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王陽明書法與龍南崖刻研究

由 見山書院 發表于 旅遊2021-12-14

簡介四第一首詩摩崖石刻拓片這通26行王陽明書法摩崖石刻,內容包括五首七言八句的詩和書者落款

何陋軒記註釋

鍾楠林

東晉永和九年,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官員在會稽山陰之蘭亭行流觴曲水、飲酒賦詩之樂,並趁著微醺的酒意書寫了《蘭亭序》。一千六百多年來,《蘭亭序》被奉為書法至寶,這次活動也成為了書法史上的千古佳話。

明正德十三年,王陽明與邢

、楊璋等官員在江西贛州龍南玉石巖,也留下一段賞景探幽、飲酒賦詩的風雅軼事。王陽明估計也喝了點酒,手書了自作詩《回軍龍南道中小憩玉石巖詩五首》,並刻在了洞內的摩崖石壁上。五百多年來,這方摩崖石刻隱於洞中,王陽明的書法為他隆盛的事功名望所覆蓋而鮮為世人知。

王陽明書法與龍南崖刻研究

王羲之·王陽明像

一個人為什麼會這麼厲害?人們通常會從他的祖上找原因。

有人說王陽明是王羲之的後代,所以他的書法氣韻才那麼高拔;

王陽明書法與龍南崖刻研究

王陽明被貶謫到貴州龍場時期草書《何陋軒記》區域性

不管怎麼說,王陽明都是那個

牛到“王與馬,共天下”的

琅琊王氏的後裔。這個家族的政治巔峰人物是東晉丞相

王導,書法巔峰人物是書聖王羲之。可謂簪纓世家,蘭亭家聲。王羲之影響尤勝於王導,以至於這個家族書法人才輩出,且不說造就了

王獻之、王珣,其後冒出來的書法名家如謝靈運、王僧虔、智永、虞世南、陸柬之等,都是他們家的子孫或親戚。

王陽明書法與龍南崖刻研究

王陽明草書《象祠記》區域性

知王陽明者多,知王陽明書法者稀。王陽明書法可分為三段。

王陽明書法與龍南崖刻研究

王陽明被貶謫到貴州龍場時期草書《何陋軒記》區域性

指的是王陽明35歲之前。

王陽明書法與龍南崖刻研究

王陽明草書《象祠記》區域性

就王陽明天才的稟賦和青少年放浪的個性而言,他應該對行草書特別鍾愛,那就必定對王羲之《十七帖》、《聖教序》、《蘭亭序》、王獻之《草書九帖》,以及孫過庭、張旭、懷素的草行名帖心追手摹日久。

《王陽明年譜》記載“官署中蓄紙數篋,先生日取學書,比歸,數篋皆空,書法大進”。說的是王陽明十七歲那年,跑到南昌和諸姑娘成婚,閒著無事,他發現老丈人諸養和有一本懷素的《自敘帖》。於是,他沉浸到了懷素天馬行空的線條之中,天天拿老丈人辦公室的公文紙練字。等到他離開南昌時,公家存放的幾箱紙都被他練字用光了。筆墨紙硯,都慷了公家之慨。

據說,他也曾受同時代書法大家李東陽的影響,就像我們年輕的時候受周慧君、楊再春現代書法影響一樣。儘管這一階段王陽明留下的墨跡罕見,但是這種推斷是符合邏輯的,而且可以從其後兩個階段遺存的墨跡和石刻中得到印證。

第二階段:體悟與轉化。

35至45歲是王陽明人生蛻變的重要階段。期間,他受屈下獄、受困龍場,然後體悟出“心學”之道,從此,他的心靈打開了另一扇高拔而悠遠的窗,他心靈智慧和良知良能的疆域大為拓寬。四年後,他脫困復官,講學佈道,好不自在。

王陽明

被貶謫到貴州龍場時期,

為後世留下了《何陋軒記》、《象祠記》等筆力奔放昂揚、線條勁健的草書墨跡。王陽明的草書恣意張狂,是悟道後身心解脫的欣喜流露,是靈魂昇華後的縱情表達。草書有張旭、懷素法度,而不失自家面目,筆畫騰挪跳宕、變化無端,書由心畫而自成章法。他的草書已達到很高境界。這也證明了其“臨習與博採階段”的書學源頭和路數。

王陽明書法與龍南崖刻研究

王陽明被貶謫到貴州龍場時期草書《何陋軒記》區域性

王陽明書法與龍南崖刻研究

王陽明草書《象祠記》區域性

第三階段:昇華與自由。

46歲以後是王陽明展現心學力量,實踐文治武功並達到頂峰的階段。

正德十二年,46歲的王陽明來到贛州。他一邊平剿山賊、一邊理政興學。在南贛期間,他的心學思想得到運用和檢驗。他舉重若輕,並事功日壘,得心應手。後來,他又平寧王之亂、田州之亂。儘管戰情緊急、危難重重、腥風血雨,但他的內心都是自足自信、安穩篤定的。反映在書法上,他

