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在滕州有這樣一片“另類”的地方——濱湖北

由 荊水繞龍泉 發表于 旅遊2021-12-14

簡介這是生我養我的老家濱湖北的,讓大部分滕州人都感覺另類的那些事那些物,寫到這裡的時候,記憶深處那些尚未流失的童年的經歷,一段接著一段浮現在眼前

重慶海洋探索中心好玩嗎

我的老家在濱湖北部,瀕臨微山湖溼地的一個不大的村落,那裡有我太多太多的兒時的記憶。一直到高中之前,我每天都生活在這片曾經一直想逃離,現在魂牽夢繞總想回去的土地上。

在滕州有這樣一片“另類”的地方——濱湖北

在我小學五年級之前,我老家的村落隸屬於崗頭鎮,濱湖是於2001年3月由崗頭、望莊2鎮合併而來。兩個鎮最西部的村莊都在微山湖的東岸,加之當年啟動微山湖紅荷溼地景區的開發,濱湖這個響亮的名字應時而生。

1944年前濱湖的部分割槽域是並不屬於滕縣的,望莊及崗頭南部焦村等11村屬滕縣,崗頭其餘44村屬魚臺縣。

所以這也就是查詢原崗頭鎮區域的歷史資料在《滕縣誌》找不到蛛絲馬跡的原因。

在滕州有這樣一片“另類”的地方——濱湖北

▲康熙版《魚臺縣志建置》中古村集、三山集的記載

原崗頭鎮區域也因為一條北界河被分成了南北兩片區域,當地人把這兩片區域稱為“大河南”“大河北”,家鄉人常戲謔:讓外地人以為一個鎮裡還有兩個省呢。

在滕州有這樣一片“另類”的地方——濱湖北

俗話說一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或許是歷史上曾屬於魚臺縣,抑或是與微山、鄒城毗鄰的緣故,這裡有著許多與滕州不同的地方,譬如說方言、口音、風俗、生活習慣等等。

在滕州有這樣一片“另類”的地方——濱湖北

從方言來講,滕州的拖鞋叫“嘎達剪子”,崗頭鎮北部區域(以下簡稱濱湖北)叫鞋板;滕州盛熱水的保溫瓶叫“壺”,濱湖北叫“暖瓶”,我就納悶了,滕州市區曾經最有名的保溫瓶廠怎麼不叫“壺廠”?滕州的花生叫“落生”,濱湖北叫“長果”,以至於鬧下一新進門的兒媳婦聽說老婆婆要去趕集買“鮮長果”,滿懷期待等回來的是一袋子“鮮落生”的笑話;滕州的弔唁叫“哭去”,濱湖北叫“燒紙”;滕州的烏鱧叫“黑魚”,濱湖北叫“火頭”;滕州的鯽魚,濱湖北的漕魚;滕州的草魚,濱湖北的厚子;滕州的黃鱔,濱湖北的血躥;滕州褂子上的布袋子,濱湖北的褡包;滕州的糖塊,濱湖北的糖疙瘩;滕州的糊鍋,濱湖北的座鍋;滕州的粉條,濱湖北的細粉;滕州的水餃,濱湖北的扁食;滕州的雞蛋(四聲),濱湖北的雞膽(三聲);滕州的五(三聲),濱湖北的五(二聲)。

在滕州有這樣一片“另類”的地方——濱湖北

從風俗來講,滕州把“六月初一”、“臘月初一”當節過,都要上香擺供,吃團圓飯,在濱湖北是沒有這兩個節日的。濱湖北反而把六月初六當節過。

在滕州有這樣一片“另類”的地方——濱湖北

在喜事嫁娶這個儀式的流程中,濱湖北多了兩個極為重要的角色,當地叫“看山的客”,這是女方安排的兩位在村子裡德高望重、待人接物有禮有節、有頭有臉、酒量好的大人物,此二人在整個喜宴的接待上是座上賓的“天花板”,是整場喜宴的焦點,整個婚禮的“執行團隊”不管在桌上還是桌下的人,都得為這桌服務。這一桌“伺候”好了,從禮數方面來說基本就沒什麼大扯。

