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伍子胥慘死“內幕”:伯嚭陷害非主因,實則為咎由自取?性格所致

由 扒聊娛秀娟 發表于 農業2021-10-14

簡介夫差逐漸疏於伍子胥,親於伯嚭原本求和事宜已告一段落,越王勾踐卻幹出一件極其愚蠢的事情:帶著范蠡等三百人,進入吳國,以作人質

賄賂伯嚭怎麼讀

引言

春秋末期,吳國之所以能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稱霸各方,離不開吳國大夫伍子胥的出謀劃策。然而,如此功臣卻遭奸臣伯嚭[pǐ]所害,被逼自盡,下場頗為悽慘。然則,要論及伍子胥慘死之“內幕”,原因並非如此簡單。

伍子胥慘死“內幕”:伯嚭陷害非主因,實則為咎由自取?性格所致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為父報仇成功,大敗越軍,並將五千名越軍圍困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大戰在即,越王派遣謀臣文種帶著美女、財寶賄賂吳國宰相伯嚭,因此見到吳王夫差。文種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幾番訴說加上伯嚭胳膊肘往外拐的進獻讒言,夫差喪失理智,打算將軍隊撤回吳國。然而此舉卻遭到一個人的強烈反對。

伍子胥慘死“內幕”:伯嚭陷害非主因,實則為咎由自取?性格所致

伍子胥反對求和,言辭激烈

在得知夫差答應文種的和談後,吳國相國伍子胥連早飯都沒吃,就趕去中軍營帳。進去之後,伍子胥看到夫差身旁站著文種和伯嚭二人,臉色立馬沉下來。他怒氣衝衝地質問夫差:“難道大王已經答應許和了嗎?”夫差點頭,伍子胥更為惱怒:

“越王為人能辛苦。今王不滅,後必悔之。”

要知道,伍子胥之所以逃離楚國,來到吳國,正是因其父被奸人所害,慘遭殺害。如今,相同的境況擺在眼前,伍子胥深知夫差聽信讒言的後果,這才直言不諱,企圖阻攔夫差的決定。

伍子胥慘死“內幕”:伯嚭陷害非主因,實則為咎由自取?性格所致

奸臣伯嚭收受賄賂,頂撞伍子胥

夫差自知伍子胥此話有理,一下子被懟的說不上來話。但一旁的伯嚭卻接過話茬:“相國說的並不全對,只用武力征服別國不可取,而且同一個地盤上共存兩國的現象自古有之。”伍子胥怒吼:

“爾忘句踐殺爾父乎?”

伯嚭話鋒一轉:“因為自己要行忠厚之事,就把夫差大王放在為人刻薄的位置上嗎?”伍子胥語塞,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再說下去,便憤而離開。

伍子胥慘死“內幕”:伯嚭陷害非主因,實則為咎由自取?性格所致

這是首次,夫差採納伯嚭的意見,未聽從伍子胥的勸告。這也是第一次,伍子胥感受到伯嚭的背叛。而伯嚭背叛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他被文種以“美女八名,連同白璧二十雙,黃金千鎰”所收買;二是伯嚭不甘受上天擺佈,他取悅夫差只為獲得寵信之利,來制衡功高震主的伍子胥。

夫差逐漸疏於伍子胥,親於伯嚭

原本求和事宜已告一段落,越王勾踐卻幹出一件極其愚蠢的事情:帶著范蠡等三百人,進入吳國,以作人質。伍子胥看到勾踐一幫人的到來,急忙勸告夫差:“這正是送上口來的食物,豈可放過不吃!”勾踐大驚,急忙將目光放到了伯嚭身上,伯嚭開口:“誅降殺服,禍及三世,越王既已臣服,理應好好對待。”

伍胥在旁,乃進曰:‘’此乃廚宰之成事食也,豈可失之乎?‘’

太宰嚭諫曰:‘’子胥明於一時之計,不通安國之道。願大王遂其所執,無拘群小之口。‘’——《吳越春秋》

這一次,夫差明顯對伍子胥更為疏離,依舊聽從伯嚭的建議。

伍子胥慘死“內幕”:伯嚭陷害非主因,實則為咎由自取?性格所致

奸臣當道,夫差“放虎歸山”

兩年後,夫差正想放歸勾踐,伍子胥急忙趕到,苦口婆心的勸誡夫差不可放虎歸山。這一次,夫差理智迴歸,重新對勾踐生起殺意。但在伯嚭的幫助下,勾踐用“跪嘗夫差之糞”的誠意打動夫差,最終被釋放回國。

