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由 鳳凰新聞 發表于 旅遊2023-01-15

簡介1003中法文化的擺渡人和對話者柳鳴九1934年3月18日-2022年12月15日中國法語翻譯家,中國研究法國文學的權威、“薩特研究第一人”

一會哭一會笑是什麼歌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2022年,似乎是某種意義上的“落幕”之年。人類眾星隕落時,許多曾象徵著一個時代的名字,永遠留在了歷史此刻。

在文化領域,訃告亦接二連三。這一年,我們失去了:“九葉派”最後一葉詩人鄭敏;“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引領一代科幻風潮的倪匡;著有《“沒頭腦”和“不高興”》的百歲老人任溶溶;中國“薩特研究第一人”柳鳴九;以文學關懷“我城”的香港作家西西;法國電影新浪潮最後一位旗手讓·呂克·戈達爾;人文主義地理學奠基人段義孚……

在這篇有限的盤點中,我們與大家一起懷念2022年逝去的文化界人士。他們大多生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歷史流轉如常,生命跨越百年,斯人已逝,思想卻留給這個世界永遠燃燒的火種。

當然,除卻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之外,這一年,還有很多近處和遠方的人,告別了這個世界。尤其在2022年的最後階段,我們學著康復,也都在學著如何面對失去,當下因此更需要懷念。

時間會侵蝕記憶,但懷念將抵擋記憶的消散。始終要記得,保持善良,保持誠實,“再其次是以後永遠不要相互遺忘。”

2022

國 內 篇

01

“一位用詩歌超越了自身歷史侷限的詩人”

鄭敏

1920年7月18日-2022年1月3日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中國新文學名宿,傑出詩人、學者,“中國新詩派”的代表人物,“九葉詩人”之一

金黃的稻束站在

割過的秋天的田裡,

我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

——《金黃的稻束》

有一個青年人推開窗門,

像是在夢裡看見發光的白塔

他舉起他的整個靈魂

但是他不和我們在一塊兒

他在聽:遠遠的海上,山上,和土地的深處。

——《秘密》

02

一輩子為孩子們寫書

任溶溶

1923年5月19日-2022年9月22日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中國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譯著有《安徒生童話全集》《彼得·潘》《小飛人》等,著有童話集《“沒頭腦”和“不高興”》。

對於一個兒童文學作者,沒有什麼比知道自己的作品受到小朋友歡迎更高興的了。

——《沒頭腦和不高興(榮譽珍藏版)》/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6。5

我叫任溶溶,其實我不叫任溶溶。我家倒真有個任溶溶,那是我女兒。……由於喜歡這個孩子,也就喜歡這個筆名,碰到自以為得意的作品,如美國兒童文學作家哈里斯的《裡馬斯叔叔的故事》等,就用上這個名字,到後來自己竟成為任溶溶了。

——《浮生五記:任溶溶看到的世界》/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10

03

中法文化的擺渡人和對話者

柳鳴九

1934年3月18日-2022年12月15日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中國法語翻譯家,中國研究法國文學的權威、“薩特研究第一人”。著有《薩特研究》《走進雨果》等。

個體是脆弱的、速朽的,很多努力往往都是徒勞的,猶如西西弗斯推石上山。但願我所推動的石塊,若干年過去,經過時光無情的磨損,最後還能留下一顆小石粒。若果能如此,也是最大的幸事。

——《回顧自省錄:柳鳴九自述》/河南文藝出版社/2016。12

人生在世,永遠也不該演戲作假。

——《局外人》[法]加繆著 柳鳴九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8

04

自由主義的信徒

林毓生

1934年8月7日-2022年11月22日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臺灣思想家,專長中國思想史,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先生關門弟子。著有《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等。

我所提供的,是給將來一個選項,希望不要等到歷史有朝著這個方向開展的可能的時候,因為發現前途無路可循,而走到岔路上去。

——《殷海光 · 林毓生書信錄》/吉林出版集團/2008。11

然而,證諸孔子的原著,或儒家傳統整個的複雜演變過程,五四反傳統主義者的譴責未必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在歷史上,人們對邏輯連貫性和對從經驗中檢驗真理的信守,卻常被直接的現實和情緒的牽連所破壞。

