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聲名鵲起紫鵲界——新化縣水車鎮見聞

由 華聲線上 發表于 旅遊2023-01-16

簡介10月18日,記者來到水車鎮,徜徉於數萬畝梯田間,感受紫鵲界的魅力

水車紫鵲界是什麼樣子

湖南日報·華聲線上記者 熊小平 實習生 方雪妍 肖滌非

一個大山深處的小鎮,山民世世代代曾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緣起一場美麗的邂逅,小鎮幾年間聲名鵲起,成為旅遊網紅打卡地。

這就是新化縣神奇的水車鎮。水車鎮紫鵲界梯田,“養在深閨人未識”,一經發現即驚豔世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當地農民也由此穩步踏上脫貧致富路,2018年人均收入達6036元,全鎮464戶貧困戶1670人全部脫貧。今年國慶黃金週,接待遊客7萬多人次,旅遊總收入破2000萬元,同比增長10%。

10月18日,記者來到水車鎮,徜徉於數萬畝梯田間,感受紫鵲界的魅力。

美麗邂逅:只因途中多看了一眼

“那是2000年5月。”水車鎮文化站站長、發表過數百幅紫鵲界照片的羅中山娓娓道來,“北京師範大學民俗教授陳子艾來湘調研花瑤文化,路過紫鵲界,下車小憩,不經意間一瞥,就被滿山的梯田所震撼。進一步瞭解後,她向當地政府提出‘挖掘歷史文化與自然資源同步開發’的建議。”

從此,紫鵲界慢慢揭開了神秘面紗。據考證,紫鵲界梯田源自先秦,盛於宋元。古苗瑤人為躲避戰亂,在這海拔超1000米的山坡上開挖梯田種植水稻,特殊沙性土壤涵養水源,泉水自流灌溉,竟然旱澇保收。核心區域梯田有2萬畝,周邊梯田達8萬畝。山體坡度大,梯田寬度小,許多梯田連牛都無法轉圜,更不用說機械化。千年梯田至今只能人工耕作,完全保留梯田原貌。

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推動下,貧苦山村聲名鵲起,享譽世界:2008年9月,紫鵲界梯田正式開園;2014年,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成為唯一以梯田文化為特色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18年,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美好發現:家家民宿盡在圖畫中

10月19日清晨,紫鵲界八卦嶺,“老牌紫鵲樓”前。

紅日噴薄欲出,霞光萬道,雲海靜謐,腳下群山拱伏,梯田鱗次櫛比。“老牌紫鵲樓”的主人——紫鵲界的外來媳婦楊遠民一邊拍照,一邊和正在田裡割稻的鄰家夫婦攀談。

“剛嫁到紫鵲界的時候,這裡好窮,梯田裡幹活好累,賺不了幾個錢。那時候啊,看著這梯田就愁。”楊遠民笑呵呵地說,“現在好了,紫鵲界出名了,我做民宿一年可賺三四十萬,日子美美的。這些梯田啊,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越看越美。我們家就是住在圖畫中呢。”

紫鵲界村黨支部書記羅鐵平是最早開發民宿的農戶之一,他說:“旅遊旺季,我家20多間客房天天爆滿。全鎮民宿120家,房價在100至300元之間。村民只要勤快,都能達到小康。”

美名遠揚:高鐵網路助飛紫鵲界

2014年12月,高鐵新化南站正式通車。羅鐵平說:“有了高鐵,長沙、廣東和北京的客人來了,馬來西亞和非洲的客人也來了。高鐵拉近了我們和世界的距離。”

拉近紫鵲界和世界距離的,還有網路——美景、美食透過網路輸送到世界各地。

水車鎮宣傳委員葉志峰說:“婁底人有‘吃在新化’一說。紫鵲界為新化美食提供了最好的食材。”紫鵲界無池塘水渠,依靠古老的自流灌溉系統,素有“天下大旱,此地有收”之說。目前,水車鎮建立5個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優先僱用貧困戶,按天發工錢,支援村民入股分紅。合作社負責人奉印輝說:“合作社每年產米5萬多公斤,透過網路賣得特別火。”

賣得火的還有絞股藍、臘肉、紫米、風乾板鴨、紅薯幹、沙參、米酒等,每年供不應求。白沙村的村民鄒淑梅賣了20多年的農產品,自己也成了網紅:“去年,138元一隻的風乾板鴨就賣了5000多隻。今年我已掛了20頭豬的臘肉,好多被訂購了。紫鵲界透過網路,美名遠揚,我們的農產品更好賣了。”

水車鎮紫鵲界將如何擁抱這個飛速發展的新時代?鎮長李勁幹勁十足:“我們要把紫鵲界的牌子擦得更亮,保護好祖先留下的珍貴遺產,以紫鵲界為龍頭,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推出一臺戲、農耕研學等專案。把獨一無二的紫鵲界推向世界,是我們的責任。”

Tags:紫鵲界梯田水車民宿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