至此,伍子胥三次勸誡不得,伯嚭挑撥成功,二人正式分道揚鑣。

伍子胥慘死“內幕”:伯嚭陷害非主因,實則為咎由自取?性格所致

伍子胥被夫差賜死

然而,伯嚭深知有伍子胥的存在,自己會屢受羈絆。於是,他多次找機會在夫差面前進獻讒言,愚蠢的夫差終於有了殺意。公元484年,夫差賜死伍子胥,伍子胥這才明白了伯嚭的可怕之處,含恨而死。

(伍子胥)乃告其舍人曰:“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史記七十列傳·伍子胥列傳》

但你是否知道,伯嚭處處視伍子胥為眼中釘,但他此時的地位,卻也離不開伍子胥的幫助。如此恩將仇報,伍子胥自然會心寒。不過,要論伍子胥為何淪為被賜死的下場,除了伯嚭的陷害外,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

伍子胥慘死“內幕”:伯嚭陷害非主因,實則為咎由自取?性格所致

同鄉好友之間的“相愛相殺”

提到這個原因,就不得不提一下伍子胥與伯嚭的結識經歷。兩人的出身背景極為相似,皆是楚國人,都是從楚國逃難至吳國,只不過伯嚭去吳國的時間相對較晚。當時,伍子胥已經受到吳王闔閭的重用,因伯嚭與自己同病相憐,伍子胥便將他舉薦給闔閭,伯嚭也因此受到重視。

伍子胥慘死“內幕”:伯嚭陷害非主因,實則為咎由自取?性格所致

因兩人同被楚國害得家破人亡,所以前期的兩人目標和立場一致,盡心竭力協助闔閭伐楚。並在之後的戰爭中,大敗楚軍,楚平王卒。

值得一提的是,伍子胥對楚平王的恨意出乎所有人的想象,他將楚平王的墓地挖開,取出屍體,鞭屍了300多下,才出了自己心中的那口惡氣。因此,伍子胥也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掘墳鞭屍的第一人。

伍子胥慘死“內幕”:伯嚭陷害非主因,實則為咎由自取?性格所致

念及舊情,卻害死自己

不過,時至吳王夫差時期,兩人關係和地位卻發生反轉。伯嚭頗受夫差重視,伍子胥卻逐漸不被重用。《吳越春秋》和《史記》中記載,大仇已報的伯嚭利慾薰心,開始幹起了禍國殃民的勾當。他愛財重色,矇蔽夫差,挑撥君臣關係,害得伍子胥慘死。對於伍子胥的遭遇,伯嚭的陷害暫且不說,事實上,伯嚭的奸詐性格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暴露,但伍子胥卻多次忽略這些細節。另一個角度來看,伯嚭的陷害並未波及到自身利益,事不關己,任其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與“綏靖政策”相似。

伍子胥慘死“內幕”:伯嚭陷害非主因,實則為咎由自取?性格所致

早在兩人聯合伐楚時,伯嚭貪功恃大,主動請戰卻遭敵軍圍困,幸虧伍子胥領兵相救,才得以化險為夷。孫武認為伯嚭剛愎自用,日後必為吳國禍患,便建議伍子胥斬殺他,但被伍子胥拒絕。不僅如此,吳國大夫被離見到伯嚭本人後,也曾悄悄提醒伍子胥,伯嚭本性貪婪,不堪重用,但伍子胥依舊沒聽進去。

心軟也成一大利器?

孫武、被離均能觀察出伯嚭的為人奸詐,伍子胥怎會看不出來?僅僅是念及同鄉之情,伍子胥便屢次放棄斬殺伯嚭的機會,最終導致自己被陷害賜死。如此看來,害死伍子胥的罪魁禍首並非伯嚭,而是伍子胥自身優柔寡斷的性格,及是非不分的分辨盲識。

伍子胥慘死“內幕”:伯嚭陷害非主因,實則為咎由自取?性格所致

其實,對於貪婪重利的伯嚭來講,伍子胥只是干擾他通往利益上升渠道的一顆棋子,無利用價值時將毅然拋棄。隨之,尋找和利用下一個博弈物件,這從伍子胥去世後伯嚭的後續生涯中不難得出,伍子胥只是“利益鏈”上的犧牲品。

參考文獻:

《吳越春秋》

《史記七十列傳·伍子胥列傳》

《霸王的春秋 》 吳閒雲(著)

蘇軾:《論范蠡、伍子胥、大夫種》

毛周林。 勾踐痛殺伯嚭. 《 vip 》 , 2015

《胥江一冢存傲骨——伍子胥墓聯賞》 解維漢

肖寒。 伍子胥與蘇州城. 《 VIP 》 , 2012

初委,楊鵬,李冰。 貪婪誤國的伯嚭. 《 cnki 》 , 2007

Tags:伍子胥夫差吳國勾踐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