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村內水塘“綠油油” 汙水“藏身”雜草中

由 光明網 發表于 旅遊2023-02-02

簡介”治理“散亂汙”提升水環境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杜娟 通訊員趙雪峰 攝影報道)4月26日本報以《河底設暗管 汙水排河涌》為題,曝光了增城區新塘鎮永和河、石下左支湧、坭紫湧等河涌存在的水汙染問題後,市河長辦已介入調查,專項督辦新塘“散亂汙”

獅嶺是哪裡的

村內水塘“綠油油” 汙水“藏身”雜草中

汙水從這裡流入大逕河。

村內水塘“綠油油” 汙水“藏身”雜草中

河涌邊搭建養雞窩棚。

養雞窩棚拆除後。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杜娟 攝影報道)花都區獅嶺鎮是著名的皮具之都,轄區內河涌眾多。近日,記者接到市民投訴稱,獅嶺鎮的大逕河依然黑臭,而且有汙水直排現象。記者走訪也發現,有疑似工業廢水從大管內直接排進河涌,而大逕河流經的聯合村裡,風水塘黑臭難擋,已經被綠油油一片的漂浮物完全覆蓋。

排汙口藏身雜草中

大逕河發源於獅嶺分水,流經西頭村、中心村、軍田村、前進村、聯合村,經軍田、獅嶺、樂同與大布河匯合,然後流入天馬河,再經過新街河、白坭河,最終匯入珠江,全長約16公里。大逕河也被列入廣州今年重點整治的152條黑臭河涌名單,要在明年底前徹底消除黑臭。

但近日記者走訪發現,大逕河現狀不容樂觀。在獅嶺鎮聯合村的一個鐵路涵洞橋下,一個大約直徑半米的排汙口隱藏在雜草中,正有汙水汩汩流出,略顯乳白色,散發著刺鼻的味道,水量還比較大,在經過幾米長的河道後,這些汙水就流入了暗渠。附近的水務巡查人員告訴記者:“這裡長時間都是這樣排放,透過暗渠就進了大逕河。但源頭究竟是哪裡我們一直也沒有找到。”

村內水塘“綠油油” 汙水“藏身”雜草中

記者發現,這個排汙口的後面就是一家五金製品廠,儘管裡面仍在生產、也有門衛把守著,但工廠門口的廠名卻被全部剷掉了,不過工廠大門外仍然貼著招工啟事。中午時分,記者進入工廠發現,廠房裡幾臺機器仍然在執行中,但整個車間空無一人。找遍廠區內也不見汙水處理設施,但廠區院子裡確實有幾個汙水井蓋,顯示這裡是有汙水管網覆蓋的。不過在這個五金製品廠的旁邊也有大量四五層高的農民房,裡邊佈滿各種小作坊。

河涌淤積嚴重水難流

隨後記者又來到田心路附近的大逕河,這裡的水量明顯減少,水質黑臭比較嚴重,湧面上漂浮著黑色的垃圾,黑色的底泥也隱約可見。不過記者觀察發現,沿湧幾米就有一個合流制的排水口,全部已經有區水務部門的編號,當天並沒有水流出。有聯合村的村民告訴記者:“這段黑臭河涌主要是因為水量太少,而且兩頭高、中間低,這裡就是‘鍋底’,水根本無法流動,當然越來越臭。”村民指著跨湧橋下面告訴記者,“這裡全是淤泥,根本沒有水,也沒有人清淤泥。”記者還發現,這段大逕河兩岸有幾棟村民樓已經蓋到河涌裡面,還有一個變電站緊貼著河涌而建,明顯不能滿足6米河道管理範圍不能有建築物的要求。

風水塘 “黑臭難忍”

此外,今年廣州還將風水塘、魚塘、邊溝邊渠等小微水體的整理列為治水的重要內容,要求各責任主體全面摸查區域內的小微水體,逐一登記、監測,對水質黑臭實施銷號管理。不過,記者在聯合村走訪發現,村內的幾個風水塘堪稱“黑臭難忍”,全部覆蓋上一層“綠油油”的漂浮物,遠遠就能聞到一股惡臭;走進風水塘邊是各類生活垃圾,將石子扔進水塘泛起一股股黑色的“漣漪”。

有村民告訴記者,風水塘是死水,水塘周邊的住戶生活汙水都往裡排,而且很多生活垃圾也被扔進塘裡,“不止這個風水塘這麼臭,村裡還有好幾個都是這樣的。”

治理“散亂汙”

提升水環境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杜娟 通訊員趙雪峰 攝影報道)4月26日本報以《河底設暗管 汙水排河涌》為題,曝光了增城區新塘鎮永和河、石下左支湧、坭紫湧等河涌存在的水汙染問題後,市河長辦已介入調查,專項督辦新塘“散亂汙”企業非法偷排及多處臨河違建問題。

針對石下左支湧疑似汙水直排河涌問題,增城方面表示,石下村農村汙水處理工程已於2017年底完成並投入使用,生活汙水經市政管網輸送到汙水廠處理。記者走訪發現的石下內湧岸邊直徑20釐米的排水口,為雨汙合流制排水口,降雨時或雨後水量大時會自動溢流到河涌。目前新塘鎮已組織市政所、水務辦對該排水口進行整改,同時要求汙水處理廠儘量降低汙水管網水位,減少汙水溢流直排河涌現象。

而永和河坭紫村河段對岸大片廠房沿河而建偷排汙水問題,增城方面則透露,永和河下游左岸,有2。2公里屬於東莞市中堂鎮江南村。自2016年啟動永和河整治後,廣州市政府和東莞市政府建立聯絡會議制度,啟動共建共治機制。下一步,將充分發揮聯席會議工作制度作用,與東莞市共同推進永和河治理工作,不斷提升永和河水環境。

此外,對於永和河石下河段河岸上的龍船棚問題,增城區方面則解釋稱,龍船沿河存放是水鄉歷史民俗,以前龍船都是埋在河底的。近年來,因為製作龍船的材料多為杉木,不宜埋在河底,臨河簡易棚為新塘鎮石下村為方便管理和使用龍船而搭建的龍船棚。經過新塘鎮會同石下村研究,計劃另行合理選址建設龍船棚,待新的龍船棚建好後,再搬遷龍船並拆除報道中提到的臨河搭建的簡易棚。

版權宣告:圖片來源於網路,圖文無關。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

Tags:汙水河涌龍船黑臭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