——《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1

05

“倪匡不是人,是外星人”

倪匡

1935年5月30日-2022年7月3日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小說家、編劇, 與金庸、黃霑和蔡瀾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 。著有“衛斯理系列小說”、《六指琴魔》等。

我已決心淡出,自此天涯海角,閒雲野鶴;醉裡乾坤,壺中日月;竹裡坐享,花間補讀;世事無我,紛擾由他;新舊相知,若居然偶有念及,可當作早登極樂。

——倪匡

長久並不一定好,短暫並不一定壞,人類不知基於什麼原因,一直在追求長久,而不知詠歎短暫,這可能是人類有尋根究底的天性之故。

——倪匡《驚豔》

06

“傅譯傳人”,世上唯有羅新璋

羅新璋

1936年-2022年2月22日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著名翻譯家、作家、傅雷研究專家,《紅與黑》經典中譯本譯者,因簡潔古雅的翻譯風格被譽為“傅譯傳人”。

這就可見奢靡世界對你的影響了。顯然,你已看慣笑臉,而笑臉乃是虛偽的舞臺。奉告你,真理是嚴正的。我們在塵世的使命,不也是嚴正的嗎?應當時時警醒,你的良知要提防這個弱點:世相浮華虛妄,切不可太動心。

——《紅與黑》/[法]司湯達 著 羅新璋 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0

用現代文藝理論和語言理論,也許可以詮釋為翻譯是把一種語言文字換易成另一種語言文字,而並不變更所蘊含的意義,——或用近年流行的術語說,並不變更所傳遞的資訊——以達到彼此溝通、相互瞭解的目的。

——《我國自成體系的翻譯理論》/中國翻譯/1983。7

07

“中國最後一位老嬉皮”

張北海

1936年-2022年8月17日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本名張文藝,生於北京,長在臺北,中國內地作家,主要作品有《人在紐約》《美國郵簡》《俠隱》《一瓢紐約》等。

年輕人看世界真是乾脆。一會兒玩得半夜不回家,一會兒曲終人散,傷感離別,一會兒人生又是一個個階段,一個完了接一個,頭都不必回。

抗戰烽火前夕,走進這虛實兩個世界,是一位現代江湖遊俠——越洋歸來,替天行道,一了恩仇,穿雲而去。

——《俠隱》/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2018-7

一百歲的人沒有幾個,七十五也太老了,而十、二十甚至於二十五歲,又給人一種乳臭未乾的感覺,有欠成熟,還沒有經過時間的考驗,建立起一個應該慶祝的形象,好像有點不太值得紀念的味道。而能生存五十年,能熬過五十年還繼續存在,管你是婚姻還是建築物,管你是藝術創作還是日用品,在人的心目中就自然產生了一種價值感。

——《一瓢紐約》/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2015-4

08

張潔如“孤俠”行走天下

張潔

1937年4月27日-2022年1月21日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中國當代作家、畫家,新時期文學重要代表作家,兩次獲得茅盾文學獎。著有《愛,是不能忘記的》《沉重的翅膀》《無字》等。

任何一個母親,一旦輪到自己談情說愛的時候,這輩子似乎就算過去了。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2

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細想起來,便知晴日多於陰雨,收穫多於勞作,只要認真地活過、無愧地付出過,誰也無權恥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來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我的四季》/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8。11

09

大轉型的光與影之子

張灝

1937年8月24日-2022年4月20日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著名歷史學家,師承著名漢學家費正清和比較思想史巨擘史華慈。著有《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梁啟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1890-1907)》等。

所謂幽暗意識是發自對人性中或宇宙中與始俱來的種種黑暗勢力的正視和省悟:因為這些黑暗勢力根深蒂固,這個世界才有缺陷,才不能圓滿,而人的生命才有種種的醜惡,種種的遺憾。

——《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新星出版社/2010。7

在梁的群的概念裡包含著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也可稱為整合問題,它在“群”用作動詞或動名詞的“合群”時最為明顯。梁關心的是如何將中國人集合或整合為一個有凝聚力的組織良好的政治實體。與這個問題緊密相關的是該群體的政治制度的組織。在這個問題上,關鍵是中國應該保留君主制還是應採用根據公民參與原則組織起來的新的政府體制。第二個問題也可稱為政治參與問題。最後,梁將注意力轉向新的政治共同體的範圍。中國應該作為一個帝國還是應該成為一個民族國家呢?

