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代工廠&製造業之光,富士康到底給鄭州帶來了什麼?

由 光環科創談 發表于 旅遊2023-01-11

簡介伴隨著蘋果的崛起,富士康不僅獲得了代工的利潤,更重要的是有了蘋果這一大客戶的背書,富士康的品牌品質獲得了業界更廣泛的認可,各大電子品牌紛紛將產品交給富士康生產,富士康也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一代工廠

富士康製造部是幹什麼的

代工廠&製造業之光,富士康到底給鄭州帶來了什麼?

“田間、高速上到處都是揹著大包小包,穿梭行走年輕人,帶著寒意的秋風吹拂著他們的面龐和衣角,卻無法阻擋他們回鄉的腳步……”

鄭州富士康工人“出逃”這一幕,在前段時間被無數媒體渲染報道,也引來了網友對富士康一陣口誅筆伐。

隨後關於“

富士康和鄭州誰離不開誰

”的話題更是引發了激烈討論,大家在網上擺資料、舉例子,誰也不服誰。爭論背後,筆者發現

對於富士康,我們可以說是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為近些年富士康頻頻出現在新聞報道的頭條,跳樓、加班、罷工以及這次“逃離”等一系列負面訊息讓富士康成為了大眾眼中的“削汗工廠”,

是一家靠著低廉人力成本才能生存的“低端”代工廠

陌生的是,很多人不清楚富士康憑什麼能將代工做到了“世界第一”,而且還成為了一家以技術著稱的“科技”公司。

代工廠&製造業之光,富士康到底給鄭州帶來了什麼?

圍繞富士康的爭議相信大家已經看過很多了,今天也不再贅述,而是想從富士康發展歷程出發,將一個立體、客觀的富士康呈現在大家眼前,也讓大家在吃瓜的時候有一個獨立的判斷。

0

1

依附在騰飛“火箭”上的富士康

富士康母公司

鴻海集團

創辦於1974年,當時臺灣扮演的角色跟大陸這些年很相似,承接歐美日發達地區的製造業轉移。當時的鴻海還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廠,靠著接國外的塑膠零件訂單發家。

80年代,

創始人郭臺銘

在日本考察時發現個人電腦和電子遊戲廣受年輕人的追捧,他預感今後個人電腦將成為時代主流,於是從日本引進了相關裝置,開始生產電腦聯結器,獲得了大量的訂單。

鴻海也從一個塑膠零件代工走向了電子代工。

85

年開始鴻海正式進軍國際,並創立了如今的“富士康”。

創立富士康後的第一個轉折點在1988年,此時的臺灣憑藉承接歐美的產業轉移,一躍成為了“亞洲四小龍”,騰飛的經濟帶動了地價、人力成本的攀升,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富士康對於人力成本僅為臺灣五分之一、擁有大量廉價土地的大陸垂涎若渴。

也正是那年,國家出臺政策鼓勵臺灣同胞來大陸投資,而臺灣也在前一年末放開了部分居民回大陸探親,郭臺銘回大探親時,再一次敏銳地覺察到了兩岸合作的歷史契機。

乘著政策的東風,很快富士康就在特區深圳的寶安區建立了在大陸的第一個精密組裝工廠。

代工廠&製造業之光,富士康到底給鄭州帶來了什麼?

時勢造英雄,伴隨著90年代臺商投資熱潮以及大陸進入外貿高速增長期,提前佈局的富士康跟著大陸一起進入了“經濟騰飛”。

圍繞電子產品及其配件代工,富士康在大陸多點開花,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再到環渤海經濟區,富士康透過併購擴建在全國佈局,不斷精進生產工藝,開發新的生產線,在業界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02

代工蘋果,富士康的又一轉折點

緊接著富士康迎來了第二個轉折點,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為世界頂級品牌代工,包括蘋果、三星、諾基亞、索尼、戴爾等大牌。

這其中,尤以給蘋果代工為人稱道,與蘋果的淵源,源於iPhone誕生之前的iPod播放器

,這其中離不開一個人——彼時的富士康事業群總經理

謝冠宏

代工廠&製造業之光,富士康到底給鄭州帶來了什麼?

