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先農壇的來頭這麼大,清朝皇帝親自去先農壇

由 泓泉水族館 發表于 旅遊2021-12-12

簡介觀耕臺的後邊還有具服殿,是皇帝祭先農後親耕之前更衣的地方,清代定製,皇帝穿禮服祭先農神,祭祀禮完後在這裡更換龍袍,準備耕田

先農壇的觀耕臺為什麼會變色

先農是我國古代傳說中最早教農民耕種的農神。有關他的身份說法也有不同。一種說法是先農就是“神農氏”,即我國廣為流傳的農業與醫藥的發明者,曾遍嘗百草,為民治病,而且教會人們用木製農具末相進行耕種。另一種說法是先農即“后稷”,傳說中周族的始祖,是最早種植稷和麥子並教人耕種的人,被尊為“百穀之神”。還有說先農就是“社神”(土地神)的等等。

先農壇的來頭這麼大,清朝皇帝親自去先農壇

圖一

在咱們國家歷史上,凡有所作為的帝王也都非常重視農業。漢武帝就曾下令工奴製造“耕耘下種皆有便巧”的農具,並在全國推廣樓車(播種機)技術。唐玄宗在官民都迷信蝗蟲是神蟲、滅蝗招災致病、農民“于田旁焚香膜拜,設祭而不敢殺”時力排眾議,下令大力捕殺。而更為有趣的是,封建帝王除在諭令和政策上重視農業外,從周朝開始,王(秦後稱皇帝)還帶頭“祭祀農神”“躬耕楷田”,即策先農。這種既能體現自己虔誠於農神,又能表率於下民,富於象徵意義的活動,受到了封建帝王的重視,而其隆重的規制又顯示了帝王“重農務耕”“心懷稼稿”的懷仁愛民思想。所謂“維先農”就是統治者把祭祀先農神設為國祀,設壇由君王親祭,祭祀完後,君王還要親自扶犁耕田。而此項活動一經王權重視、皇帝榜樣,便隆盛有加,朝代相傳直至清末。

先農壇的來頭這麼大,清朝皇帝親自去先農壇

圖二

至高無上的皇帝為什麼要去祭先農?“真龍天子”又是如何扶犁耕田的?清代皇帝“饗先農”是怎樣一個過程?這個聲勢浩大的國祀活動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先農壇,是用來祭祀先農、山川、太歲諸神祗的地方。我國“祭先農”“耕耤田”的禮儀始於周朝,但保留至今的只有明清兩代的祭維之所。先農壇像皇家其他壇廟建築一樣由壇垣(圍牆)包圍著。外圍牆南邊是方形的,北邊是圓弧形的,周長四千五百多米,鳥瞰像一個圓頂糧倉,體現中國古代宇宙觀“天圓地方”,萬物乃天地所生之意。先農壇有兩道朱漆金釘大門開在東圍牆上,南邊是先農壇的大門,北邊是太歲殿的大門。在先農壇內垣的南門外,是神、祗二壇。神壇位東,分祀雲、雨、風、雷四神。祗壇位西,分祀嶽、鎮、海、瀆四神。先農壇內垣東門外北是齋宮,內正殿五間,後殿五間,左右陪殿各三間。茶膳房設於此。乾隆時,更名齋宮為慶成宮。

先農壇壇身呈正方形,周長約十六米,高約一點五米,四面有臺階的臺遺,專供皇帝用來祭祀先農神。

先農壇的來頭這麼大,清朝皇帝親自去先農壇

圖三

清朝入關以後,“繼承”了明代的政權,自然也承繼了先農壇。到了乾隆時期,政權穩定、國力強盛,乾隆皇帝大興土木,先農壇也被修茸一新。先農壇因為是皇帝親饗之地,所以在建造上還設有皇帝親祭先農、行親耕禮所需的相關設施。

先農壇的來頭這麼大,清朝皇帝親自去先農壇

圖四

觀耕臺,它是皇帝親耕完後觀看王公大臣耕地時用的高臺,大小、高低、形狀與先農壇相像,只是三面有臺階而已。在明代嘉靖年間的時候,觀耕臺還是個臨時性的建築,在皇帝維先農行耕精禮前幾日才用木料搭建,用完即行拆除,後來演變成為常設的木質結構的建築。清乾隆年間時改用磚石,並“敕以崇飾”。觀耕臺的前面是錯田,精田的面積約為一畝三分,分十二畦,民間常說的“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可能就源於此處。觀耕臺的後邊還有具服殿,是皇帝祭先農後親耕之前更衣的地方,清代定製,皇帝穿禮服祭先農神,祭祀禮完後在這裡更換龍袍,準備耕田。皇帝祭維耕錯完後,在齋宮(慶成宮),品茗賜茶、筵賞官員等。另外,先農壇建築群中還建有太歲殿、神倉、收谷亭、祭器庫等。

先農壇的來頭這麼大,清朝皇帝親自去先農壇

圖五

Tags:先農壇先農農神皇帝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