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巢湖的隱患:“長江魚庫”散財70年,淤泥引發“營養危機”?

由 牧海 發表于 旅遊2021-11-03

簡介目前,巢湖已達到劣V類水質,湖西部的汙染程度尤其嚴重,已處於中度富營養狀態

朱家角周邊我什麼好玩的

巢湖是我國第五大淡水湖泊,集水區地跨巢湖市、合肥市2市5縣,盛產青、草、鰱、鱅、鮊等十餘種魚類,銀魚、白蝦、湖蟹更是被譽為“巢湖三鮮”。在建立湖閘之前,巢湖與長江活水相連,當時水質優良,漁業資源豐富,是當地出了名的魚倉、魚庫。

巢湖的隱患:“長江魚庫”散財70年,淤泥引發“營養危機”?

據《安徽實業雜誌》記載:安徽省的巢湖天然魚蝦產量高,資源頗為豐富。早在1919年時,巢縣的漁民人數就達到了8290人,分佈在巢湖之濱,靠傳統捕撈在水中求財。到了2009年,巢湖的大型漁船越來越多,統計數量為1337艘,小型漁船另有2192條,專業的捕撈漁民共有10322人。

水中求財70年,巢湖的“魚倉”有多豐富?

巢湖位於安徽省中部,常年水域面積為780平方公里,東西長約54km,南北長約21km。巢湖水面廣闊,餌料富足,但平均水深只有2。89米,屬於淺水湖泊。

湖水較淺,最大的優勢是能夠充分利用光熱資源,透光性好,水溫上升速度快,微藻、枝角類等浮游生物容易大量繁殖,為魚蝦提供了充足的餌料。

巢湖的隱患:“長江魚庫”散財70年,淤泥引發“營養危機”?

經調查,巢湖的浮游植物種類多達70種,以矽藻、藍藻為優勢種,高等維管束植物有50種,覆蓋面積3400h㎡,其中蘆葦的面積最大。對漁民來說,湖區中的魚蝦才是關心物件,巢湖中魚類共發現有

94種

,蝦類有

8種

,湖鱭、白蝦、銀魚、鯉鯽是財富之源,為一代又一代的漁民帶來了可觀、穩定的收入。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大力鼓勵農民發展生產,巢湖漁民紛紛響應,加大了捕撈力度,漁業產量也得以提高。在1952年,巢湖中年產鮮魚3500噸,1957年增加到4000噸,1989年進一步增加到6541噸。到了2009年,漁獲產量再創新高,1。8萬噸產量重新整理了往年紀錄,比1952年漁獲量的5倍還要多。

巢湖的隱患:“長江魚庫”散財70年,淤泥引發“營養危機”?

巢湖毛刀魚

巢湖的高產看似容易,其實不然。如果沒有資源保護,以巢湖的體量來看,很難達到上萬噸的產量。事實上,早在1979年安徽省就成立了巢湖漁業管理委員會,此後又設立了總面積80平方公里的禁漁區,每年配套實施6~7個月的禁漁期。

根據《巢湖管理辦法》,在禁漁期間除了銀魚等少數品種外,其他生產捕撈一律嚴格禁止。銀魚是一年生物種,即便不組織漁民捕撈,也會“老死”在湖中,一來汙染了水質,二來造成了資源浪費,因此適度捕撈利大於弊。值得稱讚的是,巢湖管理局還嚴格規定了捕撈工具、網眼大小,以防止對其他魚類造成傷害。

巢湖的困擾

不得不承認,巢湖的漁業管理確實可圈可點。過度捕撈是長江流域的一個“老大難”問題,但相比之下,巢湖的表現還算堅挺。在2016~2018年,巢湖漁業產量整體呈下降趨勢,但降幅並未達到折半程度,比如銀魚從618噸下降到567噸,湖蝦從4094噸下降到3443噸。

巢湖的隱患:“長江魚庫”散財70年,淤泥引發“營養危機”?

為響應長江十年禁漁的號召,巢湖也全面推行禁漁、退捕,湖面上再也看不到密密麻麻的漁網、漁船。到2030年,湖區的生態資源將再上一個臺階。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軒一語道破:“

巢湖休漁不但保住了魚,也保住了水,保住了生態

”。

巢湖禁漁意味頗深,休漁也是為了給生態治理讓路。巢湖是淺水湖,湖底的淤泥很容易受到風浪以及水流的擾動,從而處於膠狀懸浮狀態。數十公分厚的淤泥懸浮在水中會形成大面積的黑水團,嚴重汙染水質,這是湖中氮磷含量較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巢湖的隱患:“長江魚庫”散財70年,淤泥引發“營養危機”?

