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隱藏於深巷中的北京四合院

由 博物館學文化 發表于 旅遊2022-12-31

簡介明滅亡元后,按照元大都的規劃理念重新建設了北京城,最終定格了北京現在主城區的基本格局,民居的形式同樣沿用了四合院

北京現存四合院在哪裡

隱藏於深巷中的北京四合院

隱藏於深巷中的北京四合院

隱藏於深巷中的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合院式建築的一種,是中國農耕文化的代表之一。據考古發掘,早在夏商時期,合院式建築已被人們廣泛應用。

北京四合院卻是由遊牧民族定下來的。元世祖忽必烈遷都北京後,為了加強人員管控和籠絡人心,對元大都的規模和格局進行了嚴格的區劃。據《析津志》載:元大都街制,“大街二十四步闊,小街十二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弄通”。一座周長28。6公里,面積約50平方公里,縱橫9條幹道,劃分為50坊的東方大都市,隨著忽必烈的大手一揮拔地而起。

現在的北京,人滿為患。但在當年的元大都,城的規模有了,人從那裡來,來了以後怎麼住卻是一個難題。忽必烈再下詔書:“詔舊城居民之遷京城者,以貲高及居職者為先,乃定製以地八畝為一份,其地過八畝或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據,聽民作室”。根據衚衕與衚衕間約77米的間距,忽必烈給達官顯貴們劃定了一個八畝的宅院規模,這也從1965年拆除德勝門附近北城牆時,發現的後營房元代民居遺址地基中得到了證實。後營房遺址院落坐北朝南,由主院及東西跨院組成,主院三間北房建於80釐米地磚石臺基上,前出廊後出廈,並有東、西耳房;北房兩側有東、西廂房……可見,元代對各宅院的朝向、縱深、高矮、大小等都有嚴格的規劃管理,雖說這是當時統治者對民眾的嚴密控制與防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確定了後世四合院的標準和形制。

明滅亡元后,按照元大都的規劃理念重新建設了北京城,最終定格了北京現在主城區的基本格局,民居的形式同樣沿用了四合院。清代又承襲了明制。數百年來,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住宅,始終是北京城的建築主體。在老北京,上至皇族、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幾乎都住四合院。

但北京作為帝都,又有極其嚴格的等級規制。《明史》中規定有不同官級房屋建造形式和標準。清代同樣對官員和普通民眾的住宅有嚴格的區分。但隨著城市功能和時間的自然選擇,老北京仍然形成了“東富西貴”的四合院總體格局。也就是達官貴人多住在西城,西城多府邸;富商巨賈多住在東城,東城多富宅。

“西貴”自然是與皇帝有關,自康熙開啟園政以後,雍正、乾隆、嘉慶、道光等帝連續拉力,在京西修建了以“圓明園”為中心的“三山五園”皇家園林,王公權臣為了朝務政事,也就將府邸建在了城西。“東富”的形成始於明,通州至朝陽門的陸路運輸取代了積水潭漕運後,海運倉、南門倉和祿米倉得以興建,並帶動了周邊經濟的發展,富豪闊商們多到周邊購地建房,富商的宅院成了城東四合院的顯著特點。

(圖片來自網路)

Tags:四合院北京元大都八畝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