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有關粵語歷史的一些事 本地人介紹本地話

由 落日餘暉盼朝陽 發表于 旅遊2021-10-07

簡介(圖四:現南越王博物館的金鏤玉衣)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時期,許許多多中原地區的人忍受不了外面野蠻民族的侵略,紛紛南下,這時候的珠璣巷已經趨於飽和,中原人為了逃命和生存,往更南的方向走,就到了現在的珠三角地區,魏晉南北朝是士族統治的朝代

廣東話對不起怎麼講

導語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粵語,是珠三角地區最明顯的特徵,香港、澳門將粵語作為官方語言。筆者生活的地區平時都是以粵語交流。更早期,宋朝在廣州建立市舶司,粵語也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標誌,到清朝,只有廣州十三行作為對外視窗。廣府人多出去南洋、北美做勞工和經商,許許多多廣府人聚齊起來形成了一條條的華人街。直到現在,粵語還是海外流行的語言,北美中是第三大流行語言、大洋洲也是流行語言中排行前四的。

有關粵語歷史的一些事 本地人介紹本地話

(圖一:廣東叫canton 是外國人根據粵

筆者就讀的學校,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出乎意料的,他們都對粵語有著濃厚的興趣,筆者的學校還專門開設粵語學習的課程。去年流行的《野狼disco》中,有著帶著東北腔獨特的粵語唱法。原來全國人民還對粵語有著這麼濃厚的興趣,這也是筆者想都沒想到的,這裡,作為廣府人的筆者簡略地介紹一下粵語。

粵語的發展軌跡

粵語是現在被認為是儲存古漢語最多的語言,關於這個論斷,有兩個說法。第一個說法,粵語是春秋戰國時期百越人遺留的東西。百越人長期統治嶺南,當時的南粵也有很多的遺存。

有關粵語歷史的一些事 本地人介紹本地話

(圖二:當時的百越地區)

第二個說法,是有關中原的雅言。傳說秦始皇統一華夏,率領軍隊一直南下,當時南方還沒有現在的人怎麼多,構成的阻力相當小,秦始皇軍隊一直順利挺進,接連攻破了廣東、廣西,將這兩個地區設為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有關粵語歷史的一些事 本地人介紹本地話

(圖三:秦始皇統治時期的廣東)

廣東、廣西這兩個地區距離中原地區這麼遠,當時也沒有京廣線,士兵都不能坐高鐵回來啊,他們很多都是年輕的小夥子,南方人少找不著配偶,怎麼辦呢?秦始皇有辦法,他將中原年輕單身女子、寡婦1萬5千人送至兩廣地區,含蓄的說是

"為軍官士兵補衣服"

。朝廷還將自己最討厭的人群—商人、被貶的官員放逐南方邊陲,這樣就不會影響

"重農抑商"

政策了。

秦漢時期,遷去嶺南地區的人相對沒有這麼多,也沒有遷移到現在的珠三角地區。縱觀嶺南地形,中原地區大多是華北平原,路途平坦好走,到了江南地區,就很多丘陵了,翻過一座又一座的小山,很多人已經筋疲力盡,轉眼到進入廣東了,行程應該不會太累太煩了吧!沒想到眼前的南嶺澆滅了他們的夢想,南嶺十分陡峭,必須手腳並用,爬上山後才可以慢慢下來,真正到廣東。這些移民很多都在今廣東韶關南雄安家,這裡有個著名的景點——-珠璣巷,是許多廣府人祖先的故鄉。

這時候,由於朝廷管理的問題,管轄南海郡的趙佗吞併了桂林郡,組成了南越國,定都廣州。他來自中原,為了獲得群眾們的信任,他主動迎娶當地女子為妻、順應百越地區

"短髮紋身"

的習俗,不干預當時土著流行的音樂和製造業。他很多做法都仿照了中原地區,例如設定郡縣、死後像中山靖王一樣身穿金鏤玉衣下葬……為當地尚處於蠻荒時代的人們帶來了中原文明的滋養。他善於教化群眾,將孔夫子的儒家經典以雅言的方式講授給老百姓,雅言和當時的兩廣語言融合發展,漸漸形成了如今粵語的雛形。

有關粵語歷史的一些事 本地人介紹本地話

(圖四:現南越王博物館的金鏤玉衣)

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時期,許許多多中原地區的人忍受不了外面野蠻民族的侵略,紛紛南下,這時候的珠璣巷已經趨於飽和,中原人為了逃命和生存,往更南的方向走,就到了現在的珠三角地區,魏晉南北朝是士族統治的朝代。來自中原地區計程車族,逐漸左右了嶺南地區的方方面面,這時候的粵語,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有關粵語歷史的一些事 本地人介紹本地話

(圖五:廣州是海上貿易重要的地區)

