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青春風采】烏拉古城在哪裡?記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黨委

由 捐社談歷史 發表于 旅遊2021-05-18

簡介公元8世紀,生活在東北的粟末靺鞨部首領大祚榮受唐朝中央政府封為渤海郡王,在今吉林敦化市的敖東城建立了地方政權,初稱“震國”,後改稱渤海國,統治今中國東北地區、朝鮮半島東北及俄羅斯遠東一部分這片廣大的區域,成為“海東盛國”

烏拉古城在哪裡

【青春風采】烏拉古城在哪裡?記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黨委

作者趙雪峰

在吉林省吉林市主城區以北15公里的松花江東岸,有個小鎮叫烏拉街滿族鎮,這裡原隸屬於吉林省吉林市的永吉縣,現已劃歸吉林市龍潭區。初入小鎮,你會覺得鎮子不大,街道兩旁大大小小的商鋪林立,男男女女人來人往,大車小車南來並走,叫買叫賣好不熱鬧卻略顯些雜亂,小鋪的老闆坐在門口打著磕睡,載客的微型出租毫無秩序地停在路邊,坑坑窪窪的水泥路不時泛起塵土……

這裡和東北其他地方的小鎮沒什麼區別。可是,如何你離開繁華的鎮中心往小鎮的周邊走一走,會發現這裡有很多古蹟:老房子、古城牆、古廟宇、古土臺子、不知多少年的古樹……你會意識到,原來這裡是古鎮。如果你隨意找一個坐在路邊曬太陽的老者聊一聊,他會告訴你許多關於烏拉街的故事;如果你感興趣再讀一讀努爾哈赤征戰滿族的歷史以及東北地區的發展史之類的書籍和資料,你會為之驚訝:啊,原來這裡曾是烏拉王國的都城!

東北腹地還有這樣的王都,沒有聽說過?是啊,不瞭解這段歷史的人,都會提出這樣的疑問。但就這樣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名不見經傳的小鎮,曾產生了納齊布祿、尚延多爾和其、嘉瑪喀碩珠古、綏屯、都勒喜、布顏、布幹、滿泰、布佔泰等十幾位國王;包括大清國的奠基者努爾哈赤在內的清代十二位皇帝,有五位在這裡留下過戰跡、足跡、墨跡;有孝慈高皇后阿巴亥等三位皇后出生在這裡;有吳巴海、錫相簿等多位名將從這裡走出征戰四方;有生於斯長於斯的顧八代、成多祿等文人學士;更有鐵保、納蘭性德、高士奇等風流人物曾在這裡生活、遊覽,留下足跡和墨跡。

這是個怎樣的地方,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烏拉”系滿族語“沿江” 的意思。烏拉街,就是沿江的街市。烏拉街因為緊靠松花江,因而得此名。在吉林民間有這樣的俗語:“先有烏拉,後有吉林。”意思是說,和今天北方著名的旅遊城市吉林市比起來,是先烏拉這地方,然後才有吉林市。究其歷史,烏拉街比吉林城要古老得多得多。

烏拉街滿族鎮的興起可以追朔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滿族人的祖先肅慎人就生活在這裡。隨著歷史的發展,政權的更迭,烏拉街地方先後歸屬不同的政權:兩漢時期歸屬上殷臺縣所轄;三國至南北朝時期,烏拉地方是挹婁人、勿吉人、扶余人、高句麗人相互角逐之地;渤海國興起以後,屬東北亞地區的渤海國之涑州;遼代屬涑洲,後為契丹所滅;金滅遼以後,此地先歸屬金國的鹹平路,後改為上京路下轄的會寧府;元代初屬鹹平府的開元路,後改歸海西遼東道所轄;海西女真人烏拉那拉氏家族從塔山左衛分離出來,來到今烏拉街所在地,建立起一個部落式的國家——扈倫國,明後期,烏拉那拉氏在此建立烏拉國,直到明末時被努爾哈赤所滅,成為後金和大清的屬地。

