一個葉片上,有一隻脫離了肉身的蟬的軀殼—一隻身形完整通體金黃色的蟬衣。這個蟬衣頭尾足須都非常完整,中足和後足有三隻牢牢地抓住桑葉的葉面,只有左後足被身體壓在了葉子上面,但仍然完好。雖然只是一隻蟬衣,只是一個輕輕的軀殼,但仍然能看出在其爬到這片桑葉上時,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緊緊地牢牢地抓附在葉面上,求生的慾望和本能是強大的。

雖然我熟知蟬,但我卻不瞭解蟬,因為我從來沒有認真地觀察過蟬,更沒有捉蟬的經歷,對於每年夏天晚上樹林裡、路邊上大人孩子組成的抓“知了猴”大軍,我總有些不解,不知是抓的過程吸引人,還是“知了猴”這個戰利品吸引人,可謂是浩浩蕩蕩、十分壯觀。但是這種事對於我卻是從來都沒有做過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當我看到這隻蟬衣時,被其形狀、色澤和表現出的狀態所震驚了,其造型堪稱完美,金黃的顏色也絕對算得上漂亮,而那種積極向上的生命力更讓人歎服。

帶著發自內心的歎服,我把這片樹葉採摘下來,拍了照片,並把它儲存下來,同時我又到網上查閱了有關蟬的知識。

蟬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昆蟲,可是它們一生的大多數時間是在地下度過的。蟬的幼蟲在地下一般要生活2到3年,長的要生活5到6年。現在,已經知道壽命最長的是美洲的蟬,在13年到17年之間。度過了漫長的地下生活以,蟬的幼蟲才從地下鑽出來,在地面上留下了一個個圓圓的小洞。它們剛剛從地下鑽出來時還沒有翅膀,艱難地爬上草叢或樹梢,脫掉淺黃色的蟬衣後,才變成了有翅膀的蟬。過了一些日子,雄蟬開始唱歌,這是雄蟬在向雌蟬求愛,這“知了、知了”的聲音,對雌蟬來說,是美妙的愛情歌曲。它們結婚了,雌蟬在樹枝的嫩皮下產卵,幾個星期以後,雄蟬和雌蟬完成了種族延續的任務,無聲無息地死去了。不久,新的一代誕生了。幼蟲從樹上落到地面,又鑽進土裡,再度過起“隱居”的生活。

瞭解了蟬的前世今生,我對面前的這隻蟬衣更加有了敬意。試想,這樣的一隻蟬是要經過九死一生,是要躲過多少磨難才能“化繭成蝶”、才能嬗變,才能換來幾日的歡唱。經過幾年乃至十幾年的蟄伏,熬過漫漫長夜,經歷了各種困苦,躲過了許多未知的“天災”,剛剛鑽到地面上,又要面臨“人禍”。在抓“知了猴”大軍一遍一遍的“掃蕩”下,幸運者才從地面來到樹上,才有了脫胎換骨的機會,這也許正是它把全身的力氣都用在四肢上,一旦抓附住樹枝樹葉就再也不分開的緣故吧。

就是這樣也不安全,因為接下來“羽化”的過程也是蟬最脆弱的時刻。蟬從蟬衣背部撕裂出來,先是頭部,然後是身子,最後才是尾部,這時蟬也長出了翅膀,薄薄的兩片羽翼。蟬與蟬衣全部脫離,這個過程大約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這個時候它沒有絲毫的反抗能力,只要是被天敵和“掃蕩大軍”發現,它就只能任其處置。這種情況下,絕大部分的蟬被無情地“俘虜”,又是隻有很少的一隻部分大難不死,“化繭成蝶”,插上了飛翔的翅膀,飛上高高的枝頭。

因為生命短暫,源於歷程艱辛,也就註定其光芒更加耀眼,這也正是飛上枝頭的蟬叫聲響亮的原因所在。“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那就讓這短暫更加閃亮,那就讓這叫聲響徹天際。就像那劃破長夜的流星,在燃盡自己的瞬間,努力讓這光亮照耀星空、照亮大地。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象徵?又何止在蟬的生命歷程中得以體現。它應該適用於這世間的萬事萬物,包括萬物之靈長的人。

作者簡介:張國輝,山東省自然資源作協會員,曾有文章在《中國自然資源報》《山東青年》《山東自然通訊》《山東自然資源導報》發表。

Tags:蟬衣翅膀歎服地下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