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既然聊到這裡,那就談談商榻這座隱秘小鎮的過去與未來

由 記性很差的TEE 發表于 旅遊2021-12-14

簡介商榻的阿婆茶三、商榻美食:稻草扎肉,聚周莊、金澤、朱家角之精華扎肉,真正的原產地在紹興,時至今日青浦商榻,金澤、朱家角都盛產這道美食,卻沒人能夠說清楚在青浦那個扎肉才算正宗

澱山湖那裡有山嗎

由於上一篇文章被糾錯,商榻其實是58年被劃歸到上海,因此,一早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了很多關乎商榻的故事和傳說,也算解了兒時的惑,與大家分享。出生於此,至今日,僅略知一二,不免慚愧。

一:商榻:傳聞曾飛來雙塔 實則商人下榻之地

兒時便聽聞:商榻曾有兩座飛過來的塔,後來消失了,故又名雙塔。

據說,從前有個皇帝下江南遊蘇州北寺塔和商榻,問陪同的地方官,這是什麼塔?地方官用蘇州話答,這個“不是塔”……,到商榻,皇上又問這是什麼地方,地方官答這是“雙塔”……龍顏大怒,說,蘇州所見明明是塔,你說“不是塔”,此地沒塔,卻說是“雙塔”…………

其實,“雙塔”就是“商榻”,因是商人下榻的地方而得名……

商榻,商榻確實沒塔……

商榻在上海市青浦區西端,北、東、南三面被湖泊所圍。面積30。3平方千米。人口2。6萬。鎮人民政

駐商榻,人口1000。

宋、元間往來蘇

松江

兩府的商人多在此

下榻

,故名。清光緒《青浦縣誌》:“商人往來蘇松,為適中之地,至夕住此停榻,故名。”

明初成鎮。1935年置商榻鎮,1948年為鄉,1958年為

社,1984年改鄉,1993年置鎮。主產稻、油菜籽。有磚瓦、繡服、被單、塑膠、玩具等廠。

既然聊到這裡,那就談談商榻這座隱秘小鎮的過去與未來

急水港大橋

二、商榻民俗:相傳乾隆下江南 口渴討茶得名“阿婆茶”

關於商榻阿婆茶的來歷,沒有完整的史料記載,但在民間眾多傳說中,就反映了商榻人現實生活的特徵。

既然聊到這裡,那就談談商榻這座隱秘小鎮的過去與未來

一是民間說:很早以前,澱山湖中有個山,山上有個叫阿蒲的人,種了許多茶樹。阿蒲為人誠實,心腸好。路經商榻,經常要把一些茶葉送給窮苦的鄉親,後來,幾經滄桑,澱山湖中的山沒有了,阿蒲這個人也不知去向。但是人們對吃茶這習俗就被傳了下來。人們為了紀念阿蒲,把吃茶稱為“阿蒲茶”,後來演變為如今的“阿婆茶”。

二是金口說:乾隆皇帝下江南年間,有一天,路經商榻,由於天氣炎熱,使他口乾舌燥,精疲力竭,正好看到一個村上的幾位阿婆在廊棚裡一起喝茶,他便上前討茶喝。因實在口乾,把“阿婆,讓我喝口茶好嗎?”匆忙說成了“阿婆,茶”。後來,人們知道這次是皇帝要茶喝,金口玉言,怎敢更改,“阿婆茶”就這樣世代相傳了。

既然聊到這裡,那就談談商榻這座隱秘小鎮的過去與未來

商榻的阿婆茶

三、商榻美食:稻草扎肉,聚周莊、金澤、朱家角之精華

扎肉,

真正的原產地在紹興,時至今日青浦商榻,金澤、朱家角都盛產這道美食,卻沒人能夠說清楚在青浦那個扎肉才算正宗。其實這兩地的扎肉算是同宗各系,從扎的方式就有不同之處。商榻的扎肉是用稻草來扎的,朱家角的扎肉是用粽葉紮裹。

網路查閱得知:

商榻扎肉,起源於清末民初商榻老街16號,(即:現在的陶家屋)店主任月林的紅燒小方肉,距今已有百年曆史。(此未經考證)

既然聊到這裡,那就談談商榻這座隱秘小鎮的過去與未來

商榻老街16號

2013年春,青浦區民間藝術協會曾經推薦商榻稻草扎肉為“申遺”專案。

既然聊到這裡,那就談談商榻這座隱秘小鎮的過去與未來

2019年春,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非遺專家張建華教授在申遺現場上評價,商榻扎肉,歷史悠遠,文化深厚,具有農耕文化的色彩濃厚。做好“商榻扎肉”申遺工作,讓它成為長三角一體化中的旅遊經典食品,具有深遠的意義。

四、商榻的未來何去何從?

商榻,現歸金澤管轄,未來長三角一體化的核心區,但仍有很多問題待解:

1)產業:服裝是本地支柱,但與長三角生態區相悖,會致澱山湖水質汙染,導致諸多大小廠區關閉、工人失業。

2)人口:絕大部分商榻年輕人,都已在市區 青浦城區就業,缺失“家鄉”標籤的創業氛圍,難以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尤其科技、文化類。華為在西岑的落地,或許會帶來一定的機會,但最終還需解決商榻-西岑的交通問題。

3)交通:新規劃的地鐵線路也僅到金澤鎮,未延伸至商榻、周莊一帶,依舊缺失交通便利性。

4)配套政策:記得有一個大觀園的創業基地(經濟園區?),但配套的政策依舊比較傳統,無法匹配當下新經濟。作為核心區的產業,MCN或許也是一個好的方向。

Tags:商榻扎肉阿婆雙塔阿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