在滕州有這樣一片“另類”的地方——濱湖北

在喪葬白事上,別說滕州和濱湖北,就上述那條界河的南北兩個村風俗都不一樣。大河以南,發喪當日前來弔唁的客早上就趕到,弔唁完就開始待客,待完客就開始路奠出殯,一般一兩點鐘儀式就全部結束了;大河以北一般早上家族人和忙活人吃便飯,十一點多才開始來客,下午一點多待客,如果客人多,還要待“二趟子”,待完客就得四點多鐘,開始路奠出殯,安葬回來才招待家族的人和忙活人。就是因為不知道這個風俗上的差異,大河南北的人“行來往”經常會鬧出一些餓肚子的尷尬。比如說,大河南的人去大河北,大早上就去了,會餓肚子到午後;大河北的人到大河南,臨中午到了之後發現人家散席了,也會餓肚子。

在滕州有這樣一片“另類”的地方——濱湖北

從生活習慣來講,濱湖北一天兩頓飯,過午不食。在我看來,這個生活習慣也和農耕有關,早上起床趁涼快下地幹活或者去趕個閒集,八九點鐘回來做飯,此謂“清起來飯”;吃完飯忙農活到下午三點再回家做飯,此謂“晌午飯”。一天就這兩頓,過午不食。不過仔細想想,倒是挺符合現在流行的養生觀。

在滕州有這樣一片“另類”的地方——濱湖北

從特色飲食上來講,炒麵、雞蛋白湯、拽疙瘩湯應該算是濱湖北特有的吃食。

在滕州有這樣一片“另類”的地方——濱湖北

六月初六濱湖北家家戶戶都要炒炒麵,這個炒麵和滕州小吃攤上的炒麵條不同,就是把麵粉倒在鍋裡,用文火熥得微黃,用開水衝成糊狀,佐以白糖或鹽食用。在我們那個沒有零食的童年時代,開水呲個炒麵那也是給過年的樣。

在滕州有這樣一片“另類”的地方——濱湖北

雞蛋白湯,好多滕州人是沒喝過的,甚至是喝也喝不慣的。就是滾開的白麵稀湯裡面潑進打好的雞蛋液,頓時黃花四起,香氣襲人。特別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的時候,一碗雞蛋白湯端上桌,稍涼大口下肚,那叫一個嗓潤。

在滕州有這樣一片“另類”的地方——濱湖北

拽疙瘩湯,要按我們家鄉話說就是“烙嘍省,擀嘍費,煮嘍拽疙瘩賣嘍地”。小麥粉和成麵糰,在菜湯鍋滾開的時候用手撕扯下進鍋裡,大小根據自己的喜好,面彌離於指端,手縈迴而交錯。這種拽的疙瘩比我們平時在飯店喝的海鮮疙瘩湯裡面的疙瘩勁道的多。這種疙瘩湯喝起來綿軟順滑,馨香可口,勁道耐嚼。下“拽疙瘩”需要手疾眼快,若遇上慢性子人就麻煩了——先入鍋的已經煮黏,後入鍋的還夾生。因此家裡人多時,需要數人同時上手。行動遲緩者想吃“拽疙瘩”,也有辦法,可將“疙瘩”先“拽”在案板上,待水開時一起下鍋。現在去飯店,我也會習慣性的點一份海鮮疙瘩湯,只不過永遠也吃不出小時候“拽疙瘩”的那種味道了。真正喜歡或熱愛拽疙瘩的,應該是曾經吃過它的人,以美好的回憶和懷念為前提,是感情佔了多半的。

在滕州有這樣一片“另類”的地方——濱湖北

這是生我養我的老家濱湖北的,讓大部分滕州人都感覺另類的那些事那些物,寫到這裡的時候,記憶深處那些尚未流失的童年的經歷,一段接著一段浮現在眼前。

在滕州有這樣一片“另類”的地方——濱湖北

不寫了,不寫了,再寫,那些朋友們又該說我了,年紀輕輕的整天給個老頭樣。

在滕州有這樣一片“另類”的地方——濱湖北

Tags:滕州湖北崗頭疙瘩疙瘩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