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從竹根雕到沙雕 他將沙雕這門大地藝術帶到象山

由 抽屜影片 發表于 旅遊2021-12-14

簡介以新鄉賢的身份展示、傳承非遺手藝打造象山的文化名片付出總有回報,眼下,肖吉方的名聲早已在象山全縣傳開,最近半邊山旅遊度假區找到他,希望他能在一個名叫“五彩漁鎮”的景點國慶期間開放前,製作完成一件沙雕作品,於是,肖吉方又忙開了

東海半邊山風景區沙雕開放了嗎

從竹根雕到沙雕 他將沙雕這門大地藝術帶到象山

9月21日,象山東海半邊山旅遊度假區內,肖吉方正用挖機堆沙,應景區邀請,他要在國慶假期前完成一件沙雕作品。

這個既會竹根雕又會沙雕的手藝人,在象山算是頭一個。作為象山縣的新鄉賢、新社會階層人士代表,肖吉方用他的雙手和刻刀,雕琢著鄉情鄉戀。

與竹根雕結緣20年他是象山竹根雕創作的後起之秀

肖吉方是象山縣泗洲頭鎮肖胡村人,自小在山水環繞的環境下成長,課餘時間,他便喜歡拿著畫筆,畫山畫水、畫鳥畫魚。

2000年16週歲時,在母親的建議下,喜愛畫畫的他開始了學藝之路,跟著村裡的一位竹根雕師傅學習這項手藝。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肖吉方是個聰穎大膽的學生,靠著先前的繪畫基礎和對雕刻的熱愛,自2007年起,他的竹根雕作品便開始參加各級比賽,獲得過各類專業獎項40餘項,成為象山竹根雕創作的後起之秀。

竹根雕就是要在千奇百怪的材料上,雕刻出作品。於是,他經常上山、入村,到處尋“寶”。

一次偶然的機會,肖吉方在朋友處看到一塊巨大的樹根,樹根環抱中央是一截厚實的竹根。他心癢難耐,當即買下並視若珍寶,但一直放在工作室,久久不敢動刀,“這樣的材料難得一遇,我生怕做廢了。”肖吉方說。

就這樣,一放就是一整年。有一天,突然有了靈感,他立刻行動起來,用時一個多月製作完成了這件名為《巫山神女》的作品,一舉拿下第八屆中國(東陽)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受到專家評委的一致好評。

從竹根雕到沙雕他將沙雕這門大地藝術帶到象山

“一年當中,我有一半左右的時間在全國各地跑。”肖吉方告訴記者,正因為多次外出遊歷,沙雕進入到了他的人生。

2011年,肖吉方赴外地參加一個木雕展,在那次展覽上,他認識了一位從事沙雕藝術的朋友。

藝術是有共通性的,兩人相見恨晚,這次偶然的結識使得肖吉方對沙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到象山後,他開始查閱有關沙雕的資料,在網上尋找沙雕的圖片,自學沙雕的製作方法。

沙雕屬於大地藝術,由於會在一定時間內自然消解,又被稱為“速朽藝術”或“瞬間的藝術”。因為無法長時間儲存,所以每個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正是沙雕的魅力所在。

肖吉方說,在創作一件沙雕作品前,首先要根據沙子的密度、純度、粘合度來考慮製作的方式和難度。

藝術總是相通的,肖吉方說相對於竹根雕,沙雕需要付出更多的體力,創作的過程會受很多外在因素的影響,比如天氣、沙子的質量等。

以新鄉賢的身份展示、傳承非遺手藝

打造象山的文化名片

付出總有回報,眼下,肖吉方的名聲早已在象山全縣傳開,最近半邊山旅遊度假區找到他,希望他能在一個名叫“五彩漁鎮”的景點國慶期間開放前,製作完成一件沙雕作品,於是,肖吉方又忙開了。

“這也是對我個人能力的認可,我們象山的海聞名四方,和海配套的沙雕卻鮮少在象山出現,希望我能為這片海添色。”肖吉方說。

在泗洲頭鎮人民政府的支援下,他的個人工作室就建在泗洲頭鎮后王村,工作室內擺放了他從業以來的一系列竹根雕作品,集創作、展示、體驗、銷售於一體,也是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交流教育以及學生參與非遺文化培訓的實踐基地。

“能夠有這樣一個平臺進行非遺專案的展示,並讓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體驗,展示我們象山的竹根雕藝術,打造象山的文化名片,我覺得很有意義。”肖吉方告訴記者,如今作為新鄉賢,他也會為當地的孩子們授課,做現場表演。將象山的特色文化以這樣的方式傳承下去,也正是肖吉方的一大追求。

記者朱琳 通訊員應紅鵑 黃美珍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s:沙雕肖吉方象山根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