粵語在唐宋元明清時期多與海上的貿易聯絡起來,結合了許多地方的習慣,形成我們現在講的粵語。

粵語真的是古代的漢語嗎

珠三角地區的人普遍很遺憾當初孫中山先生的決策,中華民國選擇的方言中,廣東話僅僅一票落後於北京話。其實,筆者後來觀看了用古漢語閱讀的影片,發現以前的古漢語更像是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對捲舌的要求很高,要不是有字幕,筆者都不知道在說什麼。

直至中古漢語、近古漢語才有些和現在的普通話相像的地方。比如拿唐詩《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引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中的

"秋"、"流"、"州"

字與現代流行普通話口音十分像,而僅有

"峽"

字才像今天粵語的讀法。

有關粵語歷史的一些事 本地人介紹本地話

(圖六:廣韻)

然而,筆者在平時粵語的表達中,還是發現了與古代漢語相似的地方。筆者以宋代出版的韻律書《廣韻》為例,中古音的聲母有36個,粵語只有12個,遠遠小於吳語系中溫州話的29個。上面筆者提到聽古漢語就像現在的外國諸多語系,是的,古漢語有很多的濁音,對舌頭的靈敏度要求很高,北京話裡面的“chi”、“shi”、“ri”中還保留著大量的捲舌,而到了粵語裡面,全部都演化為清子音,“吃”這個字變成“se”、“是”這個字變成“系”、“日”這個字變成“yig”。所以說,粵語就像是“太公分豬肉”一樣,是古漢語這個祖先分給後代的一份豬肉,和吳語系、贛語系、湘語系、閩南語系一樣,粵語是不是完全相等於古漢語,是搭不上邊的。

有關粵語歷史的一些事 本地人介紹本地話

(圖七:廣東話的發音參照表)

粵語很多個說法是用這個讀起來很順暢,其實也不全是。廣東珠三角地區和中央的聯絡從古就很弱,除了扮演接受流放官員,唐以後是海上貿易的身份,很多時候都是算是忽略的。太遠了,古代交通並沒有現在這麼發達。

不過多虧了這些貶謫官員,帶給廣東這些優秀的資源。其實廣東日常用語保留了相當的古漢語成分,比如說文言文句式,用現在的普通話說,

"請把勺子給我"

,而粵語

"給個勺子我"

"現在好晚了都"

有關粵語的好玩諺語

這裡筆者向大家介紹一下自1900前流行到現在,的盞鬼粵語。當有一個人向他朋友說起以前對不起的事情時,我們除了表達“是嗎,我都不記得了。”還可以說“咸豐年間的事情了,我怎麼記得起來?”相傳廣州在咸豐年間,曾經發生過一次毀滅性的洪災,當時很多人都吃不上飯,後來民生恢復,人們就把這個典故用上,來說明這是過去很久的事情,我們都忘記了。

有關粵語歷史的一些事 本地人介紹本地話

(圖八:很多外地人是從周星馳電影瞭解

還有一句:

"真是吃龍肉都沒味啊!"

。我們國家以前是封建國家,國家最大的皇帝享有最好的東西,相當於“龍”的待遇。而“龍肉”,就是皇帝享有最好東西的代稱,如果你心情很不好,什麼都打不起精神,又不想爆粗,你可以用粵語說:

"真系食龍肉都某沒啊。"

最後一個,是

"阿茂做餅,沒有那樣做那樣"

。傳說廣州西關有個做餅的師傅,他做的餅賣得很好,很多人過來買,當他知道餅賣完後,馬上回去做,新鮮拿出來給顧客。這個故事引出來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有創新精神,將本來沒有的東西發明出來,例如近代很多發明創造,電話、電視、電燈等的東西。第二個意思是埋怨別人多管閒事,本來不關你事的便要過來插一腳。

結語

九州大地人傑地靈,孕育了許多地域性的文化,這些文化都是中華文明的瑰寶。長年累月的沉澱,粵語已經成為我國優秀文化的組成。

有關粵語歷史的一些事 本地人介紹本地話

(圖九:粵語好玩解釋)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價值。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文化被沖淡、被埋棄,現在筆者周圍湧現很多父母是本地人,但是不會教小孩子講本地話,令筆者倍感悲哀。其實到筆者這一代,粵語已經消亡得差不多了,筆者很多粵語歇後語都要問長輩才知道。珠三角地區隨著眾多外地人的湧入,不同文化相互衝擊,粵語留下來的遺存已經很少。

粵語的成長離不開大背景,離不開歷史的沉澱,很多優秀的歷史文化,總能穿越時空,閃現自己的價值,歷久彌新。面對這樣的大環境下,筆者希望,筆者在有生之年能為粵語的發展盡一份力,希望粵語永遠長青。

Tags:粵語古漢語筆者很多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