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西次三經7:第8山崑崙之丘,今山西五臺山。

由 中山遠路 發表于 旅遊2021-12-08

簡介現在大西北的長達數千裡的崑崙山脈也只是漢武帝開拓西域後自以為是命名的,絕非上古華夏五帝時代的崑崙之丘,應該是因為保定華夏大本營在夏啟自立後瓦解、各部四散自謀生路,遷移不定,所以到商以後絕大多數人就搞不清崑崙之丘等許多上古地名的具體位置了,只

五臺山玉皇大帝廟在哪裡

作者:路終遠

西次三經7:第8山崑崙之丘,今山西五臺山。

西次三經7:第8山崑崙之丘,今五臺山

西南四百里,曰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有鳥焉,其狀如蜂,大如鴛毒,名曰欽原,觸鳥獸則死,觸木則枯。有鳥焉,其名曰鶉鳥,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狀如棠,黃華赤實,其味如李而無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蘋草,其狀如葵,其味如蔥,食之已勞。河水出焉,而南流東注於無達。赤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汜(fan)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醜塗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注於大[木於](yu)。是多怪鳥獸。

第8山崑崙之丘就是華北屋脊五臺山,整個五臺山脈方圓約320公里,最高峰北臺頂海拔3058米,是華北最高大的臺地,只有五臺山才當得起最高最大而頂部又平緩的最為宏偉壯觀的崑崙之丘的名號。查資料,五臺最早是道家修行之地,《道經》裡稱五臺山為紫府山,就是神仙所居天宮,曾建有紫府廟等道教建築,可能殘留有些對黃帝居此的記憶在裡面。五臺山的普化寺就曾經是一座道觀,叫玉皇廟,主供玉皇大帝(即黃帝化身)。後來佛教獨佔了五臺山,對玉皇廟和玉皇大帝都進行了改造。說玉皇廟早期叫帝釋宮,玉皇居住在三十三天,玉皇和帝釋是同一位尊神,在道教中稱玉皇,其地位僅次於三清(筆者以為可指三皇),至高無上,但在佛教中稱為帝釋,被貶成一位普普通通的護法神。五臺山成了佛教聖地後,香火倒是異常旺盛,但不知還能否找得到黃帝夏宮的殘跡?一座華夏先祖聖山神山就永遠湮滅無聞了嗎?本人有志於此,但目前無力不能親往仔細探查,等以後有條件了一定會去細細尋找一番,在此也希望各界同仁有條件的多去探查一下吧,看能否發現些什麼。

“帝之下都”,本人以為當為“帝之夏都”,而後世將黃帝等神化為居天宮的天帝后就把“夏都”誤成“下都”了。上古氣候溫暖,夏都就是黃帝等眾帝夏季避暑之處,應該有些相關的建築設施,本人大膽猜想可能會有一座史前石城遺址,類似清朝在承德的避暑山莊,這是本人以後到此尋找的重點。五臺山本也稱為清涼山,清涼勝境,歷來都是著名的避暑勝地。

從前一山槐江山(繁峙縣東山鄉)向南偏西一點/直線 15 公里左右是五臺之一的北臺頂葉鬥峰(3058米),北臺西南約5公里是中臺翠巖峰(2893米),中臺西南約5公里是西臺掛月峰(2773米),北臺東南約10公里是東臺望海峰(2795米),北臺南約15公里是南臺錦繡峰(2474米),其中北中西東4臺處在同一列高大的山脈上,南臺則是獨立的山峰。

崑崙山神陸吾神,無疑是天下所有山神中地位最高的,在《海荒經》中又叫開明獸,本人有文認為是黃帝次子少昊昌意的化身,而東部渤海西岸滄州附近朝陽之谷的東海神水伯天吳,本人認為是黃帝長子太昊玄枵玄囂禺號禺[豸虎]的化身,陸吾神人面虎身九尾(虎身九首),天吳神八首人面十尾(八足八尾),一個在山神中地位最高,一個在水神中地位最高,一東一西,這應該也是黃帝的一種政治戰略安排。《史記五帝本紀》“黃帝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筆者以為這左右大監就是其長子與次子,長子太昊玄枵在東方為左大監,次子少昊昌意在西方為右大監。後來人們把太昊與伏犧混淆了,按排四方帝時,說東方青帝為太昊伏犧,西方白帝為少昊,筆者以為實際應該是東方青帝為太昊玄枵。