畢業於臺灣科技大學的謝冠紅主業是做顯示器,

是世界第一家生產17"大螢幕彩顯的廠商“美格科技”的聯合創始人

。他進入富士康也得益於在屏顯領域的專長。但進入富士康後,除了負責顯示器方向的業務外,謝冠宏還萌生了做iPod音樂播放器的想法。

彼時的蘋果以及喬布斯,還遠沒有後來那般強大,電腦賣不過戴爾,系統市場也被微軟統治著,就連2001年

第一代ipod

誕生,也是銷量慘淡,當時很少有人看好蘋果,也沒人會想到這家公司將來會改變世界。

但謝冠宏卻看到了以iPod為代表的數字內容產品的前景

。他下定決心要“大幹一場”,好在董事長郭臺銘足夠包容,給予他一個幾個人的團隊,基於富士康強大的製造能力,謝冠宏從晶片廠組裝了一個ipod樣品,便乘上飛機飛往了地球另一側的美國蘋果公司。

代工廠&製造業之光,富士康到底給鄭州帶來了什麼?

沒有邀請,也沒人引見,為了見到iPod研發團隊負責人、被稱為“iPod之父”的

託尼·法德爾

,謝冠宏每天都在蘋果員工餐廳蹲點守候,跟每個遇到的人打招呼,用餐時間結束後又到公司大堂蹲點,繼續跟每個人打招呼,日復一日。

終於在兩週之後,成功“偶遇”託尼·法德爾,並上演了電視劇裡經典的“15分鐘展示”劇情——

託尼·法德爾在用餐的間隙,給了謝冠宏15分鐘,以展示他製作的音樂播放器。

就是這短短的一次碰面,改變了富士康的命運。憑藉著專業和誠心,謝冠宏打動了對方,雙方愉快地進行了長達2個小時的交流,此時ipod的生產訂單早已和臺灣英業達公司簽約。

但託尼·法德爾還是給了謝冠宏一次機會:

給了他一臺舊ipone,要求在沒有資料的情況下,獨立去分析、演練測試,最後設計生產線。

面對來之不易的機會,謝冠宏拼盡了全力,他對ipod的設計進行了高達數十次的迭代,提出大幅減小元器件體積,同時寫了10頁的產品改善計劃及生產、測試計劃。

憑藉著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專業的設計生產能力,蘋果接受了謝冠宏的方案,富士康成功在半路攔截了英業達的代工訂單。

但接到蘋果訂單的謝冠宏,並沒有得到郭臺銘的嘉獎,反而被要求通宵做“100問”,即列好100種可能發生的問題和風險,以及做好應對措施。後來的謝冠宏也在採訪中提到:

這就是富士康的企業文化,胸懷千萬裡,心思細如絲。

代工廠&製造業之光,富士康到底給鄭州帶來了什麼?

2007年第一代iphone橫空出世,富士康順理成章地接到了iphone的生產訂單。

伴隨著蘋果的崛起,富士康不僅獲得了代工的利潤,更重要的是有了蘋果這一大客戶的背書,

富士康的品牌品質獲得了業界更廣泛的認可,各大電子品牌紛紛將產品交給富士康生產,富士康也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一代工廠。

回顧富士康的兩個轉折點,可以說將“

胸懷千萬裡、心思細如絲

”的企業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面對浩浩湯湯的時代洪流,郭臺銘順勢而上,搭乘著大陸的“經濟特快”成功完成了基礎佈局,為之後的高速發展打下基礎,時也。

同時,能夠接下全球各大品牌,源自於富士康對於產品品質的把控,心思細如絲,是在產品製造過程中對細節、測試、風險把控做到極致,可謂事在人為。

03

富士康,高科技企業還是代工廠?

很多人詬病富士康只會代工,沒有自己產品的研發,沒有技術。

其實從臺灣發家的富士康,它的

視角和定位

與臺灣對自身的定位是一致的,區別於大陸想在將來引領世界潮流的理想,臺灣地區一直以來是將自己視為全球發達經濟體中的“配角”,積極去融入全球化分工,並在“製造”這一環分得一杯羹,

富士康如此,臺積電也是如此。

代工廠&製造業之光,富士康到底給鄭州帶來了什麼?

單以臺灣省的體量,很難支撐一個面向使用者市場的本土品牌發展,更別說與發展了百年的歐美髮達國家的品牌去競爭

,我們也不難發現很多有名的臺企都是為發達國家生產、服務的2B企業,富士康便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所以很好理解富士康為什麼不做自己的產品,因為它對自己的定位就是“生產製造”,它的“技能樹”,也全點在“製造”上了。

比如在今年,富士康一口氣釋出了多款獨立研發、生產製造的新能源汽車,但卻表示,“造車”並不是為了跟車廠競爭,而是展示富士康的“造車品質”,並

揚言想為特斯拉代工

,由此可見,富士康是鐵了心要一條路走到黑了。

回到問題,代工是否有技術含量呢?

