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銀行沒有告訴你,銀行承兌匯票是怎麼變成理財產品的?

由 虎成論金 發表于 農業2021-06-28

簡介第三種票據的融資功能,有些企業等不及到期,也找不到合適的企業轉讓票據,資金又比較緊張,所以只能把這張銀票質押給銀行,直接獲得扣除利息後的本金,再通俗一點,就是把票面100萬的票據以95萬的價格賣給銀行,等到期兌付時,銀行則找到付款人進行兌付

匯票怎麼賺錢

序言

銀行承兌匯票理財是怎麼回事?我們先從銀行承兌匯票的應用場景來看一張票據的運轉過程。

故事又回到虎哥的優選黃金公司,我們有幾座金礦,現在需要1000萬購買B公司的大型挖礦裝置,和B公司談判,先付800萬,後面的200萬貨到再付款。但是現在我只有300萬可用資金,需要到銀行再貸款500萬。優選黃金公司向某銀行申請500萬的流動資金貸款,一週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沒有動靜…於是把行長請出來吃頓飯,洗了個桑拿,行長左手摟著美女,右手用牙籤剔著大金牙,慢吞吞的說:虎總,別急,我回去給你想想別的辦法。

銀行沒有告訴你,銀行承兌匯票是怎麼變成理財產品的?

銀行沒有告訴你,銀行承兌匯票是怎麼變成理財產品的?

又過了一週,銀行的授信批覆下來了,不過不是500萬的流動性貸款,而是一張1000萬的銀行承兌匯票,其中50%用原來的擔保方式,另外50%要用500萬現金做保證金擔保。優選黃金公司急了,我本來就缺錢,你還叫我拿500萬出來?銀行說,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沒錢放款,你自己看著辦吧。優選黃金公司想方設法,最後只能借高利貸的過橋資金,把這500萬先給湊齊了,順利開出了銀票。

對於銀行來講,可以說是切實按照銀監會的監管要求,企業和供應商之間有真實的貿易關係,但是銀行也是個商業機構,追溯到賺錢的根本,開具銀行承兌匯票只能收取票面金額萬分之五左右的手續費,最高還不能超過萬分之十,花費人力物力給企業開了張銀行承兌匯票,到頭來還賺不到什麼錢,活生生的玷汙了銀行這個金飯碗的名聲,銀行為什麼要這麼積極呢?這是有故事的,前面說過,對銀行來說,承兌匯票和貸款那可不一樣,前者是表外業務,後者是表內業務,銀行在這筆業務上,不但獲得了500萬存款,還降低了存貸比,這就是表外業務的優勢。更可怕的是,銀行嚐到甜頭,就開始透過這個巧妙的手法,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微企業來貸款,都不給現金,就是承兌,不斷的把表內轉化成表外,業務規模蒸蒸日上。

可憐的就是像優選黃金公司這樣的融資企業,本來有一筆貸款可以供其方便的使用,而換成銀票後就大不一樣,大大降低了資金的靈活性。而且大家別忘了,優選黃金公司那500萬的保證金還是借來的呢,所以只能選擇一種更為無可奈何但是也很聰明的方式,將銀票支付給自己可以控制的關聯企業,然後再拿到銀行去貼現。貼現這下又碰到麻煩了,銀行本來是因為存貸比限制所以才把貸款轉開成銀票,而且資金稀缺的情況一般都是地區性的,所以銀行怎麼可能給你錢貼現?再者中國貼現利率並不高,票據金額如果比較小,銀行不賺錢不說,經辦的客戶經理也沒有什麼績效提成,誰願意白忙活呢?

這個時候,一類組織就出現了:一旦某種經濟現象頻繁的出現供需不平衡,並且存在著利益空間,這個行業就一定會出現“掮客”,也就是中介。票據市場近十多年來的持續火熱,與這批掮客的潤滑能量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且銀票一旦數量累積成一定規模,每天流水線操作進行多次大金額交易,利潤最終又會由量變轉為質變。在沒有電子票的紙票時代,因為價格不透明,資訊不對稱,行業有過巨大的機會,大機構一年淨利潤好幾個億,小的票販子,一年倒騰著小面額的票據也能有十萬二十萬的收入,年化收益率做到30%在當時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銀行沒有告訴你,銀行承兌匯票是怎麼變成理財產品的?

