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什麼時候開始起,“二百五”成了一個罵人詞?

由 鮑諾斯先生 發表于 農業2021-07-26

簡介據說此典故,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蘇秦,在晚年投奔於齊國,備受齊湣王重用,然而秦國悄悄埋伏殺手,在道路一旁將刺成蘇秦重傷,在蘇秦臨終前,他交代齊王,將自己斬首示眾,向眾人公開宣告:“蘇秦被查出是一個奸細,現在王上用千金獎賞刺殺他的

五等地是什麼意思

據說此典故,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蘇秦,在晚年投奔於齊國,備受齊湣王重用,然而秦國悄悄埋伏殺手,在道路一旁將刺成蘇秦重傷,在蘇秦臨終前,他交代齊王,將自己斬首示眾,向眾人公開宣告:“蘇秦被查出是一個奸細,現在王上用千金獎賞刺殺他的義士!”這樣一來刺客就會現身。

不曾想的是,刺客早早溜回了秦國,然而還是有四個蠢夫找上了皇宮,爭相向齊王訴說,是自己殺了蘇秦,以求換取賞賜,齊王故作猶豫的發問:“這千金你們打算如何分呢?”那四個人想也不想地回答說:“這好辦,每人二百五十兩”,齊王大怒:“來人吶,將這四個‘二百五’拖下去斬首!”最終四個利慾薰心的人因此丟掉了自己的小命,從此二百五被用來形容做事不經過大腦,愚蠢而又莽撞的人。

什麼時候開始起,“二百五”成了一個罵人詞?

這個民間傳說雖然有趣,但是可靠性卻一般,因為按照《史記》的記載,蘇秦的確因為刺客刺殺身亡,可是真正原因是因為齊國的貴族嫉妒齊王對他的重用,“其後齊大夫多與蘇秦爭寵者,而使人刺蘇秦,不死,殊而走。”最終兇手也被捉拿,並沒有出現相關的情節。

“二百五”似乎是到近現代才出現的詞彙,但是又在短暫的時間內,通用於全國範圍之內,現象倒也十分有趣。

什麼時候開始起,“二百五”成了一個罵人詞?

最早出現“二百五”的文獻,來自於中法戰爭期間,晚清作家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原來他是一個江南不第秀才,捐了個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而到了1913年,民國時期一部名為《二百五白相城隍廟》的黑白電影中,乾脆直接使用“二百五”作為主角的名字,說明這個概念已經深入人心。

《現代漢語詞典》提出,“二百五”等同於方言“半瓶醋”,各地方言又可以將其稱之為“半桶水”、“半吊子”等等,元代的書中,就已經出現了“半瓶醋”的描寫,“二百五”卻不見經傳。

什麼時候開始起,“二百五”成了一個罵人詞?

有人認為,“二百五”和過去的錢幣有關,過去的銅錢通常是串起來使用,一千枚銅錢串起來便是一貫,又稱為一吊,過去通常用“半吊子”來比喻不足缺失,“二百五”還只是半吊子的一半,更加愚蠢。

什麼時候開始起,“二百五”成了一個罵人詞?

又有一說提及,古代記賬的時候,五百兩銀子作為一個大的整數單位,用一個紙包包好,稱之為“一封”,而二百五十兩稱之為“半封”,諧音“半瘋”,因此將“二百五”用來形容瘋瘋癲癲的人。

除此之外,山東江蘇等部分地區的方言,將經常犯錯和出洋相的人比做“半熟”,也被認為是二百五的另外一種意思。

什麼時候開始起,“二百五”成了一個罵人詞?

數字“五”在中國古代的文化中意義深遠,有著居中調和的意思,五行、五靈、五色、五方、五穀、五味、五常、五嶽…然而二百五偏偏要打一個對摺,聽上去的確也有些詼諧。

Tags:二百五蘇秦齊王半吊子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