【青春風采】烏拉古城在哪裡?記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黨委

戰亂、自然災害,使得烏拉古城經歷了三次變遷,最初的古城並不在烏拉街現在的鎮址。公元8世紀,生活在東北的粟末靺鞨部首領大祚榮受唐朝中央政府封為渤海郡王,在今吉林敦化市的敖東城建立了地方政權,初稱“震國”,後改稱渤海國,統治今中國東北地區、朝鮮半島東北及俄羅斯遠東一部分這片廣大的區域,成為“海東盛國”。為了抵抗契丹人的侵犯,在烏拉街舊街村(距今烏拉街鎮約20公里)西北一公里的粟末水江(松花江)畔,修築一座城池,設屯兵重鎮,稱為寧江洲,並作為獨奏州,也如今天的特區,有很大的自主權。烏拉古城由此奠基。在渤海國時期,烏拉古城就是一座生齒眾多、八街九陌?、市面繁華的城池。

924年七月至926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機建立的遼國攻破渤海國的都城忽汗城(今黑龍江寧安西南東京城),渤海國滅亡。契丹人所到之處,城毀人亡,烏拉古城也不能幸勉,加上屢遭水災,舊城已成澤國。公元十二世紀,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完顏旻)在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於公元1115年在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國號大金,經過多年征戰,滅掉遼國。金代海陵王(金代第四位皇帝,史稱海陵王)天德年間(1150—1153),海陵王完顏亮下令在烏拉舊城東南江邊即今天的舊街村再築新城,稱“烏拉洪尼羅城”,也叫“哈思呼貝勒城”(洪尼:滿語為要塞,“烏拉洪尼羅城”即沿江要塞城)。公元十三世紀,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滅亡金國,在東北建立了“海西宣慰司”、“海西右丞”等治理機構。其時,包括烏拉古城在內的松花江流域皆歸海西右丞治理,在此地生活的女真人故稱“海西女真”。

明朝時,對女真實行羈縻政策。在烏拉街設立烏拉衛,並稱這裡為布特哈烏拉(布特哈,滿語意為“漁獵”;漢譯“打牲處”)。

公元十四世紀前後,海西女真人逐漸南遷,明代中葉,海西女真勢力逐漸崛起,首領納齊布祿(納喇氏)在金州城(今吉林省永吉縣土城子鄉)自立扈倫國(也稱忽籠、忽剌溫、呼倫,皆是譯音),後因受錫伯兵侵擾,遷至烏拉城。此後,女真人不斷融合發展,扈倫國又分裂為烏拉、輝發、哈達、葉赫四部,統稱海西扈倫四部。

【青春風采】烏拉古城在哪裡?記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黨委

1451年,契丹人脫脫不花領兵三萬擾亂遼東,扈倫國第四代國王都爾機(也稱都勒喜)率眾從烏拉城出逃,扈倫國崩潰,轄地變成了一個小小城邦,都爾機的後人自動取消扈倫國號,稱烏拉部。到明嘉靖四年(1562年),烏拉部在納齊布祿六世孫布顏的率領下,相繼吞併了附近的女真諸部,逐漸強盛起來。布顏整修舊城,築起城郭,“開河背土築古城”。在洪尼羅城內城新建一座小城,稱紫禁城,城內修築了宮殿。在城外又築一道套城叫外羅城,原“洪尼羅城”改稱內羅城,建立烏拉國,自稱國王。此時的烏拉古城,三面環山,一壁瀕水,分內、中、外三道城牆,四隅有譙樓,城外有護城河,成為輝煌一時的城池。此後,又經歷了滿泰、布佔泰兄弟的開拓,烏拉國成為東北地區強盛的王國。統治區域位於今中國吉林省、黑龍江省與朝鮮北部、俄羅斯東南部遠東地區,疆域東至圖們江流域及朝鮮東海,東北至烏蘇里江一帶。一時間女真人震動,惟烏拉馬首是瞻!