——《梁啟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1890-1907)》/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6

10

以文學關懷“我城”

西西

1937年11月9日-2022年12月18日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香港女作家,著有《我城》《哨鹿》《哀悼乳房》等。獲第十六屆香港藝術發展獎之“終身成就獎”。

你讀書的時候也喜歡地理和歷史麼。讀地理是有趣的,可以知道空間好大。讀歷史,就知道時間沒頭沒尾。那麼大的空間,那麼沒頭沒尾的時間,我卻會和你碰在一塊兒,只隔著一張桌子,你說巧不巧。

——《我城》/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理想國/2010。1

書店小小的,沒有很多人上來買書。巴別以前當過教師,後來提早退體,靠退休金過活,一日三餐尚可維持,面對一屋子書,他很快樂。沒有人來買書麼?他並不感到失望。店裡一幅牆上釘著一塊木牌,寫著一行拉丁文,譯出來的意思是:書籍自有書籍的命運。

——《飛氈》/譯林出版社/2022。3

2022

國 外 篇

01

他為平常的日子製造高潮

彼得·布魯克

Peter Stephen Paul Brook

1925年3月21日-2022年7月2日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英國戲劇和電影導演,二十世紀重要國際劇場導演,著有戲劇理論經典《空的空間》。

有兩種講述人類境況的方式:一種是啟發式的,展示生命中所有的美好;另一種是實話實說,即藝術家見證時代。第一種方式要靠啟事,光有神聖的願望是不夠的。第二種要靠誠實,切不可被神聖的願望矇蔽了。

——《空的空間》/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後浪/2019-11

戲劇是沒有類別可言的,它關乎人生。這是唯一的出發點,再沒有比這更基礎的了。戲劇就是人生。

——《敞開的門:彼得·布魯克談表演和戲劇》/中信出版社/大方/2016-11

02

法國電影新浪潮的最後一位旗手

讓-呂克·戈達爾

Jean-Luc Godard

1930年12月3日-2022年9月13日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法國導演、編劇、製作人,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有《隨心所欲》《阿爾法城》《狂人皮埃羅》等。

電影

如同基督教一樣

並不是建立在歷史的真實性之上

它給我們講述一個故事

一段歷史

繼而對我們說

現在:請你相信

不要

將真實的歷史

與這段故事

對號入座

但是請你相信

在這個故事中所發生的一切

而這可能僅僅是

生活的一個結局而已

於是你便擁有一段故事

千萬不要把自己融入這個故事

就像對

其他的歷史故事一樣

相對另外一種

歷史故事一樣

給它找尋

另外的位置

在你的生活中

佔據

完全不同的一角

——《電影史》/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1

”電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法外之徒》(1964)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狂人皮埃羅》(1965)

03

歷史是一種“真實的小說”

保羅·韋納

Paul Veyne

1930年6月13日-2022年9月29日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法國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古羅馬史專家。主要著作有《古希臘人是否相信他們的神話》《古羅馬的性與權力》《人如何書寫歷史》等。

歷史學家能夠花費十頁的篇幅去寫一天,而對於十年則可能只是兩三行就略過:讀者相信他,如同信任一個好的小說家,並且將會猜測這十年是沒有什麼事件發生過的。

——《人如何書寫歷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3

使自己希臘化,意味著保持自我,並進一步趨近自我;也就是自我的現代化。

——《巴爾米拉》/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2022-7

04

以浪漫的精神向宇宙求索

段義孚

1930年12月5日-2022年8月10日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美籍華裔地理學家,人文地理學奠基人。著有《人文主義地理學》《空間與地方:經驗的視角》等。

因為人文主義地理學能使我們有效地思考某些問題,這些問題迫使我們思考人的成長,並有一種緊迫感,因為作為個體,我們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十分短暫。問題就是:“人,何以為人——人之為人意味著什麼?更具體地說,作為人對我意味著什麼?”