筆者認為:黃帝長子太昊玄囂禺號禺[豸虎]、次子少昊昌意及另子應龍等,開始都隨黃帝在太行山東麓到海一帶活動,經過涿鹿大戰擒殺蚩尤和阪泉大戰勝並炎帝后,先封長子玄囂於保定東邊到滄州海濱一帶,為水神東海神天吳。後又帶少昊等越過太行山向晉北陝北一線開拓,以崑崙(五臺)為夏都,令少昊守於此,為山神陸吾。天吳水神在東海,陸吾山神在崑崙,從東海到西方陝北草原沙漠一線,這崑崙山和陸吾神居中,黃帝的子孫們共同監理經營著黃帝於神農氏末年衰世中奮起、修德振兵、統合民心、艱難百戰打下的這片天下。少昊後來隨著向西的開拓,又向西移駐下文的長留山並可能崩葬在那裡了,在崑崙山只留下陸吾神的形象。在政治軍事地位上來看,華夏著力開拓的是太行山以西,以東的大本營只要守成就行了,所以轉戰到西邊的次子少昊的地位顯得更重要一些,西邊的山西陝西天地更廣闊,資源更多,少昊系子孫也更強盛更活躍些,留下記載的更多些,如顓頊、老童、重黎、吳回、陸終、昆吾、金神蓐收、汾水神臺駘、鯀、舜、禹等,額頊更是直接繼承了黃帝的中央帝位。當然,長子太昊玄號系也不弱,實際二系子孫往四方都有遷移分佈,少昊繫有在東方的,太昊系也有去西方的,如帝嚳子實沈也被分封去了晉中(大夏),應該與少昊系的臺駘等合作開拓興建了晉中南陶寺古城。帝嚳另一子系周部也隨少昊系的夏部去了晉中南,帝嚳另一子系商部則沿太行東麓向南等等。史載“黃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總之黃帝這些子系以長子太昊系和次子少昊係為主,互相混搭合作向四方開拓,當然也會有些競爭與矛盾,黃帝各子系跟炎帝各子系間也是這種類似關係,共同構成華夏大集團政治主幹和各支幹,不斷向四方拓展,直到成為東亞大地最強大政治集團。這種成功的例子,後世最為相似的,一是周初文王武王周公對各子系及姻親的戰略分封安排,二是蒙古成吉思汗對諸子的戰略分封安排。而其他各王朝的分封就不算成功了,西漢的分封還算好些,所以西漢滅亡後還能由支系光武帝劉秀中興復國,其他多數很失敗,原因多就是對子孫過於溺愛,不願將其分封到邊疆及以外荒遠陌生地區去艱難開拓受苦,多數分封到富裕地區或乾脆滯留京城享一輩子清福死於安樂。另一些王朝甚至因為害怕分到外面的支系過於強大會造中央的反、奪中央的權,所以不分封,如秦、清,或者就算分封也不敢給軍權如宋、明中後期,總之各有利弊。但開放式分封顯然是能擴大總的蛋糕的,西方近代全球殖民,顯然是明白了開放式分封的好處,放開有能力的國民甚至罪犯去全球探險商貿軍事開拓,誰打下哪裡就分給誰好處,雖然極度血腥不人道,但不能不說成果巨大,西方至今還在吃這種血腥紅利。

五臺山的河流,東西南北流的都有,除東北部的為大沙河支流外,餘皆滹沱河支流,所以《大荒西經)中說“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環之”的弱水應該就指滹沱河。

河水出焉,而南流東注於無達。赤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汜(fan)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醜塗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於大[木於](yu)。是多怪鳥獸。

南流的河水可能指清水河,西流的黑水可能指峨河,西南流的洋水可能指濾陽河,東南流的赤水可能指大沙河(派水泜水?瓜水)的支流阜平縣龍泉關河,前文峚山丹水就是大沙河的另一支流下關河。

特別指出:崑崙丘並非現今西北祁連山脈、崑崙山脈、天山山脈等超大型山脈,這裡的這些河也只是本地區環繞五臺山的一些中小河流,只能在縣級小地圖上才能看清些,那些拿著全國或省級甚至全球大地圖跑到大西北甚至域外中亞西亞非洲去找崑崙等山和河海等等是不對的。現在大西北的長達數千裡的崑崙山脈也只是漢武帝開拓西域後自以為是命名的,絕非上古華夏五帝時代的崑崙之丘,應該是因為保定華夏大本營在夏啟自立後瓦解、各部四散自謀生路,遷移不定,所以到商以後絕大多數人就搞不清崑崙之丘等許多上古地名的具體位置了,只知道在西北方,而具體位置只能瞎猜測了,越到後來隨著中央王朝疆域的擴大,地理視野也擴大,越向西北找去了,越找越往西,現代甚至有專家學者找到非洲、歐洲去了,雖很新奇吸引眼球,但太失真,筆者反倒感到無啥意義,把上古華夏列祖們太過誇大神話,反倒越荒誕虛無化了,反倒使人懷疑其真實存在過。

作者還記載了崑崙丘的一些草木鳥獸,略。本人研究的重點是確定人物、事件和地點,對於經中的草木鳥獸,多不重要,也因為許多都已滅絕不可考了,所以多不做重點研究探討,只對其中少數做些論述。

Tags:黃帝崑崙五臺山分封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