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揭秘“新成昆”最長隧道建設背後:隧道藏溶洞,湧水量如同15個西湖

由 紅星新聞 發表于 旅遊2023-01-30

簡介隨著小相嶺隧道的建成,新成昆鐵路建設進一步加速

西湖何時修建

歷經十餘年建設,成昆鐵路擴能工程(以下簡稱“新成昆鐵路”)終於將於12月26日迎來全線通車時刻。屆時,成都至西昌、攀枝花、昆明旅行時間將大幅壓縮,最快分別3小時、5小時、7。5小時可達。

行走整條新成昆鐵路,最具代表性的無疑是峨眉至冕寧段,而這一段最具代表性的工程則屬小相嶺隧道無疑。

全長21.775千米的小相嶺隧道,不僅有效縮短了線路長度,更是對老成昆鐵路未完成草案的“圓夢”。這一全線最長隧道建設過程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艱難?

揭秘“新成昆”最長隧道建設背後:隧道藏溶洞,湧水量如同15個西湖

▲成昆複線最長隧道——小相嶺隧道

施工中遇“水患”,累計湧水量如同15個西湖

今年夏季,小相嶺隧道進入貫通的攻堅階段,就在這即將貫通的時刻,施工人員在拱頂上方再次探測到一個巨大的溶洞,這給貫通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當時水直接從上方流下來,一天流水約有10萬立方米。”據中鐵二院成昆複線隧道設計負責人劉志剛介紹,他治理小相嶺隧道的岩溶水已經不是第一次,針對最後一處水患,他仍採用以排為主的方法,儘量維持既有的岩溶管道及排水路徑,引導水流至隧道兩側進行排放。

其實,就整個小相嶺隧道施工過程中最大的難題便是“水患”。“隧道從最初開始施工,一直到貫通,治理水患始終貫穿整個建設過程。”據中鐵隧道局小相嶺隧道工區的技術負責人何亞濤介紹,施工之初,他親歷了最大的危險。

“當時隧道打通了一個大溶洞,剛剛打通,就看見水朝著我湧過來,隨後施工團隊、技術人員進行綜合研判,湧水可能比較嚴重,隧道內人員、機械裝置開始有序撤離。”何亞濤告訴記者,這一次湧水時間達數月之久,直到第二年才重新投入施工。

類似的湧水案例,在小相嶺隧道施工中比比皆是。根據統計,小相嶺隧道施工過程中累計湧水量超過2億餘立方米,相當於15個西湖的水量。

而正是為了治理水患,小相嶺隧道除了一般的排水溝外,在其右側的平導中,設計施工人員還專門建了一條日排水量達70萬立方米的排水廊道。建成後,排水、洩水將不再是困擾小相嶺隧道通車的難題。

與當年圖紙不謀而合,它的建成更像是“圓夢”

1964年,為響應號召,36萬軍民奔赴涼山修築成昆鐵路。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向前,老成昆鐵路已不能滿足當前西南地區高質量快速發展的需求,新成昆鐵路建設被提上日程。其中,小相嶺隧道作為全線最難段,也被放在了最後建設。

“之所以放在最後建設,也是因為有諸多不確定因素,比如線路走向,隧道過長等問題。”劉志剛告訴記者,小相嶺隧道地處橫斷山中高山地帶,需穿越10條斷層和2條褶曲,最大埋深1350米,地質條件極其複雜活躍,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為Ⅰ級高風險隧道,它的建設是經過慎之又慎的考慮的。

其實,在修建老成昆鐵路時,老成昆鐵路的勘察設計者、中鐵二院前輩曾留下草案,在現有小相嶺山脈附近,設計了一個18公里的越嶺隧道,但受限於技術手段和施工條件,草案僅停留在設計圖上。

最終,老成昆鐵路採用了類似盤山公路的“展線”。在翻越小相嶺山脈時,鐵路從山腳沿山脈盤旋而上,離山頂600米左右,穿過沙馬拉達隧道再盤旋而下。6公里的沙馬拉達隧道,成為當時的最長鐵路隧道。

揭秘“新成昆”最長隧道建設背後:隧道藏溶洞,湧水量如同15個西湖

▲小相嶺隧道

而今建設的小相嶺隧道更像是一個“圓夢”之旅。“我也記不清是何時翻到了這樣一張設計圖紙,但我們現在建設的小相嶺隧道,其實與當年的圖紙不謀而合。”劉志剛說,今天的建築裝備、技術水平有了極大提升,完全可以支撐建設一條小相嶺隧道穿越小相嶺山脈。

全長21.775公里的小相嶺隧道,長度幾乎是老成昆鐵路最長隧道沙馬拉達隧道的4倍。它的建成,不僅僅是對 “禁區”又一次挑戰,更是對老一輩成昆鐵路設計者、建設者的致敬。

隨著小相嶺隧道的建成,新成昆鐵路建設進一步加速。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鐵路全線將正式建成通車,它不僅為攀西人民和滇西北人民帶來福祉,更為西南經濟發展加裝了引擎。

紅星新聞記者 閆宇恆 攝影記者 陶軻

編輯 於曼歌

Tags:隧道小相嶺成昆鐵路施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