——《人文主義地理學:對於意義的個體追尋》/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5

生命是力量——一種透過吸納他者維持自身並生長的力量。沒有死亡和毀滅便無法設想生命。

——《製造寵物:支配與感情》/光啟書局/2022。8

05

他作品中的時效性反而促成了作品的永恆

亞伯拉罕·耶霍舒亞

A。B。Yehoshua

1936年12月19日-2022年6月14日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以色列當代重要作家,與阿摩司·奧茲、大衛·格羅斯曼並稱“以色列文學鐵三角”。

那個漫長奇妙的春天,輕風充溢,鮮花綻放。我在大街小巷裡來回不停地遊蕩著。激動和絕望掃蕩著我的心靈,我感到自己在劫難逃。我徒勞地想把自己灌醉,向每個人宣佈我發誓沉默。我抨擊詩歌,嘲弄機器程式設計寫出的詩,目中無人,對任何事物都不屑一顧。我喋喋不休,常常笑個不停,向人坦白自己內心的隱秘。

——《詩人繼續沉默》/人民文學出版社/99讀書人/2018-7

就在上次戰爭中,我們失去了一個情人。我們曾經有一位情人,但那次戰爭後他就不在了,就那樣消失了。他,還有他外祖母那輛破舊的莫里斯。六個月過去了,仍沒有他的半點訊息。我們總說這個國家小,若是仔細查訪,就是相距最遠的人,你也能找出他們間的種種關係來。可是,這個人卻似乎給大地吞噬了,消失得了無蹤跡,一切的搜尋都毫無結果。

——《情人》/向洪全,奉霞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3

06

叛逆者,關懷者

布魯諾·拉圖爾

Bruno Latour

1947年6月22日-2022年10月9日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法國哲學家、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科學技術與社會行動者網路理論(Actor-network theory)的主要開創者之一。

一句老套之話道破所有天機:在此處的宮殿之中,伽利略在安置自由落體的命運,而在彼處的宮殿裡,王子、紅衣主教和哲學家們則在討論人類靈魂的宿命。

——《我們從未現代過:對稱性人類學論集》/劉鵬 安涅思譯/蘇州大學出版社/2010。9

為了儘快地找到療救危機的良方,政治生態學家們應當做的事情遠非是去“超越”人類與自然、主體與客體、生產方式與環境之間的兩分法,而是減緩這項運動,悠著點兒,然後像諺語中的老睡鼠那樣,在兩分法的下面挖掘洞穴。

——《自然的政治:如何把科學帶入民主》/麥永雄譯/河南大學出版社/2016。4

07

窮盡一生,用語言揭示語言的陷阱

哈維爾·馬里亞斯·佛朗哥

Javier Marías Franco

1951年9月20日-2022年9月11日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西班牙小說家,曾獲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之一。

生活並不取決於其中發生的事件,並不取決於你做了什麼,而是取決於別人對你的瞭解,取決於他們對你所做之事的認知。

——《如此蒼白的心》/上海文藝出版社/99讀書人/2015-1

時間不在意我們是熟睡還是警醒,是難以入眠還是不情願地閉上雙眼。

——《貝爾塔·伊思拉的黃金時代》/人民文學出版社/99讀書人/2022-9

08

她不在歷史中,卻以寫作帶你深入過往的一切

希拉里·曼特爾

Hilary Mantel

1952年7月6日-2022年9月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英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曾憑藉“克倫威爾三部曲”的前兩部《狼廳》和《提堂》兩次獲得布克文學獎。

人生中許多看似災難的事情其實並非災難。幾乎任何事情都可能有轉機:出了每一條溝,都會有一條路,只要你能看得見。

——《提堂》/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7

如果一代人不能比上一代有所進步,那生兒育女又有什麼意義呢?