銀行沒有告訴你,銀行承兌匯票是怎麼變成理財產品的?

虎哥

銀票市場盈利模式基本上就是這個邏輯,企業融資時銀行給它開出銀行承兌匯票,企業轉給中介,中介集中再去銀行或者某資金機構批次貼現獲取資金,然後中介得到資金收更多的銀行承兌匯票。說到這裡,再告訴你們一個真實的情景

有很多中西部、東北地區的小銀行,都跑到金融需求旺盛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來主動尋求中介合作,提供低成本的資金,讓他們集中收票。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因為這些銀行所在的區域經濟不好,銀行資金不敢發放貸款,沒什麼生意可做,又同時受我國區域監管政策的限制,無法離開當地發放貸款,只好變相在發達地區設立辦事處、代表處的方式來暗地收購票據,別的他們也不敢做,銀行承兌匯票固然整體的利潤率不高,但是畢竟有銀行做最終的兜底,是相對而言最安全的資產之一。

投資者問

那貼現這一步又是怎麼做的?

虎哥細細道來,再回到銀行承兌匯票的應用場景中,上週我和一位從事水泥行業的企業家交流,他對銀行承兌匯票有非常生動的比喻:銀行承兌匯票就像離婚的少婦,一言難盡,讓人慾罷不能。企業只有資金週轉困難,銀行貸款下不來,被迫要求的情況下才會開具銀票,而對於下游接收銀行承兌匯票的企業,一般情況下都是不願意接受的,但沒有辦法,不要吧,不行,拿張銀行承兌匯票總比被硬生生的拖欠著貨款要好;要了吧,這東西真的很煩人,比如背書印鑑不清晰就要增加財務上的工作量,貼現又要損失貼息的利息。

銀行沒有告訴你,銀行承兌匯票是怎麼變成理財產品的?

銀行沒有告訴你,銀行承兌匯票是怎麼變成理財產品的?

抽絲剝繭

當然虎哥對這個現象不願意做過多的評價,這裡重點想說的是,對收取銀行承兌匯票的企業,拿到銀票之後怎麼辦那還是有三種處理方式。

第一種

票據的結算功能,在這裡體現出來的形式是拿到銀行承兌匯票,等到期以後,去銀行兌換成現金;

第二種

票據的支付功能,轉讓給自己下游的供應商,當然前提是人家願意收,所以一般就會轉讓給相對弱勢的合作方,只要在票據背後蓋上財務章和法人章即可,專業名詞叫背書。收到轉讓票的企業還可以繼續背書給其他企業,讓這張票據流通到市場上,所以很多銀票背後蓋著密密麻麻的章,蓋不了的,還要用粘單一張接一張的連續下去,這就意味著這張銀票已經背書轉讓過很多次了;

第三種

票據的融資功能,有些企業等不及到期,也找不到合適的企業轉讓票據,資金又比較緊張,所以只能把這張銀票質押給銀行,直接獲得扣除利息後的本金,再通俗一點,就是把票面100萬的票據以95萬的價格賣給銀行,等到期兌付時,銀行則找到付款人進行兌付獲得100萬,扣除先前支付給別人的本金95萬,銀行從而賺取了5萬的差價,這個過程就叫作貼現,我們通俗上叫作直貼,票據的理財產品主要就是圍繞著貼現這個環節設計出來的。

銀行沒有告訴你,銀行承兌匯票是怎麼變成理財產品的?

銀行沒有告訴你,銀行承兌匯票是怎麼變成理財產品的?

銘記使命

《虎成論金》致力於讓中國人更懂金融,這裡虎哥還要補充重要的知識點:一張銀行承兌匯票進入銀行後,除了持票人直貼,銀行也可以進行如下操作:轉貼與再貼。

轉貼現

就是銀行和銀行之間的搗騰, A銀行在資金不足時,將買入的票據再貼給B銀行,以取得資金,轉貼又大概分為兩大類:一是賣斷式,我把票給你,從此以後這票跟我沒關係了;二是回購式,銀行C把票賣給了銀行D,票面還有四個月到期,但是銀行C跟銀行D約定,三個月後,以某種利率,C再把票給買回來,這就叫回購。回購也可以叫作買入返售和賣出回購,其實是對手方站在不同角度的叫法。對於資金方來說,這是買入返售或者是叫逆回購;對於賣票方來說,叫賣出回購,或者是正回購。

投資者問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呢?

