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北京古稱燕國,因彩玉得名,反映玉石崇拜

由 文化地名 發表于 旅遊2021-10-02

簡介《山海經》說燕山“多嬰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聖水》稱大防嶺(今大房山)以東的玉石山“多珉玉、燕石,故以玉石名之”

燕山的燕是什麼意思

原創

牛汝辰

《北次三經》說:“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嬰石,燕水出焉,東流注於河。”(《山海經》卷3《北次三經》)這裡的“燕山”,並不是今天橫亙在北京以北的燕山山脈。

北京古稱燕國,因彩玉得名,反映玉石崇拜

西周初年,召公奭的封國稱為“燕”。《史記正義》引徐才《宗國都城記》:“地在燕山之野,故國取名焉。”這就是說,燕國是因為地處燕山腳下的原野而得名。晚近時期的考古發掘已經證實,燕國的都城在今房山區董家林。這樣,其據以命名的“燕山”只能是董家林西邊的“大房山”一帶山脈。

在召公奭的時代,燕國都城與今天的燕山之間,隔著另一個封國“薊”,燕國也沒有以薊國北邊的山脈為名的道理。大約在西周晚期,弱小的薊國被強大的燕國所滅,燕國的都城北移到薊國的都城“薊城”。伴隨著這個“鳩佔鵲巢”的過程,作為“燕國”語源的“燕山”也被轉移到了“薊城”之北,也就是今天的燕山山脈。“燕水”源出燕山,指今出於大房山的大石河及其支流,今大石河又稱琉璃河,琉璃河古稱聖水,“燕山”之“燕”讀做yān,其語義和現代常用的“燕子”之“燕”(yàn)不同。

北京古稱燕國,因彩玉得名,反映玉石崇拜

《山海經》說燕山“多嬰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聖水》稱大防嶺(今大房山)以東的玉石山“多珉玉、燕石,故以玉石名之”。“嬰石”是一種像玉的石頭,石上的紋理往往具有赤、黃、白、黑等顏色的光彩。

出產“燕石”的山嶺叫作“燕山”,“燕山之野”的封國叫作“燕國”,“燕石—燕山—燕國”形成語源遞進關係。

“燕”可能是上古部族名稱。在甲骨文中有一“妟”字,是方國的名稱,這個方國應該是古燕國。在金文中,“燕”寫作“郾”或“匽”,稱為“匽”“郾王”,由此可知,燕國即“郾國”。《說文》:“匽,匿也,妟聲。”“妟,安也,從日、女。”一般認為,“匽”“燕”同義。“匽國”“妟國”指的是西周以前的古燕國。西周以後的所傳文獻中燕國的“燕”字均作“燕”。“匽”為“燕”的假借字。召公被封於燕之後,以地名為國號,沿用俗稱,將自己所建的國家稱為“燕國”。

“燕”作為玉石,命名北京城,可能緣於早期先民的玉石崇拜。以石頭為藥的信仰是源於古代人對石頭的巫術信仰,他們相信石頭裡麵包藏著神秘威靈。一方面能夠對人類產生保護作用,所以他們在身上佩戴一些特殊的石頭作為自己的護身符,另一方面他們相信具有神秘威力的石頭能夠治癒人們身上的疾病。

北京古稱燕國,因彩玉得名,反映玉石崇拜

《山海經》中有許多關於石與玉的記載,玉也就是“石之美者”,是一種特殊的石頭。在寶石或玉成為人類的裝飾品以前,是被當作信仰的物件作為護身符用的。

中國的玉與古代中國的文化有極密切的關係。《禮記》說:“古之君必佩玉。”君子佩玉是為了“以御不祥”(《山海經·南山經》);君子以外,古時的皇帝也佩帶特別的玉,皇帝所佩帶的是玄與白玉。

版權所有,歡迎關注

Tags:燕國燕山石頭山海經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