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古道、石屋、古碑,齊長城腳下竟藏著這樣一個古村落,猶如走進時光隧道~

由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 發表于 旅遊2023-01-10

簡介攝影:王平古商道村中有古井一口,一條石板街古商道,從明清古宅中穿過,直通錦陽關,是當時萊蕪至濟南的主要通道

長城一個一個的小房子叫什麼

娘娘廟村隸屬萊蕪區雪野街道,位於萊蕪區與章丘區的交界處,北依齊長城,南望呂祖泉,242省道從村中穿過。

據《王氏族譜》記載,明洪武年間,王姓由冬暖村遷此,邢姓早居,遂取名邢王莊。明朝末年,村莊毀於戰火。清康熙年間,縣令葉方恆路過此地,見田地荒蕪,雄關無人守候,便貼出告示招募民眾前來居住。先有高炳於康熙十一年(1672年)從濟南歷城高家莊搬來居住,再有東抬頭村張琨前來,之後來者越聚越多。建村後,葉方恆立碑紀念,並親作《長城嶺新村碑記》。先後共有十姓人家遷居此地,故取名“十姓官莊”,又叫“長城嶺村”。後村內建一座泰山奶奶廟,眾稱娘娘廟,久成村名。

古道、石屋、古碑,齊長城腳下竟藏著這樣一個古村落,猶如走進時光隧道~

攝影:王嘯

村內古蹟頗多,有“八大景”之說:換門關、石人前、八盤山、地牢獄、青龍灣、八稜橋、錦陽關、千層頂,其中最出名的要數齊長城錦陽關。2016年娘娘廟村入選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

錦陽關

古道、石屋、古碑,齊長城腳下竟藏著這樣一個古村落,猶如走進時光隧道~

攝影:王嘯

齊長城錦陽關位於村北,也叫通齊關,西接長城嶺,東聯煙火臺,是千里齊長城三大關隘之一,下為通道、上有閣樓,設計獨特,巧妙絕倫。其城門是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式樣,石發碹拱形門。關上平臺四周築有垛口,平臺上有關帝廟,內彩塑數尊。兩扇關門為鐵箍木製,用門槓橫鎖。

古道、石屋、古碑,齊長城腳下竟藏著這樣一個古村落,猶如走進時光隧道~

古道、石屋、古碑,齊長城腳下竟藏著這樣一個古村落,猶如走進時光隧道~

攝影:邵凱

古道、石屋、古碑,齊長城腳下竟藏著這樣一個古村落,猶如走進時光隧道~

攝影:陳吉華

摩崖佛造像

位於娘娘廟村西,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巨石隆起帶,當地人稱之為“石人前”。

在一面完整地石壁上,有兩處窟刻於明代的佛造像,是萊蕪境內最古老最完好的摩崖佛造像。龕高1。2米,寬1。3米,深約0。2米。雕像中間為釋迦牟尼,兩邊為迦葉、阿難兩大弟子和文殊、普賢菩薩,最外邊各有一金剛力士,整體構圖為“一枝五蓮“造型。人物腳踩蓮花,蓮枝在下部連為一體,雕刻精美,惟妙惟肖。

古道、石屋、古碑,齊長城腳下竟藏著這樣一個古村落,猶如走進時光隧道~

攝影:王平

古商道

村中有古井一口,一條石板街古商道,從明清古宅中穿過,直通錦陽關,是當時萊蕪至濟南的主要通道。

街道全部用青石板鋪成,該石板街現儲存完整的一段有400多米長,5~7米寬,石板的表面被來來往往的行人車馬摩擦得非常光滑,石板中間被車輪軋出了深深的溝痕。石板街浸潤著歷史的滄桑,彰顯著村落昔日車水馬龍的繁華。

古石碑

在村內一處民房的臺階上,有一塊殘存的“譚公去思碑”。譚公指譚惟聰,江西南昌人,明崇禎四年(1631年)以舉人任萊蕪知縣。能在該村發現他的“去思碑”,進一步說明當時該村是交通要道,碑立此村,便於更多的人知道他的事蹟。“去思”,意為離開後仍被思念,說明譚公在人民心中具有很好的口碑,值得後人懷念。萊蕪志書上記載的各類去思碑甚多,但境內目前發現的唯此一塊。

娘娘廟

村內原有建有娘娘廟,即泰山奶奶廟。位於村西南八盤山上。舊時娘娘廟在方圓幾百裡內名氣很大,有“西有泰山碧霞祠,東有萊蕪娘娘廟”之說,被稱為“小碧霞祠”。1966年,當地修建萊明路時,將此廟拆除,用廟上的石料建了一座“興無橋”,現該橋仍存在。而今的娘娘廟村雖然有村無廟,但曾經輝煌的寺廟仍深深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古道、石屋、古碑,齊長城腳下竟藏著這樣一個古村落,猶如走進時光隧道~

圖片來源:紀錄片《探尋山東最美古村落》

文字來源:《萊蕪印象——齊風魯韻》

Tags:娘娘廟萊蕪陽關長城村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