很多人潛意識裡,認為就富士康就是那一條條機械、重複的流水線,以及“苦逼”、“麻木”的流水線工人,既沒什麼技術含量,也不需要什麼高階的技術人才。

代工廠&製造業之光,富士康到底給鄭州帶來了什麼?

其實,雖然富士康流水線上的崗位沒有技術含量,但每一條流水線的設計、每一個生產裝置的研發、每一個生產標準的把控,背後都需要一大幫技術人員夜以繼日地攻堅、突破。

我們常常忽視了“管理”也是一門科學

,能夠將數以百萬計的工作人員協作起來,將單個產品大規模、標準化、穩定可控地生產出來,本身就是一個不小的“奇蹟”。

回到技術的話題上來,富士康的生產技術和工藝領跑全球,尤其是在精度、良率、產能方面,讓其它企業無可企及,這也是富士康能夠在代工領域“笑傲全球”的資本。

千萬不要小看“代工”的技術含量。製造工藝需要企業大量的投入和長期的積累,很多產品的設計天馬行空,但要將其符合期望地製造出來,卻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比如小米宣傳的

陶瓷後蓋

,設計和製造的難度就相差十萬八千里。

代工廠&製造業之光,富士康到底給鄭州帶來了什麼?

再打個不算很恰當的比喻,我們的晶片設計能力其實已經進入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比如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而晶片的生產製造才是真正被卡脖子的核心因素,因為設計只要有經濟實力,誰都可以去染指,

但晶片製造及製造晶片的光刻機的研發,需要長期、大量的技術積累,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

可以說,在製造這一環節上,富士康確實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根據今年年初富士康公佈的資料顯示,

全球有效發明專利超過5.42萬件

,在國內與華為同處於第一梯隊。

去年,位於深圳龍華的富士康“熄燈工廠”就入選了世界“

製造業燈塔工廠

”,成為全球16家技術領先的製造業工廠之一。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評價是:

在專門生產智慧手機等電氣裝置元件的工廠中採用全自動化製造流程,配備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型裝置自動最佳化系統、智慧自我維護系統和智慧生產實時狀態監控系統,真正實現了“熄燈工廠”。

代工廠&製造業之光,富士康到底給鄭州帶來了什麼?

富士康也一直在往

新型製造業

的方向發力,其招聘的工業人工智慧工程師,如今也以20倍至30倍的速度增長,同時,富士康還創辦了自己的工業工程(IE),專門負責工業人才的培養。

根據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定下的目標,將來要在富士康培養20~30萬工業網際網路的新技術人才。

無論是從生產技術、工藝、研發上,還是高階人才需求上,將富士康定義為一家科技公司一點也不為過,作為深深植根於中國本土的製造業企業,富士康在新型製造業的探索與發展,對於中國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04

結語:鄭州和富士康誰離不開誰?

文章結尾再聊一下關於“

鄭州和富士康誰離不開誰的問題

”,其實很多人列了很多資料,諸如富士康一年的進出口額佔了鄭州的82%等等,來強調富士康的重要性,其實還有一點更值得關注,這裡拋一段資料:

在富士康的金字招牌下,鄭州廣拋橄欖枝,又帶動了中興、創維、OPPO、天宇等300多家相關電子科技產業入駐,據不完全統計,約有300多家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入駐,整個產業規模已達8000億+。

富士康對於鄭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然這裡不是為了強調討論誰離不開誰,很多人沉浸於“父子”的敘事關係中,筆者想表達的是,

鄭州與富士康本就是正常的招商合作關係,講究的是互利共贏,沒有誰是誰的“金主爸爸”一說。

代工廠&製造業之光,富士康到底給鄭州帶來了什麼?

富士康在鄭州落腳,

核心利益是鄭州的人口、土地以及政策紅利

,鄭州則是看重富士康及其上下游產業帶來的就業和經濟增長,當這兩者利益不統一或不匹配時,自然也就是“分手”的時候,但就目前來看還遠沒有到這一步。

能理解廣大網友的情緒,大企業也確實更需要肩負起社會責任。但假若富士康撤出,則是一個雙輸的局面,在當前時刻,更重要的是監督落實企業應盡的義務,畢竟,富士康的背後,還有千千萬萬個削汗工廠。

最後,從中國產業升級的角度來看,製造業是我們的本色,在邁向科創時代的路上,

我們既需要華為這樣專注研發的企業,也需要更多的像富士康這樣專注製造的企業。

Tags:富士康謝冠宏代工製造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