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1851 年倫敦萬國博覽會 --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確立

由 股票形勢分析 發表于 旅遊2021-07-05

簡介倫敦萬國博覽會向全世界宣告英國進入了工業時代,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也是最強的國家

萬國建築博覽會在哪裡

中國國家歷史

人民出版社《中國國家歷史》連續出版物唯一官方號昨天 18:41

本文系中國國家歷史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絡小編微訊號zggjls01,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時至今日,世界博覽會已經發展成為展示人類文明的國際盛會,見證著時代的進步和人類的智慧。

1851 年5 月1 日這一天,倫敦海德公園人聲鼎沸,樂聲陣陣, 公園內一座晶瑩剔透的“水晶宮”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盡顯雄偉, 所有的英國人都為其感到無比榮耀與自豪。維多利亞女王和她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正在前往公園的路上,他們將赴一場規模空前的聚會——倫敦萬國博覽會。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國際博覽會,也是英國進一步確立工業強國地位的機會。

在“水晶宮”舉辦的萬國博覽會

由於博覽會是在被稱為“水晶宮”的展覽館中舉行,因此又被稱為“水晶宮世界博覽會”。作為東道主的英國是當時世界工業革命的領導者,這次博覽會儼然成為其工業革命成果的大檢閱,“日不落帝國” 在自己搭建的國際舞臺上技冠群雄,出盡風頭。

在當時,英國僅佔全世界陸地面積的0。2%,人口也只有1000 多萬。這樣一個小小的島國能夠成功舉辦國際性博覽會,與其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工業實力是密不可分的。英國工業革命始於18 世紀中葉, 19 世紀40 年代,英國開始機械化生產模式,標誌著工業革命的完成。19 世紀五六十年代,英國工業進入高速發展期,主要工業指標在世界上遙遙領先:重工業方面,1850 年,英國生產世界上40% 的機器、2/3 的煤;生鐵產量早在1848 年就超過了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輕工業方面,英國紡織業迅速發展,幾乎消耗了全球棉產量的一半。交通運輸業方面,鐵路建設進入大發展時期,形成了密佈全國的鐵路網;輪船製造業迅速發展,壟斷了國際航運。對外貿易方面,貿易量獨佔世界商業的1/5,製成品貿易的2/5。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 年)中期,英國國民生產總值高達5。23 億英鎊。作為世界各國工業品的主要供應者,英國取得世界工業霸主的地位,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

1851 年倫敦萬國博覽會是由阿爾伯特親王發起並親自組織的。阿爾伯特親王是德國人,1840 年與維多利亞女王結婚。起初,出於對德國人的敵視,英國議會反對他擔任任何政治職務,甚至將其年金從傳統的五萬英鎊降低到三萬英鎊。但阿爾伯特親王是一位具有自由主義思想和改革創新精神的人,他關注社會進步,主張廢除奴隸貿易,對科學和藝術在工業中的應用特別感興趣。

阿爾伯特親王

早在1851 年之前,英國就曾有過多次舉辦工業產品博覽會的經驗,但都僅限於國內。阿爾伯特親王認為“藝術和工業創作是全世界的共有財產”,所以提出“博覽會必須是國際性的, 必須包含國外產品”的設想。他的想法得到維多利亞女王的大力支援, 女王首創透過外交途徑邀請其他國家來參加博覽會的方式。法國總統第一個對舉辦博覽會的提議表示接受,其他歐洲國家也相繼響應。正是在英國強大的號召力之下,來自世界各地的展品源源不斷地抵達倫敦。1851 年倫敦萬國博覽會吸引了25 個國家及15 個英國殖民地參展, 展品分為四類,共十多萬件。

舉辦萬國博覽會起初在英國國內引發很多爭議。一些保守派人士擔心大量的遊客聚集可能會導致社會混亂,甚至革命暴動;一些人則反對在海德公園建造展覽館,他們擔心會對公園的環境和樹木造成無可挽回的破壞。此外,由於時間緊張,資金困難也成為博覽會面臨的重要問題。為此,1850 年1 月,英國政府專門為博覽會建立皇家委員會,該委員會由阿爾伯特親王主持,成員包括一部分活躍在公共服務領域的傑出人士。委員會的工作重心就是宣傳博覽會的主旨和計劃, 籌集展會資金,尋找參展商和展品,以達到教育大眾的目的。英國政府透過演說、發放傳單、舉辦宴會和個人呼籲等方式,宣揚舉辦博覽會對國家榮譽和地方名聲的重要意義。大眾的積極性和熱情被調動起來,博覽會的捐助情況也有所改觀: 鐵路承造商薩穆爾·皮託捐贈5000 英鎊,女王和王儲各捐贈1500 英鎊, 隨後,更多的資金開始注入,其中不乏來自普通民眾的積蓄。

