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神武門原名叫什麼,乾隆一共生育了17個皇子,神武門的原名叫什麼?

由 勇哥讀史 發表于 旅遊2021-05-15

簡介清朝科舉考試嘉慶皇帝認為,自己名字“永琰”中的“永”字,是一個常用的漢字,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使用頻率都非常高

神武門原名叫什麼

乾隆皇帝一共生育了17個皇子。乾隆皇帝在為他們取名時,都以“永”為輩分,後面跟一個以“王”字為偏旁的字,比如皇長子永璜、皇二子永璉、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等。

乾隆皇帝的皇十五子叫永琰。1773年冬天,乾隆皇帝將永琰秘密立為皇儲。1796年,乾隆皇帝宣佈歸政,將皇位禪讓給永琰。永琰隨即登基為帝,改年號為“嘉慶”。因此,永琰被稱為嘉慶皇帝。

嘉慶皇帝原名叫永琰,繼位後為什麼要改名為顒琰?

嘉慶皇帝

嘉慶皇帝死後的廟號是“仁宗”。在中國古代,能夠得到“仁宗”廟號的皇帝屈指可數。只有宋仁宗趙禎、明仁宗朱高熾、清仁宗永琰等寥寥幾個人。這幾個仁宗宅心仁厚,施政風格都非常寬厚仁慈。

這一點,從嘉慶皇帝改掉自己的名字可以看出來。

嘉慶皇帝繼位後,將名字從“永琰”改為了“顒琰”。雖然“永”和“顒”的讀音是一樣的,都讀“yong”,但意思卻相差甚遠。更重要的是,“顒”字的結構比“永”字更加複雜。嘉慶皇帝為什麼會這樣改呢?

嘉慶皇帝原名叫永琰,繼位後為什麼要改名為顒琰?

嘉慶皇帝

一句話:方便文武百官和天下老百姓避諱。

清朝有著嚴格的避諱制度。皇帝的名字,也在避諱之列。

比如,康熙皇帝名叫玄燁,所有人在提筆寫到“玄”字或者“燁”字時,都必須選擇相近的字,進行代替。如果直接寫“玄”字或者“燁”字,那就會犯下大不敬的罪名,惹來很大的麻煩,甚至是殺身之禍。紫禁城的北門最初叫玄武門,就因為要避諱康熙皇帝的名字,被改名為神武門。南京有一座玄武湖,在明朝時是著名的皇家園林,到康熙朝時,為避諱康熙皇帝的名字,改名為元武湖,直到民國時期才改回玄武湖的名字。

嘉慶皇帝原名叫永琰,繼位後為什麼要改名為顒琰?

南京玄武湖

再比如,雍正皇帝名叫胤禛。雍正皇帝繼位後,為了避諱,將他所有兄弟的名字都改了,胤褆改為允禔,胤礽改為允礽,胤祉改為允祉……只有皇十三子胤祥與胤禛關係融洽,又為雍正皇帝立功非凡,被允許從允祥改回胤祥,是有清一代裡臣子不避皇帝名諱的例子。

再比如,乾隆皇帝名叫弘曆。乾隆皇帝繼位後,雖然口口聲聲表示名字避諱是“文字末節”,不需要搞這一套,但又下令在科舉考試中執行避諱,規定凡是“直書廟諱、御名及先師孔子諱者”,都需要罰停三科。這就是說,只要考生在考卷裡寫到了“弘”“歷”兩個字時,沒有缺筆表示尊重,一律停考3科。清朝科舉3年為一科。有9年大好時光不能參加考試,這名考生的科舉之路基本上就斷絕了。

嘉慶皇帝原名叫永琰,繼位後為什麼要改名為顒琰?

清朝科舉考試

嘉慶皇帝認為,自己名字“永琰”中的“永”字,是一個常用的漢字,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使用頻率都非常高。如果自己繼續在名字中使用“永”字,將會引起一系列的巨大改動。此後文武百官和天下老百姓既不能在名字中使用“永”字,也不能在書寫時提到這個字。與其如此,不如自己改一個不常用的生僻字。這樣一來,文武百官和天下老百姓就能繼續使用“永”字了,他的兄弟們也不需要改變名字了,豈不善莫大焉?

於是,嘉慶皇帝放棄了“永”字,改為“顒”。從此,“永琰”變成了“顒琰”。

嘉慶皇帝原名叫永琰,繼位後為什麼要改名為顒琰?

嘉慶皇帝和皇后

毫無疑問,嘉慶皇帝的做法非常厚道,與他仁厚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嘉慶皇帝成為清朝第一個改變自己名字的皇帝,在他以後,歷代皇帝都進行了模仿。

嘉慶皇帝第二子(嫡長子)綿寧於1820年繼位,是為道光皇帝。道光皇帝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旻寧”。道光皇帝的第四子奕詝於1850年繼位,是為咸豐皇帝。咸豐皇帝嫌麻煩,沒有改自己的名字,並允許兄弟們保留名字,只是大家在書寫這兩個字時,最後一筆不寫,當作避諱。

嘉慶皇帝原名叫永琰,繼位後為什麼要改名為顒琰?

道光皇帝

在咸豐皇帝之後,同治皇帝載淳沒有兄弟,不需要改名。光緒皇帝和末代皇帝溥儀,都是以繼子的身份繼任皇帝的。那時候內憂外患不斷,大家都忙得很,顧不上避諱這一套了,不再改名。

此後,姓名避諱就逐漸成為了歷史。

Tags:皇帝嘉慶避諱名字永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