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良種良法助大理馬鈴薯產業提質增效

由 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 發表于 農業2021-06-27

簡介在馬鈴薯新品種(系)種植現場,記者瞭解到,由雲南農業大學引進篩選的“青薯9號”紅皮黃肉,品質好,豐產性強,目前已成為雲南第一大主栽品種,在洱海流域種植3萬餘畝,佔該地區馬鈴薯栽培面積的90%以上

豐產性是什麼意思

隆隆機聲中,馬鈴薯一個接一個從收穫機裡跳落在壟上。“這個產量肯定高呢!”現場採收馬鈴薯的農戶感慨。果然,實收測產結果顯示:大理市大理鎮東門村近千畝示範田種植優質高產抗病品種“青薯9號”,配套應用黑膜全覆蓋綠色栽培技術,平均畝產量4572。2公斤,商品薯率96。8%,畝產值5309。2元,經濟效益顯著。

良種良法助大理馬鈴薯產業提質增效

機械化收穫現場

5月27日,雲南農業大學科技處邀請相關專家組成專家組,對雲南農業大學薯類研究所與大理市種子管理站共同實施的“大理市早春馬鈴薯黑膜全覆蓋綠色高效栽培技術推廣應用”專案進行實測驗收,對雲南農業大學引進選育的5個馬鈴薯品種(系)進行田間評價。

良種良法助大理馬鈴薯產業提質增效

測產驗收現場

田野裡笑語聲不斷,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記者在現場看到,田壟上堆滿了個大飽滿的馬鈴薯,農戶們忙著採挖、分級、裝袋、過秤。經現場實收測產,示範田平均畝產量4572。2公斤,獲得雲南早春馬鈴薯種植的高產水平。專家組一致認為,早春馬鈴薯黑膜全覆蓋綠色高效栽培技術具有保溼節水、增溫防霜、抑制雜草、提高肥效和減少綠頭薯的作用,增產效果明顯;用有機肥、生物菌肥替代化肥,有利於洱海保護。

良種良法助大理馬鈴薯產業提質增效

在馬鈴薯新品種(系)種植現場,記者瞭解到,由雲南農業大學引進篩選的“青薯9號”紅皮黃肉,品質好,豐產性強,目前已成為雲南第一大主栽品種,在洱海流域種植3萬餘畝,佔該地區馬鈴薯栽培面積的90%以上。由雲南農業大學選育的4個馬鈴薯新品種(系)中,“滇薯23”蒸煮品質好,豐產性強,適合雲南冬作和早春作栽培;“滇薯1208”麻皮黃肉,適應機械化栽培和耐貯運,在大理、雙江、建水等地表現豐產;“滇薯1418”薯型光滑品質好,高抗晚疫病,適合雲南春作、早春作和冬作栽培;“滇薯1428”商品性好,菜用和炸條品質佳。專家組認為,這5個品種(系)各具特色,豐產性、商品性好,可滿足不同消費需求,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和推廣潛力。

良種良法助大理馬鈴薯產業提質增效

“為了在減少洱海農業面源汙染的同時保障糧食安全,我們在洱海流域開展了夏季種稻、冬春季種馬鈴薯的稻薯輪作模式的探索。稻田是能淨化水質的人工溼地,馬鈴薯也是相對需磷肥較少而高產的作物。2015年以來,我們研發並應用黑膜全覆蓋技術栽培馬鈴薯,在大理冬春乾旱、霜凍時有發生的情況下仍取得了增產增效的效果。截至2021年,該技術已在洱海流域累計推廣4。9 萬畝,累計增產3614。97萬公斤,增收6506。94萬元,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深受薯農歡迎。”專案負責人、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雲南農業大學郭華春教授介紹。

良種良法助大理馬鈴薯產業提質增效

馬鈴薯新品種“青薯9號”

良種加良法,科技讓大理馬鈴薯開出“致富花”,結出“金蛋蛋”,在保護洱海生態的同時,讓農民增收成為現實,還促進了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文來自【雲南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及傳播服務。

Tags:馬鈴薯雲南農業大學洱海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