——《狼廳》/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10

09

翻譯《紅樓夢》是他持續20年的夢想

韓裴

Петко Тодоров Хинов

1972年9月4日-20221月3日

他們已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2022逝者

保加利亞翻譯家、漢學家、詩人、作家,曾翻譯《紅樓夢》《七俠五義》《生死疲勞》《吾國與吾民》等一系列名篇名作。因COVID-19病逝。

翻譯作品,是我人生的重要內容。但我現在已經不僅是“翻譯中國”,而且是綜合地研究和陳述中國,她的文化是一種深層次的交流。我稱自己為“心文化者”。中國古代文化和保加利亞古典文化都是“心的文化”,是“心文明”:從心出發的文明。

——“漢學家說”韓裴採訪/中國文化研譯網

人們都說第一印象總是最深刻的,尤其是那些你從未見過的事,必定會深深烙印在你的心裡,像燙金一樣,成為無法磨滅的記憶。中國中學生留給我的第一印象如同保加利亞金燦燦的秋天,又像我家鄉巴爾幹山區陽光普照的靜謐涼爽的清晨。

——《歸宿:愛中國,愛保加利亞》/陳曉穎譯/中譯出版社/2020。3

2022

永遠留在我們記憶深處的

還有他們

張厚粲

1927年4月10日-2022年12月24日

國際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 中國心理學奠基人。

張思之

1927年11月12日-2022年6月24日

法學家、中國律師界泰斗級人物,曾為許多政治上存爭議的當事人辯護。

喬羽

1927年11月16日-2022年6月20日

著名詞作家,代表作有《一條大河波浪寬》《讓我們蕩起雙槳》等。

劉達臨

1932年6月2日-2022年12月17日

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亞洲性學聯合會主席,中華性文化博物館館長。

易麗君

1934年12月4日-2022年2月7日

波蘭文學翻譯家、教育家,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譯作《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和《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王志衝

1936年7月-2022年5月21日

中國翻譯家、作家,譯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被譽為“中國保爾”。

倪震

1938年7月-2022年12月

中國電影理論學者、劇作家,曾根據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改編《大紅燈籠高高掛》電影劇本。

黃蜀芹

1939年9月9日-2022年4月21日

中國第四代導演,戲劇大師黃佐臨和丹尼之女,代表作有《圍城》《當代人》《人·鬼·情》等。

張進

1966年5月-2022年12月5日

抑鬱症康復機構“渡過”創始人、財新《中國改革》執行總編輯。

拉斐爾·拉卡普里亞

Raffaele La Capria

1922 年 10 月 8 日—2022年6月26日

義大利小說家和電影編劇,20世紀後期義大利文學中最重要的聲音之一。

三宅一生

1938年4月22日-2022年8月5日

日本設計師,創造出“一塊布”的概念,讓身材普普通通的人也能擁有穿衣的樂趣。服裝設計體現出了二戰後冷漠的政治氛圍中尋求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的願景。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

Edward Christian Prescott

1940年12月26日-2022年11月6日

美國經濟學家,2004年因在經濟政策和世界商業迴圈方面做出的創造性研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彼得·法蘭西斯·史超伯

Peter Francis Straub

1943年3月2日-2022年9月4日

美國著名恐怖小說作家,多次獲得史鐸克獎,一個專為黑暗奇幻而設的文學獎項。2010年與泰瑞·普萊契及布萊恩·拉姆利共同瓜分讓年世界奇幻獎的終身成就獎。

沃夫·艾爾布魯赫

Wolf Erlbruch

1948年6月30日—2022年12月11日

世界著名的童書作家、插畫家,曾獲2006年國際安徒生大獎畫家獎,代表作有《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一隻想當爸爸的熊》等。

尼古拉斯·埃文斯

Nicholas Evans

1950年7月26日-2022年8月9日

英國當代作家,著有暢銷小說《馬語者》。

Tags:20221211中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