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忍無可忍再發聲!張煜醫生喊話衛健委!

由 醫護多 發表于 農業2021-12-11

簡介張煜覺得,國家衛健委的調查結果對於他來說如同當頭棒喝,明確的告訴他和所有人,陸巍醫生對患者的診療原則基本沒有問題,有的只是小錯

煜粵語怎麼讀(語音)

五一長假之前,國家衛健委公開發布了對北京張煜醫生質疑作出的結論,認定上海陸巍醫生的診療原則基本沒有什麼問題。

一週的沉默。

五一長假的最後一天,5月5日,張煜醫生再次怒而發文,稱希望衛健委給予一個機會,讓他和專家團對陸巍醫生事件進行辯論。如果輸了願意吊銷自己的行醫執照,終生不再行醫,但如果贏了,請換個專家組,並且公開調查流程。

他表示,所有發言均繫個人行為,與醫院無關。“我和陸巍醫生素不相識、無冤無仇,為什麼要反覆指責和控訴就是因為我認為他就是醫生中的敗類,非常卑劣的、對患者敲骨吸髓的那種。”此次再次發聲,是忍無可忍,就不能再忍。

忍無可忍再發聲!張煜醫生喊話衛健委!

張煜覺得,國家衛健委的調查結果對於他來說如同當頭棒喝,明確的告訴他和所有人,陸巍醫生對患者的診療原則基本沒有問題,有的只是小錯。對這一結論,他失望和憤怒並且擔憂,因為這不是小事,而是大是大非的大事。

他確定,專家團的意見是錯誤的,關於陸巍醫生的治療方案基本符合醫療原則的結論,是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在張煜的這篇叫板國家衛健委的文章釋出之後,留言網友,站成兩隊:

@李明:治療方案可以探討,沒有哪個醫生是完美的,這不能變成江湖比武,非要你死我活!

@Dr-Lu:個體化不是利益驅動化的遮羞布。行業主管、專家鑑定應該有勇氣:壯士斷腕、刮骨療傷!

……

忍無可忍再發聲!張煜醫生喊話衛健委!

生活很簡單,是人太複雜。

這起“揭黑事件”,主要有兩條脈絡:

一是醫生可不可以突破治療指南,能否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根據臨床實際,作出個性化診療方案。

二是醫生在作出超指南適應症用藥時,到底是基於病人獲益還是基於自己獲益的目的?

這兩個都是必須作出回答的必選題。

因為前者影響到所有中國醫生,後者影響到所有中國病人。

忍無可忍再發聲!張煜醫生喊話衛健委!

前一個問題,國家衛健委給出了回答,基本沒有問題;後一個問題,責成上海衛健委調查後回答到底有沒有問題。

可上海衛健委的後一個問題還沒有解答,張煜醫生就對國家衛健委回答的前一個問題提出了問題:“這個結論其實是在為所有的醫療不良行為背書,如此一來,未來中國的腫瘤治療很可能更沒有規範化可言,某些醫生更是肆意妄為,醫療不良行為更難被抑制,患病民眾的生命權益如何得到保證?”

他期望能與專家團決戰紫禁之巔,輸則從此退出醫界江湖,終生不再行醫;贏則請求衛健委重新更換專家團,並對陸巍事件進行二次審查,期望得到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結果。並且“建議衛健委更換所有專家團成員,因為他們的醫學水平和道德水準不足以代表廣大醫務人員。”

匹夫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這一場原本只是京滬兩名醫生之間的質疑與對決,而今已然成為了整個腫瘤界甚至整個醫學界乃至整個醫患之間的是與非。

忍無可忍再發聲!張煜醫生喊話衛健委!

魯迅在《熱風》裡寫道: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陽,我們自然心悅誠服的消失。不但毫無不平,而且還要隨喜讚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他照了人類,連我都在內。

應該說,敢為良知而站出來打破社會潛規則,無論如何,張煜醫生都是一個有理想的熱血青年。

可個性張揚,就必然會成為脫線風箏。這樣的一個走向與局面,可能是張煜自己沒有想到的。

雖然人間正道是滄桑,但法治社會,實現正義的方式,不應該是輿論,更應該是公理。

忍無可忍再發聲!張煜醫生喊話衛健委!

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到底面對一個病人,醫生可不可以撇開指南束縛,殺伐決斷的作出個性化診療方案?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徹底弄清診療規範指南的性質。這是綱,綱舉才能目張。

一般而言,對於國家已經發布診療規範的病症,優先選用診療規範推薦的診療方案,絕對不能採用過時的、落後的診療方案,應該說,這是主流。這樣的醫生無疑是不會犯錯的醫生。

但是,對於末期患者,在現有的診療規範裡面,沒有有效的診療方案的前提下,嘗試採用國內國外的新技術新藥開展診療,這樣的醫生,是先鋒醫生。正確還是錯誤,要看探路的結果能不能到達羅馬。

為什麼這世上會有這兩種醫生?

因為這世上就從來沒有絕對正確一塵不變的診療指南。

忍無可忍再發聲!張煜醫生喊話衛健委!

所謂的診療規範從來都只是建議性質,是一堆專家坐在一起討論後暫定的一個治療公約,所以一般命名為指南,而不是方案。

而如今,張煜醫生對國家腫瘤中心的一些專家和同行作出的認定,不予認可,那實際上也就是腫瘤診療指南的徹底否定。這就陷入了持劍者死於劍下的塔西佗陷阱。

由此可見,這件事最終的結果,會是怎樣的一個。

必須指出的是,醫學方面的指南並不是法律性質或制度性質的行業規範,而是給新入行的醫生的指導性意見。客觀而言,指南本身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和落後性。

也因此,很多有經驗的醫生都會撇開它而去主動創新。

忍無可忍再發聲!張煜醫生喊話衛健委!

