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健康】皂角刺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治什麼病,這些知識你都知道了嗎?

由 唐詩宋詞古詩詞 發表于 農業2021-06-22

簡介詩人遇到的是並蒂雙生的皂莢樹,綠葉婆娑,古木森森,迎迓旭日,承接秋露,結出累累莢果,這自然造化的靈秀,這古怪精靈的風貌,一般的樹木怎能比擬呢

皂角刺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治什麼病

老家有棵皂莢樹

早年,故鄉老屋的院子裡有一棵高大的皂莢樹,夏天茂密的樹冠樹枝遮蔽出一片清涼的綠蔭,垂下一隻只青色的長長的皂莢。

小時候,我常盤繞在太姥姥膝下,在皂角樹下乘涼,聽她講古,講那些勾人心絃卻又令人驚悚的故事;看她抽著長悠悠的大煙袋,把皂角刺、艾草絨等燒成灰,給人家截蛇瘡、治惡瘡。

依稀記得一支拙樸的兒歌:“皂角樹生怪刺,刺鬼刺妖鎮宅子;皂角樹結皂角,洗頭洗衣吹泡泡……”

老家有棵皂莢樹

皂莢樹,生長茂盛,成樹樹冠可高達二三十米,樹莖和枝幹上常生有粗壯的棘刺,紅褐色,尖利無比。

夏初時節,它開滿黃白色的花朵,像一隻只小金鐘兒,花落之後一隻只青綠色的長莢果從枝葉間垂掛下來,像大刀豆,比之又寬又長,到了深秋變成黑褐色,光亮亮的,在秋風裡盪盪悠悠,煞是好看。

皂莢樹最為顯著的特點,是長有張牙舞爪的一簇簇怪刺。不僅樹身基部生有堅硬銳利的大刺,直愣愣地豎著,約有大半揸長,而且枝杈上也密佈紅褐色的小刺,尖尖的硬硬的,很難折斷。別說人獸不敢輕易攀爬,就連鳥兒也很少貿然飛上去。正因如此,古人把皂莢樹稱之為“惡樹”。

唐代大詩人杜甫專門寫有一首《惡樹》的詩,來描述這種怪樹,詩曰:

獨繞虛齋徑,常持小斧柯。

幽陰成頗雜,惡木剪還多。

枸杞因吾有,雞棲奈汝何。

方知不材者,生長漫婆娑。

詩人繞著屋後的小路漫步,不時能夠看到這種像舉著小斧頭的怪樹。這種樹越修剪它,怪枝亂刺長得越旺盛,繁蕪雜亂,蔓成一方碧蔭,雞們卻不怕它,敢在上面棲息。知道自己成不了大材,它才生長得這樣繁茂的呀!

老家有棵皂莢樹

不過,杜甫老先生也許不知道,皂莢樹木材堅硬,不易變形,是做車船、房梁、傢俱等的良材。更為重要的,正因皂莢樹渾身生有堅刺,且果實皂莢像一把把刀劍,民間認為其有辟邪、聚氣、祛病、鎮宅的作用,稱其為“將軍樹”“黑煞神”。

南宋剡地僧人釋行海寫有一首《皂角林》,對皂莢樹的威武氣度大加讚賞,詩云:

皂角林邊殺氣新,淒涼偏感北征人。

我來認作將軍樹,汲靜當年打女真。

在詩僧筆下,皂莢樹成了指揮千軍萬馬,抗擊外敵、收復失地的大將軍,皂莢林儼然是殺聲陣陣、威武不屈的宋軍將士。

老家有棵皂莢樹

皂莢樹遍身都是寶,它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其莢果俗稱皂角、皂莢,《本草綱目》中還被稱作雞棲子、烏犀、懸刀,可祛痰、利尿,療瘡癬、通便秘;皂刺又叫“天丁”,有活血通絡、拔毒消腫的功效,皂刺燒成灰加上冰片,可治口舌瘡、惡癬等疑難雜症;皂莢的根、莖、葉,榨汁飲服,可清熱解毒。宋代醫家錢竽託名孫真人(醫聖孫思邈),在其所著的中醫方劑書《海上方》有歌曰:“懸樑自縊聽根源,急急扶來地上眠。皂角細辛吹鼻內,須臾魂魄自還原。”他說的是以皂角研末吹送鼻竅中,可使懸樑自縊者起死回生,這個方劑比較神奇。

夏秋時節,高大的皂莢樹結出了青青的莢果,到了深秋變成了黑褐色。民間稱之為“肥皂樹”,用皂莢果砸碎浸泡,可漿洗衣物被褥,除汙去垢效果非常好,浸逸出潔白豐盈的泡沫,清洗的衣衫晾乾後散發出縷縷清香。

詩仙李白在《子夜吳歌·秋歌》中有句:“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皎皎月色輝映下的小河邊,傳來一聲聲杵皂角、洗衣服的噗噗咚咚音韻,令人撩動起無邊的思緒。北宋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在《東齋雜詠·皂莢》中,也記述了皂莢的濯洗去汙之用:

畿縣塵埃不可論,故山喬木尚能存。

不緣去垢須青莢,自愛蒼鱗百歲根。

詩人到了京畿之地,濡染了一身塵埃,正好有一樹樹青色的皂莢可摘來漿洗,這魚鱗般蒼蒼古樹著實令人喜愛!

老家有棵皂莢樹

皂莢樹之美,還在於炎炎夏日,它營造出的一片綠蔭、一方清涼。北宋文人陳叔度在《雙皂莢行》詩中贊曰:

綠葉森森迎曉日,雙雙暗結秋霜實。

乾坤造化借風流,陰靈滑稽為誰匹。

詩人遇到的是並蒂雙生的皂莢樹,綠葉婆娑,古木森森,迎迓旭日,承接秋露,結出累累莢果,這自然造化的靈秀,這古怪精靈的風貌,一般的樹木怎能比擬呢?南宋詩人楊萬里筆下的皂莢林是鄉村的小清新,是嫋嫋升起的故園情,他吟道:

《發孔鎮晨炊漆橋道中紀行十首·其一》

行穿詰曲更崔嵬,野店柴門半未開。

皂莢樹陰黃草屋,隔籬犬吠出頭來。

詩人一路行來滿目皆是高聳的山石,隱隱現出皂莢樹蔭裡,幾處虛掩的野店柴門,籬笆牆旁小花狗探出頭來,狺狺吠叫的是甜甜的鄉情……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皂莢樹如傘似蓋的濃蔭,染綠了我的思念。

孩提時迷濛的夢裡,我那慈祥可親的太姥姥蹣跚著小腳,和我一起拎著小馬紮,鋪起麥秸苫、花涼蓆,依偎著在皂莢樹下納涼,她那長長的旱菸袋明明滅滅,與枝葉間閃閃爍爍的星星、月亮交相輝映,掩藏著許許多多聽也聽不夠的故事……

這不老的記憶,這難忘的鄉情,總讓我揮之不去,淚溼青衫……

-作者-

劉琪瑞,男,山東郯城人,一位資深文學愛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聲》《鄉愁是彎藍月亮》和小小說集《河東河西》。

Tags:皂莢詩人皂角莢果去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