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龍崗觀察|深圳兩會視野下的“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新使命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旅遊2023-01-21

簡介市人大代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黨委書記、協理副校長李學金建議,要加快制定“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五年行動和實施方案,在推動部省市共建平臺建設、加快佈局國家級創新平臺載體、培育區域創新主體和集聚國際一流創新資源等方面,精心謀劃,制定具體任務,

龍崗大運中心怎麼去

本文轉自: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

正在舉行的市七屆人大二次會議上,龍崗代表團小組會議審議市政府工作報告時,“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再度成為“熱詞”,被市人大代表頻頻提及。繼今年初,高水平推進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建設首次寫進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之後,“高起點建設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被再次強調,寫入本次市政府工作報告,從頂層設計上,又一次賦予這一區域重大使命。

客觀而論,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的潛力仍有待挖掘,作為深圳東部發展引擎的作用需進一步激發。今年市兩會上,市人大代表對此高度關注,如何落實廣東省和深圳市的戰略安排,高標準規劃和建設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提高其創新能力,是當前極為迫切的問題。

龍崗觀察|深圳兩會視野下的“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新使命

龍崗大運片區創新發展潛力足。

以“三重定位”思路

推進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建設

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地處深圳市東部、龍崗中心城西部,西接東莞鳳崗,北至鹽龍大道,南臨水官高速和橫坪路,規劃面積達26。29平方公里,是龍崗區“一芯兩核多支點”區域發展戰略中“灣東智芯”的核心所在。不僅對龍崗區意義重大,同時由於它位於深莞惠都市圈幾何中心,對推動大灣區成為全球先進製造中心及全球重要科技創新中心同樣不可或缺。

自2013年7月納入全市重點區域的發展版圖後,歷經大運時代的“體育新城-活力新城”、後大運時代的“國際大學園,魅力新高地”,遞進式發展成“東部中心核心區、深圳城市新客廳”,這一片區整體定位與發展能級不斷提升。目前,該片區已形成以深圳國際大學園為創新核、各類創新資源加速集聚的態勢,匯聚了3家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2家深圳市十大基礎研究機構、42個創新平臺,建成產業空間150萬平方米,擁有眾創空間22家、科技企業孵化器8家。歷經十幾年的積累,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實力不可小覷,以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為核心,一個科技創新圈正在加快形成。

龍崗觀察|深圳兩會視野下的“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新使命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與深圳交響樂團聯袂演出。

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未來成功與否,能不能達到預期目標,取決於高水平的規劃方案和規劃的落地實施。市人大代表、龍崗區委書記張禮衛談到,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有三重定位,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支撐平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和香港青年創業的重要基地、高品質灣東“新客廳”。同時,持續深入實施“一芯兩核多支點”區域發展戰略,以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灣東智芯”為核心引擎,系統推進各大重點片區開發建設,構建更高水平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為全市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加快佈局國際一流

科技創新平臺 補齊短板

新使命引領新擔當。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的建設,不僅未來會進一步提升深圳的科技創新能力,而且透過對東莞、惠州等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會進一步加強和發揮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作用。

調研顯示,雖然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積累了一定基礎,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特別是在規劃定位、深港合作、高水平科研載體建設等方面的一些“短板”亟需補足,在新形勢下,其規劃和建設提速已非常緊迫。

市人大代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黨委書記、協理副校長李學金建議,要加快制定“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五年行動和實施方案,在推動部省市共建平臺建設、加快佈局國家級創新平臺載體、培育區域創新主體和集聚國際一流創新資源等方面,精心謀劃,制定具體任務,落實資金安排,奮力推進。他認為,行動方案應以龍城實驗室為總牽引,以國際大學園高校為支撐,以科技領軍企業叢集為核心,集中佈局新型研究與產業空間,培育區域創新主體,推進科技、教育、產業和金融的深度融合,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打造“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當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一批國際高水平大學入駐龍崗,使得龍崗具備了高新技術發展以及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條件及優勢。目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建有廣東省大資料計算基礎理論與方法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未來智慧網路重點實驗室,以及深圳市大資料研究院、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等一大批高階研究機構,為深圳的基礎研究和深圳頭部企業研發提供了重要支撐。

龍崗觀察|深圳兩會視野下的“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新使命

位於大運片區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

雖有種種優勢,但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要騰飛還需更多的資源和力量支撐。據瞭解,目前,龍崗區的市級以上平臺213個,佔全市(2746個)的7。84%,明顯偏低。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實驗室等重點和重大專案還是空白。從各方面反映來看,龍崗區高新技術發展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不甚匹配,雖然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龍崗區產業支柱,但是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特別是國家級創新載體建設滯後,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的科研載體更是偏少,影響和制約著龍崗區高新技術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在龍崗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成為龍崗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李學金建議,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牽頭,聯合大灣區國際知名企業與高校院所,面向國家發展戰略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若干重大領域需求,以先進材料及器件為核心,借力人工智慧與大資料技術,助力“新基建”,建設新基建關鍵物質科學和技術廣東省實驗室,也就是“龍城實驗室”,服務國家和廣東省重大戰略需求。同時,規劃建設一批與產業耦合度高、技術先進、體現前瞻性的高質量科技基礎設施;支援片區深度參與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打造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重大平臺;支援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開展合作,增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加快佈局一批產業創新空間及配套設施,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培育區域創新主體

集聚全球優秀人才和創新團隊

思路已清,方向已明,接下來就看怎麼幹。

龍崗區高度重視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建設,其“灣東智芯”的目標定位,與市人大代表的呼籲不謀而合。

區域發展,人才是核心競爭力。建設高水平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需要大量優秀人才和創新主體。李學金建議,要精準引進戰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領軍人才,在全球範圍內招募一批戰略科學家、領軍科學家和一流科學團隊,吸引頂尖科學家到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訪問或短期工作,推動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成為深圳乃至大灣區的人才高地。同時,瞄準重大原創性基礎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科學問題,以及未來產業需求,打造成規模的優秀青年科研人才隊伍。

龍崗觀察|深圳兩會視野下的“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新使命

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一角。

區域創新主體協調發展是區域創新戰略實現的關鍵。李學金建議,要建設國家大學科技園和深港科技產業園,培育區域創新主體。“要高站位謀劃國家大學科技園,為高校院所、科研機構提供空間支撐,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密集佈局和落地一批尖端科研機構,打造國際化科研機構叢集。”李學金說。同時,他建議規劃建設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深港產業園,為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產業空間。深化產學研聯動,加速推進高校院所科研成果產業化,在新一代資訊科技、智慧製造等領域打造一批國際化的創新創業基地,形成“大學+創新平臺+創業空間”的綜合創新創業體系。

此外,李學金建議依託深圳國際大學園、深港國際中心等平臺,全力引進香港及國際優質科技創新資源,打造成深港產業合作示範區和香港青年創業示範區,推動未來產業、顛覆性技術落地轉化。他表示,高水平建設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是龍崗的一個歷史性發展機遇,透過建設,可以使深圳東西兩部的科技資源發展均衡,在大灣區也能起到核心引擎、輻射帶動作用。

好風憑藉力。正如市人大代表、龍崗區委書記張禮衛談到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規劃建設時所說,在新時代新徵程上,龍崗有能力、更有信心朝著更高目標邁進,將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打造成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教育鏈“四鏈”深度協同示範區。著眼當下,奮進的龍崗,正踏歌前行。

版權宣告:龍崗融媒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策劃:景俊州 陳荻 張祥 張鵬

統籌:張祥

記者:張祥

圖片:李凱 張臻斐

編輯:何素 張星

本文來自【深圳僑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

Tags:大運深港科教國際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