曾多次被《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評為“美國頂級醫生”的卡斯特羅博士在好醫友國際遠端會診平臺進行的一場胰腺癌影片會診中指出:“癌症治療的專家共識或指南,應被視為醫生決策的基礎,而不應成為‘天花板’。對於許多癌症倖存者而言,超越標準治療至關重要。”他指出,儘管一些新療法尚未有充足的循證醫學證據,但它們所依據的知識和觀察來自新的醫學研究,這些研究有可能揭示標準治療失敗的原因,可能給臨床治療帶來突破和驚喜。

《美國醫學會會志》也曾揭示,在美國醫院,每年約有一半以上的處方藥被用於“未經FDA批准的用途”。這些超適應症用藥,雖然可能帶來一些風險,但也會讓更多藥物新功能被“解鎖”,並使更多患者從中獲益。甚至會改變這些藥物過去的用途,進而促進相關共識和指南的完善與更新。所以,對於癌症晚期的超指南治療,我的理解是頭部醫院可以做,但要權衡病人經濟情況和治療預期。至於下級醫院,建議還是老老實實照指南來。

人體是個極其複雜的詭異系統,醫療行為不存在“標準答案”,甚至沒有“最優解”。很多時候同樣的一種治療方案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效果往往是天壤之別,而明顯不靠譜的治療方式也不敢保證不會出現奇蹟。這是一種難以承認的臨床現象,詭譎而現實。陸巍醫生接診過成千上萬的患者,應該有不乏成功的案例。說句實話,因為腫瘤治療很多時候都是拼運氣,試了不一定會有奇蹟,但是不試就永遠不會有奇蹟。

當生命行駛到末路,有誰能不向最後一根稻草低頭伸手?

忍無可忍再發聲!張煜醫生喊話衛健委!

所以,個人認為,這一事件,從目前的情況來說,陸巍醫生結合臨床實際來制定診療方案,這一點對於一名資深醫生來說應該是合理的,無可厚非的,社會應該給予醫生這樣一個寬鬆寬容的環境。

陸巍醫生選了培美曲塞的化療方案,指南沒有推薦,而患者實際獲益,有錯嗎?這也就是為什麼國家衛健委對陸巍診療方案雖然不完全符合指南,但卻不覺得有什麼原則性問題的關鍵。

國家衛健委也是充分考慮到這一點才作出“基本沒有問題”這麼一個結論的。否則,腫瘤指南里只有靶向藥可用,當患者所有靶向藥已經耐藥,想讓醫生再用PD1方案最後一搏,還有哪個醫生敢為患者的求生欲而去越雷池一步?

至於所質疑的其中有沒有利益相關問題,這個上海衛健委調查結果沒有出來,暫不敢肯定,也不敢否定。但是,有一個問題是:按照指南來,就沒有利益相關了嗎?

誰敢絕對肯定的回答?

忍無可忍再發聲!張煜醫生喊話衛健委!

我們再退一萬步換個角度去猜想,如果陸巍醫生診療確實有程式違規的話,患者家屬直接去訴訟獲取經濟補償豈不是更好?既然沒有走司法程式,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患者家屬大機率也是知道該診療過程在法律上應該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從而尋求網路輿論以達自己的訴求?

種種這些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因為醫患本是同根生,我還是那句話,醫生是這個世界上最希望患者活下來那個人!這是不容置疑也是無需質疑的。患者的治療效果就是醫生的職業口碑,誰不想愛惜自己的羽毛啊!

所以,目前,這件事情,如果有問題,只有一個,就是超指南用藥到底有沒有利益相關的問題。

遺憾的是,張煜醫生等了近一週,這一問題,始終沒有結果。所以,他實在是等不急了。因為,如果他指控的“醫生中的敗類,非常卑劣的、對患者敲骨吸髓的”陸巍醫生一點問題都沒有,那麼,他就問題大了,至少會涉及到汙衊誹謗。陸巍醫生就很有可能反戈一擊。

所以,無論如何,這是一個只有一人勝出的角逐,沒有和局的可能。

忍無可忍再發聲!張煜醫生喊話衛健委!

不管結果如何,這件事對於醫患關係的打擊都已經無可挽回。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病人拿著指南對醫生說三道四說這說那。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

野夫怒見不平事,磨損心中萬古刀!

不管從事什麼行業,在自己行業的規則內跳舞,推卸責任,打太極,和光同塵,顯然是最為輕鬆的活法。說句實話,作為一名醫生,我心中之刀是天天在磨損,並沒有張煜醫生的勇氣。

張煜醫生在沒有利益關係的情況下發聲,的確令人欽佩。但是,身為醫生,個人覺得這樣的事情還是限制在學術討論範疇內為好,在專業範圍內討論,我完全支援,非要拼個魚死網破,如此裹挾輿論的做法,其實並不利於醫患關係的破冰,反而容易被媒體帶偏,激化了醫患矛盾。無論如何,對於診療技術層面而言,矯枉過正和因噎廢食均非可取,希望醫學能在平衡中穩步前進,希望更多的腫瘤患者能被醫學所拯救,獲得生機和希望。

還是希望相關部門能夠予以迴應。這並不是說張醫生的主張就一定對,而是捍衛他說話的權利。

Tags:醫生診療指南衛健委陸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