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臨海河頭鎮:吹好“雙簧管”繪就“五美圖”

由 浙江日報 發表于 旅遊2021-10-16

簡介“我們將進一步鞏固提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成果,並以此作為契機,補齊小城鎮功能設施短板,突出清雅小鎮特色風貌,深入文旅融合,創新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省級農業特色型美麗城鎮建設樣板,使河頭成為紅色旅遊勝地、綠色山水寶地、全域美麗高地、千年文化基

羊巖山有車直達山頂嗎

很難用一個詞去概括臨海河頭鎮的美——

春天,這裡有被柳枝喚醒的十三羅溪;夏天,這裡有古老蔥翠的福泉寺;秋天,這裡的葡萄藤下結出紫色的“燈籠”;冬天,羊巖漫山茶葉尖上的銀霜讓人沉醉。

羊巖山茶場、非遺大石車燈、大石饅頭和香飄飄的大石垂面,都是河頭鎮的關鍵詞。但怎麼用好河頭鎮的美,做好美麗經濟的大文章?這是一道擺在河頭鎮面前的“論述題”。

“我們將進一步鞏固提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成果,並以此作為契機,補齊小城鎮功能設施短板,突出清雅小鎮特色風貌,深入文旅融合,創新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省級農業特色型美麗城鎮建設樣板,使河頭成為紅色旅遊勝地、綠色山水寶地、全域美麗高地、千年文化基地。”鎮黨委書記蔣科向筆者這樣描述河頭鎮的定位。

臨海河頭鎮:吹好“雙簧管”繪就“五美圖”

疑是仙境落人間 鄭林溪 攝

打造“五美”城鎮 農業旅遊“串珠成鏈”

春色正濃,筆者隨車去往羊巖山茶場,在寬10餘米的盤山公路上行駛了幾十分鐘到了山頂的茶場,放眼望去,是層層疊翠的茶樹,好一派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

河頭鎮城建辦主任張新偉對河頭鎮的旅遊資源如數家珍:羊巖茶場被列入了財政部現代科技示範場建設專案,是全國最大的無公害綠茶生產基地,“羊巖山”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大石葡萄”榮獲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浙江省著名商標,透過國家級綠色農產品認證。五景葡萄專業合作社的“五景曉峰”商標成為臨海市首件小微企業浙江省著名商標……

如何將這些品牌影響力轉換成實踐“兩山理論”的發展動能?一條農業旅遊路線正在鋪展中,由始豐溪溼地公園、鸛溪公園、殿前古村落、農耕文化創藝創業中心、羊巖茶文化園等組合而成。

“按照美麗城鎮‘五美’和‘十個一’的要求,以做優環境,做精作品和做足特色為目標,以補短板、打造精品線路、突出人文特色等為基本原則,做亮重要節點和重要建築,在建設‘十個一’標誌性工程——兩道+兩網+四體系基礎上,形成農業+文化+旅遊的發展模式,加快河頭清雅小鎮發展,打造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河頭鎮常務副鎮長陳文賢說。

臨海河頭鎮:吹好“雙簧管”繪就“五美圖”

霧滿山村 馮貽祝 攝

河頭鎮打造農業旅遊線,做好“五美”就是串珠成鏈的那根線。

“環境美主要推進鎮區背街小巷的全面整治和美麗庭院建設;生活美在於推進三項建設,一是停車場建設,二是鄰里中心建設,三是小商品改造;產業美為支撐,作為農業特色鎮,重點加強農業相關專案的建設如農業農耕創業創意中心和農產品集散市場,羊巖茶場和田園景觀創意建設;人文美是靈魂,挖掘文化資源,講好小鎮故事,提升核心競爭力。治理美是保障,建立黨員加長效管理機制,切實提高管理水平和提升居民文明素質。”陳文賢說,目前當地政府正在補齊這個短板。為此,該鎮著力於街區整治全覆蓋,綠化景觀提升,廊道(兩條河道)美化,始豐溪溼地公園的打造(生態),突出河頭鎮的生態山水格局。

一張建設“環境美”的預算表,很能說明問題:

鎮區街道將提升最佳化,鎮裡計劃斥資1200萬元,重點在立面整治、背街小巷改造和綠化景觀提升等,立面整治考慮分類分段整治,背街小巷改造主要解決缺少硬體設施,現狀髒亂差等問題;綠化主要考慮綠化特色,入口至羊巖線路重點考慮;

投入資金600萬元綜合整治始豐溪溼地公園,拓展生態空間,引進汽車基地,拓展訓練基地,打造網紅景點;

將投資200萬元對觀嶺頭山景觀提升,重要的觀景平臺和視線對焦點;

將投資200萬元對十三羅溪人行景觀橋及現狀橋樑改造。

臨海河頭鎮:吹好“雙簧管”繪就“五美圖”

山路彎彎上羊巖 龐釗傑 攝

吹好古建遊與紅色遊“雙簧管”

當日午後,筆者沿著鎮區往南走,眼前呈現一片古樹林,佔地6畝左右,在古樹群的後面,隱藏著一個古村,這個村子叫殿前村。村中,朱氏宗祠一側依著一座別具一格的“裙樓”——鐘樓,有五層高,遠看形如方糕,層層疊加。

殿前村和下灣村同被列為國家級傳統村落。

據記載,殿前村原先有一座叫三寶殿的古寺廟,因村子位於殿的前面,故而得名。村民以朱姓為多,除此,還有羅、梁、唐、翁、沈等大姓。據稱,朱氏先祖於南宋嘉定年間遷居此地,延續已有800多年。

隨後,筆者來到下灣村。整個村莊坐北朝南,在山坳灣裡,舊築石城,東接翠微山,長達400米,開四城門便於出入,古人用來防禦外敵。據介紹,該村在南宋嘉熙四年間就已初步形成,舊時建有拱辰樓、翠玉樓、寶善樓、迎瑞樓、師儉樓、吉祥樓、萃德樓、滋德樓,古色古香的氣息濃郁。此外,還有三透屋、葉氏宗祠、吉祥樓等古建築都很有看點。

除了古建以外,近年來,紅色旅遊也成為一種河頭鎮的一張新名篇。鎮上有兩個紅色旅遊村,分別叫巖坑村與姚宅村。

姚宅村的座紅色紀念館佔地面積885平方米,展館採用仿古四合院形式,由館舍主體及周邊綠化、遊步道等配套設施組成。展館共分為序廳、沙盤廳、主展廳、緬懷廳、宣誓廳等,館內史料全面記述了大石地區黨組織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革命歷程。

位於河頭鎮西北部的巖坑村,背靠海拔887米的赤峰山,赤峰溪穿村而流,使村莊形成自然的南北兩岸。筆者瞭解到,2011年6月24日,巖坑村革命活動紀念室落成儀式隆重舉行,巖坑成為台州市首家擁有村級革命紀念室的村子。

“我們要吹好古建遊與紅色遊的‘雙簧管’,把旅遊這場大戲盤活。”河頭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黨委、政府針對河頭現有旅遊資源進行反覆研究,決定深入梳理紅色脈絡,並結合基層黨建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將河頭打造為以紅色旅遊為核心的旅遊小鎮。“接下來,我們將以展旗、入味、成角、傳物、說事、言志、遠行等7方面為切入口,持續做好紅色旅遊提升工作。”

Tags:河頭打造茶場整治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