烏拉國建國時,也正是三大女真人——海西女真、建州女真、東海女真相互征戰,彼消此長、兼併融合之時。到滿泰、布佔泰兄弟為王時期,烏拉國與努爾哈赤領導的建州女真人多次發生激烈的戰爭。1613年,烏拉國終被努爾哈赤所滅,努爾哈赤擄其百姓,毀其城池,存在了500多年的烏拉城毀於一夕。

因為烏拉國軍民強悍,統治的區域物產豐富,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等一直不忘這個地方。

清朝入關前的後金天聰三年(1629年),皇太極決定派得力部將來管理烏拉地方,把這裡作為清軍的後期供應基地。於是,籌建打牲烏拉城,編旗撥戶,成立了由清廷內務府直接管轄的烏拉地界嘎善(相當於鄉、村一級政權),並以這裡為後盾,向中原進發,繼而得到天下。清順治皇帝定都北京後不久,就封禁烏拉街方圓五百里,把它尊為“本朝發祥之聖地”。順治十四年(1657年),改“烏拉地面嘎善”為“打牲烏拉總管衙門,負責向皇家供奉東北特產,和蘇州、南京、杭州一起,成為清朝貢品基地之一。此後,二百多年,烏拉送往北京的貢品車隊每年要往返不知多少次,從京城到東北腹地往來的軍民商賈等絡繹不絕,產自松花江和長白山的鰉魚東珠、珍禽異獸、奇珍異果、各種山貨在烏拉街集散,烏拉城贏得“遠迎長白,近繞松江,乃三省通衢”的讚譽。

到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因防松花江水患,烏拉總管穆克登奉旨在舊城東向陽高埠(今烏拉街鎮所在地)處建成打牲烏拉新城,這就是今天的烏拉街。那時候,清朝的官家稱烏拉為“布特哈烏拉”、“大兀喇虞村(大烏拉虞村)”。但是,當地民眾為與烏拉新城有別,稱烏拉街老城為“舊街”或“老城裡”,這也就是烏拉舊街村名字的來源。

隨著朝廷的重視,烏拉城逐漸興旺起來,街市的建設也出現了。烏拉本地的一些富戶和官員蓋官邸建私宅,一些出自烏拉的將軍回到老家建宅子,烏拉一改“木做屋”的歷史。於是,今天號稱“東府”、“西府”、“前府”、“後府”四處府邸的私宅建築群落出現了。“東府”,為清道光年間打牲烏拉總管德稜額的府邸,地址在今五道街東端(吉林市第三中學院內);“西府”,為出任張家口副都統王魁福府邸,亦稱“魁府”,地址在今四道街西頭;“前府”,為乾隆年間打牲烏拉總管吉祿府邸,地址在今二道街中段;“後府”,為光緒年間打牲烏拉總管趙雲生府邸,地址在今七道街東首。

四座府邸中,以 “後府”規模最大,款式最新,最為出名。“後府”府邸,懸有眾多名人題刻匾額,其中具代表性的,有時任奉天將軍依克唐阿、吉林將軍德英、黑龍江將軍長順聯名題寫的“坐鎮雍容”匾,北京慶親王的“繩直冰清”匾,清末狀元陸潤庠的“蘭桂友芬”匾,更有云生自己題刻的“當朝一品”照壁。1922年,後府曾遭受到報字“小傻子”土匪的搶掠,自此蕭條下去。目前,後府的正房與西廂房尚存,為烏拉少見的遺蹟。

在烏拉古城的內城,今天,儲存最好遺蹟是一處夯土築的高臺,稱白花點將臺。相傳為大金海陵王的女兒所建,也有說是金兀朮的妹妹所建。圍繞著白花點將臺,烏拉的管理者做了很多事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在白花點將臺上建三霄殿,俗稱“娘娘廟”一座,殿內供奉雲霄娘娘、碧霄娘娘、瓊霄娘娘。傳說廟內有深洞,洞內有隧道,南通吉林市的龍潭山,北通吉林市的鳳凰山。

