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細數明朝“落入凡間”的一首詩,驚豔了時光,可惜作者被腰斬!

由 大明山河 發表于 旅遊2022-12-05

簡介梅花映雪他就是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的高啟(另外是宋濂和劉伯溫)

保和殿是什麼頂

注:喜歡歷史的點點關注

我們都知道一個美女大明星叫江疏影,第一次聽她的名字就感覺非常有詩意。據本人說的她名字來源於“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句,此詩出自北宋詩人林逋《山園小梅》。“疏影”這個名字如詩如韻,包含家人期待她能像梅花一樣堅韌不拔,暗自飄香。

另外,描寫梅花的名詩還有王安石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盧梅坡的:“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等名句。

而在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詩人寫下了《梅花九首》,其中一句“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白話大意是:寒風吹著梅花跟翠竹一起迎風跳舞,春天想掩蓋她的殘香都顯得於心不忍,而山上已大面積佈滿青苔。

透過一冬一春兩個季節的對梅花的描寫,筆下的梅花恰似少女一樣楚楚動人。

細數明朝“落入凡間”的一首詩,驚豔了時光,可惜作者被腰斬!

梅花映雪

他就是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的高啟(另外是宋濂和劉伯溫)!

1961年,偉人在這首詩批註:高啟,字季迪,明朝最偉大的詩人!

01

高啟生於元1336年,蘇州人。他的家庭非常富足,可惜童年父母雙亡。所以他從小有點叛逆、機警、狂傲的性格,讀書過目不忘,尤其喜歡詩歌創作。

少年時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當時天下名士把他們比作“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初唐四傑下場大不甚好,而當世人把他也比做四傑之一,是否也會一言成讖呢?

高啟少年時恰逢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朱元璋也正率軍“逐鹿天下”!

而佔領江蘇一帶的恰恰是義軍領袖張士誠。張士誠禮賢下士,邀請很多名人來府上做客,以黃蔡葉三人為首共襄大事。其他名人大都是四五十歲的中老年人,唯獨高啟只有十六歲。

細數明朝“落入凡間”的一首詩,驚豔了時光,可惜作者被腰斬!

高啟為人耿直狂傲,在張士誠的割據小朝廷內非常厭惡官場上的阿諛我詐。儘管被一再重金挽留,終於二十三歲那一年飄然而去。隱居於隱居於吳淞江畔的青丘,開始創作詩歌。

而下面這首《梅花九首,其一》據考證就是在這個階段寫的。

02

《梅花九首,其一》

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細數明朝“落入凡間”的一首詩,驚豔了時光,可惜作者被腰斬!

白話翻譯如下:

【梅花的姿容如美玉那般瑰麗,她應該是適合生長在西王母的瑤臺之上。誰人把她帶到了人間的江南,還到處栽種呢?

下雪的時候,梅花被白雪重重包裹著,就像是在雪夜裡閉門不出的賢士高人。在月光的照耀之下,梅花又化身為山林中的美人,款款走來。

嚴寒的冬季,梅花疏朗的影子,依偎著冷落悽清的竹。春天到來之時,梅花的殘香,又覆蓋了地面茂密的青苔。

南朝的何遜離開之後,再也沒有人能寫出好的“詠梅”詩了。梅花在東風裡,獨自忍受著寂寞與憂愁,不知這樣度過了多少年?】

歷史上寫梅花的詩非常多,但愚以為寫得最美最醉人的恐怕要數這首了。高明之處在於全詩寫梅,而沒有出現一個“梅”字,意境之高,全憑天成。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乃是全詩的亮點,透過如高士情操、美人風姿來寫梅花的高潔與風韻,歷來受到政治家和文人雅士所欣賞。

詩人高啟,將梅花和何郎寫為知己,而詩人藉此也想做一回梅花的知己,他成功了。從某種意義說是何遜去世後,世上第二個稱得上梅花知己的人。

細數明朝“落入凡間”的一首詩,驚豔了時光,可惜作者被腰斬!

03

欣賞完詩歌,我們繼續說高啟大才子的曲折人生。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是為明太祖。高啟應召入朝,授翰林院編修,朱元璋非常欣賞他的才華,讓他教授皇子們的功課,同時編修《元史》。

而這一年,他的好友“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的宋濂也來了,同時也擔任著太子朱標的老師。相對於高啟狂直的性格,宋濂則是謹慎溫和,一副謙謙君子的模樣。

朝中眾人大都喜歡宋濂,而對高啟則敬而遠之。

細數明朝“落入凡間”的一首詩,驚豔了時光,可惜作者被腰斬!

而另一位他們都熟悉“詩文三大家”的劉伯溫,早在1359年已經被朱元璋招致麾下。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蓋世奇功,史稱:三分天下有諸葛,一統江山劉伯溫。

就在高啟和宋濂一起當學官的時候,劉伯溫則更多地參與了政治工作——-官拜御史中丞(後來的都察院),負責監察和彈劾百官,可謂位高權重。

世間沒過兩年,高啟在張士誠府上的“耿直的老毛病”又犯了,他愈加厭惡官場的互相傾軋,而眾位同僚對他也頗有意見。於是他向太祖朱元璋提出辭呈,說是要回青丘一邊種地一邊寫書。這一情節如此的熟悉。而恰恰在這個階段,高啟寫了一首《題宮女圖》:“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也被朱元璋認為是借古諷己,朱元璋這時對他已暗起殺心了。

考慮到建國之初用人之際,朱元璋為了拉攏他,計劃重用提拔他為戶部侍郎(正三品),而高啟則沒有理解到朱元璋的複雜心情,堅決不接受。這讓疑心很重的朱元璋很是惱火,於是賜給他一些錢財讓他回家了,並說想在朝廷做官了,隨時歡迎你回來。

史料記載,某天朱元璋在跟一群家鄉淮西子弟聊天時,一個武將說:“張士誠這個人還挺有民心,沒有想到現在還有這麼人在惦記他的好!”

歷史上的張士誠的確對百姓和臣子實施懷柔政策,名聲不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朱元璋忽然想起來高啟跟著張士誠當過多年官,莫非他心中也惦記著張士誠?

細數明朝“落入凡間”的一首詩,驚豔了時光,可惜作者被腰斬!

1374年,蘇州知府魏觀想要重新蓋一座知府衙門,歷史上沒說具體原因,也許是不知道也許是他迷糊了,竟然選在張士誠府邸的舊址上修建知府衙門!

而高啟作為應邀名流,為此撰寫了《上梁文》。其中一句是“龍盤虎踞”,因府治舊基原為朱元璋的老對頭張士誠的宮址,有人就誣告魏觀有反心,結果被太祖所殺;而高啟也受株連,被處以腰斬而亡。

縱觀高啟的一生,為人孤傲,才華橫溢,但數次拒絕朱元璋的盛情邀請。其實就在他離開朝廷那一刻,朱元璋已經起了殺心,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既然高啟這樣的才子不為我所用,那就徹底讓他消失吧!

而高啟的耿直也讓他錯誤判斷了形勢,缺乏一定的政治敏感。敏感身份的人,在敏感的地方,寫了一句敏感的話,結果引來敏感皇帝的誅殺。高啟的一生,或多或少都有我們年輕時的影子,足可以引以為鑑!

Tags:高啟梅花朱元璋張士誠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