反以行書為主,兼帶行草。

一改前兩階段草書率意張揚、自由不羈的風格,而歸於行草的平和、柔韌、堅卓。這一時期,

他的書法用筆純熟灑脫、點畫隨意精到,結字修長雋逸,筆力靈潤勁健,整體書風疏放超然。

王陽明書法與龍南崖刻研究

王陽明手札書稿墨跡

王陽明書法與龍南崖刻研究

王陽明行草書《若耶溪送友詩稿》冊頁

王陽明大多數存世手札墨跡來自於這一階段,又以行草書居多。這一階段不僅是王陽明一生事業的巔峰期,也是其書法造詣登峰造極的時期。

寫於正德十三年的

王陽明《題玉石巖》詩五首崖刻

,是他在南贛平匪期間留下的唯一一件行草書作品,也是他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王陽明書法與龍南崖刻研究

王陽明《回軍龍南道中小憩玉石巖詩五首》

王陽明書法與龍南崖刻研究

第一首詩摩崖石刻拓片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王陽明帶了大小官員一起離了縣衙,出了北城門,沒有在龍洲的接官亭歇腳。一群人迤邐相隨,過了濂江木橋,登上雄峙江畔的彈子寨山頂。冷冷的江風被太陽溫煦了吹過來,竟有早春的氣息,王陽明胸臆大暢。

王陽明書法與龍南崖刻研究

第二首詩摩崖石刻拓片

也許是一個滿意的輕嗝之後,也許是楊村水酒酒氣微醺之後,贛州知府太守邢珣倡議這個玉虛洞就叫“陽明洞”,並題“陽明小洞天”篆書匾額,殷勤賦詩曰“天留此洞待陽明”云云。王陽明呢,志得意滿、欣然受之。隨行的學諭繆銘早就備好了紙墨筆硯。王陽明捉筆沾墨,慨然忘我,俯仰提按,遊走龍蛇,將其自作的五首詩寫於六尺宣紙上。後來,縣衙著人把這些詩刻在了洞內的崖壁上,就這樣,把那個時代和那些人物也定格在了龍南的歷史時空中。

王陽明書法與龍南崖刻研究

第一首詩摩崖石刻拓片

這通26行王陽明書法摩崖石刻,內容包括五首七言八句的詩和書者落款。每首詩的末字與下一首詩的首字空有一字的間隔。最後一首詩的末字與落款的首字也空有一字的距離。前十五行字型略大,運筆疏緩,以行書為主,行距稍寬。從第四首詩“陽明山人舊有居”開始,運筆速度加快,字跡線條轉細,更加偏向於草書,行距收窄,如過水過險灘,激越恣意,以至於“野老忘機罷席爭”寫成了“野老忘機席罷爭”。但是,從落款開始,運筆慢慢降速,到了“王守仁”三字明顯緩下來了。此刻,王陽明提筆停了一下,又重新沾墨,草書“伯安”兩字連筆寫就,揮灑散逸。然後再沾墨寫出“識”字,如撫琴收勢,動作驟停而餘音繞樑。“伯安識”三字明顯大於整篇其他字,顯得寬博俊逸,靈動飛揚。

王陽明書法與龍南崖刻研究

第二首詩摩崖石刻拓片

觀前三首詩書法,可知王陽明深得二王的精髓,尤其是聖教序和十七帖對他的影響較大,卻又更趨向自由不羈。

王陽明書法與龍南崖刻研究

第一首詩摩崖石刻拓片

王陽明書法與龍南崖刻研究

第二首詩摩崖石刻拓片

王陽明書法與龍南崖刻研究

第三首詩摩崖石刻拓片

觀後兩首詩則可窺懷素之風,線條變細,行筆快捷卻不浮滑,結字瘦緊而綿密,並有欹側之勢,給人以含筋裹骨之感。

王陽明書法與龍南崖刻研究

第四首詩摩崖石刻拓片

王陽明書法與龍南崖刻研究

第五首詩摩崖石刻拓片

現代人觀古人書法,往往注重字而忽視文,很少去欣賞文章或詩詞的內容和精神內涵。而歷史上好的書法作品恰恰又是書法藝術和詩文藝術的佳妙交融。王陽明的這通書法摩崖石刻,就是這樣的一幅佳作,行筆流露的性情和當時他的心境是一致的,書法散發的氣息和詩的意蘊也是一致的。

王陽明“專於弈而不專於道,其專溺也;精於文詞而不精於道,其精僻也。夫道廣矣、大矣。”的說法,闡述了道與技的關係:以道立於心中,技也自然高妙,反之則道不專、技也平常。王陽明的書法追求的不單是書寫的技法,而是書法之道,技法之外的至大至廣的書法藝術境界。

王陽明首先是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聖人

徐渭稱讚王陽明書法時說:“古人論右軍以書掩其人,新建先生乃不然,以人掩其書。”即說王羲之是書法的名聲蓋過了他本人的名頭,王陽明是他本人的名頭太大了,覆蓋了他的書法的名聲。王陽明行草書作品最多,藝術成就也最高。

《題玉石巖》詩五首崖刻就是最優秀的行草書之一。

這樣的書法經典在龍南,也算是中國明代書法史的一座豐碑

Tags:王陽明書法草書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