其實很好理解,一個銀行的信貸額度是稀缺資源,是有上限的,貼現和買斷式貼現都是要佔據信貸規模的,而回購式貼現則不需要佔據信貸規模,所以,銀行肯定有動力去做買入返售。然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最具爭議的,但最成氣數的模式“賣斷賣出加買入返售”模式:透過賣斷式回購將票據轉給下家,將票據轉出資產負債表,騰出信貸規模;然後再透過“買入返售票據”這個業務從對手方回購買入票據,將這筆交易計入“買入返售”的財務科目下,它就不再計入貸款規模了。非常簡單,但是其中奧妙無窮,這有啥好呢?票依然回到了銀行手中,但是票據貼現餘額在持續下降,透過隱藏部分的銀行票據貼現規模,避免佔用銀行的信貸規模。而到了信貸額度不足時,再把未到期的貼現票據轉貼現出去,又可以騰出新的額度,票據貼現成了一種可以自由騰挪信貸額度的絕妙工具。明白了嗎?這就是業內所說的“消規模”。在銀監會《203號文》和《126號文》頒佈之後,這類操作已經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再貼現

一句話就是銀行和央行之間的搗騰,就是商業銀行把票據貼給央行,等於是央行進行統一的收購,是央行向商業銀行提供資金的一種重要方式。對央行而言,再貼現就是買進票據,讓出資金;對於商業銀行而言,再貼現是賣出票據,獲得資金。央行透過提高或者降低再貼現率來影響金融機構向央行借款的成本,從而影響貨幣供應量和其它的經濟變數。那再貼現率是中央銀行調節市場銀根鬆緊以及貨幣供應的重要手段,它和公開市場業務、存款準備金,這三個構成了央行三大貨幣政策工具。

銀行沒有告訴你,銀行承兌匯票是怎麼變成理財產品的?

銀行沒有告訴你,銀行承兌匯票是怎麼變成理財產品的?

虎哥

現在又回到銀行承兌匯票理財是怎麼回事,就是基於貼現出現的一種票據理財的方式,我們理解了票據的運轉之後,那麼對票據理財就能夠更好的去理解。

票據理財就是指基於票據到期之前的貼現融資功能:持票人向出資方讓出一定的貼息,其實就是持票人的融資成本,來換取一定數量的現金,從而解決票據的流動性問題。出讓的貼息和它獲得的現金,二者加起來就是票據的票面金額。我們通常講的票據理財的利率其實是一個不嚴謹的說法,應該是叫貼息率。因為它不是一種基於本金的增值,而是在本金裡面貼付一定金額的利息,來解決流動性的問題,它並不是利率的概念。

銀行沒有告訴你,銀行承兌匯票是怎麼變成理財產品的?

銀行沒有告訴你,銀行承兌匯票是怎麼變成理財產品的?

思考與總結

由於票據有了融資的功能,出資方得到了收益,就是持票人給的貼息,這裡就產生了它的理財屬性。所有的票據理財產品都是基於此進行包裝的,在解決相應的交易結構和法律問題後,變成一種理財產品,透過網際網路或線下渠道,讓投資人進行認購。如商業銀行將已貼現的各類票據,以約定的利率轉讓給基金、信託,經過基金、信託包裝設計後,再出售給投資者。投資者購買了票據理財產品,就成了理財計劃的委託人和受益人,同時獲得相應的理財收益。那麼這屬於金融行業四種賺錢手段裡的哪一種呢?《虎成論金》有一期爆款,那就是2017年2月24日播出的第105期【他把金融行業絕密洩露了】(點選查閱),裡面講到金融賺錢的四個方式,對照你對票據理財的理解,你認為票據理財是靠什麼賺錢的?虎哥歡迎各位踴躍留言。

Tags:銀行票據承兌匯票貼現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