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放生橋是根據什麼命名的?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

由 張大笑說 發表于 旅遊2021-05-06

簡介像已經辦了十幾年的朱家角水鄉音樂節,放生橋成為最佳觀景臺:中國橋文化太過源遠,也太過豐饒

放生橋是根據什麼命名的

​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橋,遍佈在神州大地,被無數次寫進詩人的詩裡,嵌進人們的夢裡,烙印在中國的文化裡。

當今中國號稱“基建狂魔”,各種雄偉的大橋都已經見怪不怪了。在現代橋樑技術的支撐下,人們可以修建幾十公里的跨海大橋,可以修建單跨上千米的懸索橋,也可以修建能跑高鐵的重型斜拉橋,光是跨越長江的大橋就有68座。

令攝影師瘋狂的一座古橋:距今400多年,被人稱讚“滬上第一橋”

然而看過這麼多大橋之後,或許是藏於國人心底的江南情結作祟,那一座座江南小鎮裡的古橋卻越發顯的珍貴,讓人心生嚮往。

想那杭州西湖的斷橋殘雪、西安灞橋的折柳送別、揚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橋明月夜”,都是印象中關於橋最美的記憶。

令攝影師瘋狂的一座古橋:距今400多年,被人稱讚“滬上第一橋”

今天要介紹的一座古橋,始建於明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坐落於千年古鎮朱家角內,橫跨於鎮東首漕港河上,是上海地區最長、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橋,

被稱為”滬上第一橋”——放生橋

令攝影師瘋狂的一座古橋:距今400多年,被人稱讚“滬上第一橋”

朱家角位於青浦區中南部,澱山湖下游,自然河道眾多,水域面積超過萬畝。早在宋元時期已形成集鎮,水運便捷促進了貿易發展。

整個古鎮談不上多大,偏偏有三十六座橋,有些橋與橋離得相當之近,近乎多餘——而這麼多的橋裡面,最出名的卻是放生橋。

令攝影師瘋狂的一座古橋:距今400多年,被人稱讚“滬上第一橋”

放生橋橋體龐大,狀似巨龍,給人以非常“大”氣的感覺。它的建築技藝與風格“大”而不“粗”,處處體現出精緻、細微、周到。

該橋設定了超薄的柔性墩,使主拱受力大大減小,材料大大節省,這對當地缺乏礦山資源,造橋石料全靠外運來說是十分經濟的。橋拱主拱圈採用縱聯分節並列砌法,加強拱石間的聯絡,使薄墩橋更為堅固。

令攝影師瘋狂的一座古橋:距今400多年,被人稱讚“滬上第一橋”

橋的中孔9節拱石,兩邊孔分別為7節、5節,每節由9道拱石並列而成。上下拱石間有獨塊橫系石聯接;橋臺座石也為整塊石板,顯得十分穩固。由於墩薄,加上橋拱自然遞增,全橋形成一個緩和順適的縱坡,自然和諧地銜接兩岸街面,顯得雄偉而不笨重。

放生橋上的石刻技藝也十分高超,龍門石上鐫有盤龍8條,環繞明珠,形態逼真;橋頂四角蹲著石獅4只,仰頭張嘴,栩栩如生。中間有竹節望柱,橋面中央鑲嵌雕花石板。

令攝影師瘋狂的一座古橋:距今400多年,被人稱讚“滬上第一橋”

長方形板式橋欄,四角方整,稜角分明。橋東建有碑亭,供行人憩息,臨水築以石駁,鑿以鎖纜孔,為舟楫停泊所用。橋壁柱石上刻有清晰的楹聯:

“帆影逐歸鴻鎖住玉山雲一片,潮聲喧走馬平溪珠浦浪千重。”

令攝影師瘋狂的一座古橋:距今400多年,被人稱讚“滬上第一橋”

楹聯各12字,自上而下,似山澗飛瀑,一瀉百丈,頗有氣勢。它描繪了十里漕港水運繁忙的熱鬧景象和江河波濤之洶湧,更加突出了放生橋的宏偉氣派。

作為一個外來遊人,我猜想放生橋的出名,除了技藝高超以外,更得益於有一個好名字——放生,從近些年新聞裡出現不斷的放生新聞——先不論好壞,就足以推測出“放生文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吸引力之大了。

令攝影師瘋狂的一座古橋:距今400多年,被人稱讚“滬上第一橋”

當然,放生橋的橋名由來是有正式說法的。相傳元代建慈門寺於漕港南岸,明隆慶五年(1571),寺僧性潮募款造橋,並規定橋下只許放生魚鱉,不能撒網捕魚,故名放生橋。

清嘉慶十九年(1814)橋圮,寺憎又募銀1。1萬兩重建。朱家角鎮舊有十景,其中“井帶長虹”即指此橋。昔有對聯:

雲遊僧,木魚銅缽,集天下善緣,終化得放生橋五孔,萬里江歸去;

茶居士,方桌圓凳,待人間苦旅,全依憑臨水樓四方,千秋人過往。

令攝影師瘋狂的一座古橋:距今400多年,被人稱讚“滬上第一橋”

還有一種說法是相傳普陀的觀音菩薩由此路過這裡,看到一個漁夫捕撈了一條金色的魚,其實這是東海龍王的小公主,菩薩就化作凡人,讓漁夫放了它。後來漁夫放了魚,得到了觀音的點化,成為了羅漢。後人在此築橋,起名“放生橋”。

如今仍有人在放生橋上販賣活魚給人放生,但放生橋卻不止這一條“謀生之路”了

落戶於放生橋兩岸的中南·朱裡雅集,賦予了放生橋更多時代色彩,讓經典有了更多現代演繹。

像已經辦了十幾年的朱家角水鄉音樂節,放生橋成為最佳觀景臺:

令攝影師瘋狂的一座古橋:距今400多年,被人稱讚“滬上第一橋”

令攝影師瘋狂的一座古橋:距今400多年,被人稱讚“滬上第一橋”

中國橋文化太過源遠,也太過豐饒。若說路是人類智慧無意識的創作,那橋便是人類智慧有意識的使用。它更富工具性,也承載了更多的文明以及數不清的故事。

而這些具有歷史印記的古橋、古建築,在當下快速變化的生活方式和中國經濟發展轉入新常態的背景下,除了需要保護,也應更新。

一橋一詩情,一鎮一人生。

這一生,該下一次江南,該過一次放生橋。

Tags:放生拱石朱家角古橋漕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