上世紀80年代,巢湖的氮磷指標就已經超標,湖區常年爆發大面積的藍藻水華。表面上,始作俑者似乎是

銅綠微囊藻、螺旋藻、魚腥藻

等有害藻類,事實上卻是居高不下的

氮磷和有機質

。這背後,人為因素難辭其咎。

巢湖的隱患:“長江魚庫”散財70年,淤泥引發“營養危機”?

巢湖和太湖、滇池被稱為“三湖”,是全國的重點治理物件。但三湖水質長期惡化,汙染反彈嚴重,想要改善絕非易事。目前,巢湖已達到

劣V類水質

湖西部

的汙染程度尤其嚴重,已處於

中度富營養狀態

2021年7月16日,錢瑞、彭福利等學者在《湖泊科學》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巢湖水華的研究文章。結合2018~2019年的資料,研究人員指出:巢湖水華的綜合風險指數呈現出

西高東低、北高南低

的格局,6~10月是高發期。這一發現再次為巢湖的藍藻水華防控敲響了警鐘。

巢湖的“營養危機”是如何產生的?

淡水湖泊的富營養化,在我國乃至全球都是很常見的現象。巢湖的汙染來源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工業、生活汙染。

巢湖全流域工礦企業超過3000家,每年入湖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多達50萬噸,汙染負荷不容小覷。

巢湖的隱患:“長江魚庫”散財70年,淤泥引發“營養危機”?

其次是農業汙染。

據統計,巢湖全流域每年會消耗27萬噸的化肥,殘餘成分透過降雨、地表徑流等方式輸入到巢湖中,每年輸入氮源6000噸、磷源2800噸,同樣需要引起重視。

最後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

底部淤泥引起的內源汙染。

自巢湖閘修建後,水位雖然有所升高,但卻失去了與長江的聯絡,導致淨化能力變弱。湖區的環境也變得相對封閉,汙染物進多出少。湖周邊有30多條河流,不斷地輸入泥沙和有機質,導致巢湖的淤泥越積越厚。

巢湖的隱患:“長江魚庫”散財70年,淤泥引發“營養危機”?

經檢測,這些淤泥中含有豐富的有機質,表層淤泥的氮磷汙染更嚴重,

每公斤淤泥內含有860mg的總氮以及641mg的總磷

,源源不斷的向湖水中釋放氮磷,導致湖水混濁,水體呈黃褐色,透明度下降。

巢湖的隱患:“長江魚庫”散財70年,淤泥引發“營養危機”?

根據底泥釋放試驗結果可以推算出,湖底的淤泥每年會釋放10500噸的總氮以及380噸的總磷,分別佔入湖總量的40%和32%。由此可見,在誘發巢湖“營養病”的諸多因素中,淤泥絕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門戶。

巢湖的隱患:“長江魚庫”散財70年,淤泥引發“營養危機”?

湖底淤泥主要分佈在西北部,這裡也是水華暴發風險最高的區域。相關的河流主要有

派河、塘西河、十五里河、南淝河

,這幾條河流才是真正的“幕後黑手”,加大對河流的生態治理,提高入湖的水質才是治本之策。

巢湖的未來

關於巢湖尤其是湖西部的汙染整治,各項規劃也在有條不紊地執行當中。

《巢湖綜合治理綠色發展總體規劃(2018年~2035年)》

明確提出:要在2035年之前,將巢湖的水質實現根本性好轉,到了本世紀中葉,美麗巢湖的目標將成為現實。

巢湖的隱患:“長江魚庫”散財70年,淤泥引發“營養危機”?

《規劃》對南淝河、十五里河等重汙染河流也下了“狠手”,河口清淤工作已經提上日程。未來16年內,巢湖的清淤量目標達到

2640萬m³

,平均每年要挖掉165萬m³淤泥,清淤範圍涉及48平方公里。另外,巢湖藍藻水華的

監測預警系統

也在構建、完善當中,將來有望在微囊藻爆發之前就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

相信隨著各項生態修復規劃的有序落地,巢湖的藍藻水華問題終將能得到有效解決。當然,這也不是一年兩年就能收到成效的任務,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努力!

Tags:巢湖淤泥汙染水華捕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