【青春風采】烏拉古城在哪裡?記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黨委

烏拉古城文化場所也多有修建,遍佈街市。光緒十九年(1843),烏拉總管趙雲生重修娘娘廟,並在白花點將臺前建成二層圓通樓,這圓通樓重簷歇山,鐫刻細緻,造型精緻,並從北京運來銅佛像多尊。民國年間,在娘娘廟西側建起一座八角亭,亭上懸有匾額,上書“樂賢亭”,史料記載,為吉林三傑之一的成多祿所書。可惜,圓通樓1947年毀於解放戰爭的戰火,樂賢亭與娘娘廟於解放初被拆除,在其原址建有“革命列士紀念碑”一座。烏拉北街路西,建有“樂書樓”一座,為清光緒五年(1879)當地秀才於氏所建,其有一聯,迄今仍被人們所傳頌,聯曰:“家載二酉共,學富五車餘”。“樂書樓”的一脈書香仍氤氳在鄉民的衣袖間,烏拉民間尊師重教樂學之風浸潤著莘莘學子。這裡讀書求學氛圍濃郁,文風熾盛,人傑地靈,出了許多文人名士。此 “樂書樓”曾被列為中國古代百餘著名書樓。

清初戰亂,南方的回民北遷,一部分回民就選擇居住烏拉街。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回民們在烏拉街舊街南端建清真寺,這也是吉林地域現存最早的清真寺。遺憾的是,“文革”時期,清真古寺被毀,院內光緒年間立的“康熙贊碑”也不知去處。1984年,當地政府對清真寺重新修整。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在烏拉古城東北建關帝廟,也稱“老爺廟”,後稱保寧庵。保寧庵位是烏拉街最大的古剎,也是香火最繁盛的寺廟,每逢廟會人山人海,燒香許願的、唱戲賣藝的喧譁一時。“文革”時寺廟被拆毀,石碑被砸壞。今天,在原址新建佔地10000平方米宏壯的保寧寺古剎群。

烏拉街古蹟眾多,令名人文士們矚目。清朝書法家鐵保、詞人納蘭性德、著名文學家曹寅、名士高士奇,康熙皇帝的外國顧問南懷仁,都曾來過這裡,並留下墨跡,“吉林三傑”之一成多祿更是多次寫詩讚美自己的家鄉。

巍巍長白山、滾滾松江水,養育了烏拉地方的人們,使得這裡的男人們勇武、強悍,善戰;使得這裡的女人們漂亮、靈氣,聰慧,從烏拉街走出的武將如雲:侯爺額勒登保、猛將吳巴海、寧古塔副都統安珠瑚、“魁府”主人王魁福,他們為清王朝的建立和邊疆穩定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從烏拉街走出的女子如花:努爾哈赤的大妃孝烈武皇后阿巴亥,雍正帝的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乾隆帝的高宗繼皇后烏拉那拉氏,更有許多無名的妃子,烏拉街成為清廷內宮皇后妃子們的“孃家”。

烏拉地方風景峻美、山青水秀,在清代便是著名景物之地,烏拉詩人富森曾作有烏拉八景詩八首,他在詩中讚道:“古有城池近水邊,中存舊跡代相傳。百花臺閣留餘址,三寶佛尊不計年。數仞危垣儼嶺阜,千秋老樹拂雲天。其時創造人安在,景物依稀後勝前。”俯瞰烏拉街地面,一幅絕美的圖景會展如今現時:蜿蜒多姿的松花江,像一條銀色的玉帶,給烏拉街村鎮劃出一道自然的疆界,棋盤似的方田、筆直的鄉下公路、散落的鄉村、一條條防風林帶,圍繞著開闊如垠的沖積平原,讓這裡的人們享受白山松水帶來的無數饋贈。

如今,曾經燦爛一時的古都城已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只留下幾行青史、幾間老屋和斜陽下斷碣殘碑。但這片土地上的風景依舊,生生不息:田野四合、曠遠廣袤的大地上,奔流不息,滾滾遠去的江水,萬頃良田與錯落有致村莊構成一幅生動的時光圖景。烏拉古城中的那些人和事都杳杳而去,歷史卻以它特有的方式留下潛在的刻痕,時間的流淌讓這片土地詩意盎然,這詩意在每一朵浪花中,在每一粒黑土中,在每一個烏拉人的心中。在古城牆上的古榆的每一圈年輪裡,都靜靜回憶守望著那個荒城飛野雉,金笳已罷吹的遙遠年代。

滿族文化網

Tags:烏拉古城海西吉林市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