就在委員會為博覽會展館的設計和建造問題一籌莫展時,約瑟夫·帕克斯頓別具匠心的“水晶宮”方案脫穎而出,獲得了公眾和建築委員會的好評和認可,展館的設計和建造問題隨之解決。帕克斯頓出身農家,沒有受過任何正規的教育,但由於勤奮和好學,他從一名園丁成長為享有盛名的設計師。帕克斯頓設計的“水晶宮”, 是受王蓮葉子背面呈環形縱橫交錯脈絡的啟發,展館設計用鐵欄和木製拱肋為結構,用玻璃作為牆面,通體透明。“水晶宮”從奠基到竣工僅用了9 個月的時間,建成後一鳴驚人,令人歎為觀止。其全長563 米,寬138 米,高33 米,建築面積約9。2 萬平方米;只用鐵、木頭、玻璃三種材料,各面只顯示鐵架和玻璃,沒有多餘的裝飾,總共使用了超過4500 噸的鋼材、30 萬塊玻璃和1。7 萬立方米的木材。建成後的“水晶宮”成為無與倫比的建築奇蹟,而其背後展示的正是英國強大的工業力量。

萬國博覽會會場外景

“水晶宮”以中間的拱形為分界,東部屬於外國展品區,西部為英國及其殖民地展區。博覽會展出了英國各種機械發明和先進的工業品, 如高效的農業機械、印刷機械、自動鏈式精紡機、大功率蒸汽機、高速汽輪船、氣壓機、起重機、機床以及先進的鍊鋼法、隧道和橋樑模型等。“水晶宮”的西北角埋有動力裝置,使得許多展覽的機器都處於執行狀態,參觀者可以直接目睹機器生產的過程。此外,博覽會還展出了很多工藝美術設計品,比如美妙絕倫的金銀器、繁花似錦的緞帶、鑲滿珍珠的首飾盒……博覽會的外國展區也是絢麗多彩、魅力十足:印度展區的大金剛鑽石(重達186 克拉) 和大象標本、中國展區的瓷器和刺繡屏風、土耳其展區的打獵武器和駱駝背鞍、美國展區的縫紉機和高效收割機……美輪美奐的“水晶宮” 內無處不新奇,參觀者沉迷其中,感受著工業革命帶來的輝煌奇蹟。

“水晶宮”設計圖紙

英國女王也對中國政府發出盛情邀請,但清政府對此不加重視, 沒有正式組團前往,英國政府退而求其次邀請中國商人出席。中國展區位於“水晶宮”側廊的南面,整個展區面積不大,展品大多是英國貿易委員會收集來的,包括上海榮記行的絲綢樣品、景德鎮制瓷原料、植物蠟、繡花屏風、珍珠和象牙雕刻、青銅器、鼻菸壺、茶葉、翡翠製品等。在萬國博覽會開幕式的油畫中,一位身穿清朝官服的中國人格外顯眼,他站在畫面前方靠左的顯著位置。據考證,這名中國人是當時停泊在泰晤士河畔的中國船“耆英號”上的廣東人,名叫希生,人稱“希生廣東老爺”。“耆英號”1848 年3 月抵達倫敦,船上有不少中國的工藝品,曾吸引了英國女王和狄更斯等名人前去參觀,萬國博覽會開幕當天,希生也被邀請出席。將中國人放在油畫的突出位置,目的是凸顯中國的參與,畫外之意是說萬國博覽會竟然吸引了不熱衷於國際交流的東方之國——中國的參與,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倫敦萬國博覽會向全世界宣告英國進入了工業時代,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也是最強的國家。這一天彷彿成為英國人的一次節日盛會,各個階層的民眾都興奮激動,維多利亞女王也受到感染,她在開幕式當晚的日記裡寫道:“今天是我們生活中最偉大、最光榮的一天。令我自豪又喜悅的是,我心愛的阿爾伯特與這一天永遠地聯絡在了一起,這一天令我心中充滿感激之情……海德公園裡人山人海,前所未有。出發時, 天空微微下著細雨。當我們到達‘水晶宮’前,太陽出來了,陽光照射在宏偉的大廈上面,每個國家的旗幟都在陽光下飄揚……這個宏偉的建築物裡面佈滿了各種展品和裝飾物,多麼神奇,多麼榮耀。每一個人都熱愛這一切。歡呼聲,每張臉上洋溢的笑容,還有我的丈夫, 這個和平節日的創造者,將來自天涯海角的藝術和工業品聯合起來。” 此後,維多利亞女王多次帶著孩子流連“水晶宮”,認真觀賞展品。

“水晶宮”內景

在倫敦萬國博覽會160 天的展期中,前來參觀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社會名流以及觀光者,多達630 多萬人次,這相當於當時英國人口的1/3。這樣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和遷移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博覽會帶來的收益相當可觀,淨賺18。6 萬英鎊,這筆款項後來被用於成立博物館和設立科學藝術獎勵基金。1851 年倫敦萬國博覽會取得巨大成功後,其他國家紛紛開始效仿,爭做世界博覽會的主辦國,國際上由此掀起了舉辦國際博覽會的熱潮。

阿爾伯特親王將1851 年倫敦博覽會上升為國際性博覽會,是一個劃時代的創舉。雖然博覽會的初衷是炫耀英國的工業成就,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此次博覽會打破了各國之間的封閉狀態,促進了工業革命的進一步發展,標誌著西方世界進入以工業文明為主導的新時代, 工業時代的技術交流、文明成果的展示、新生活理念的交流都成為國際舞臺上新的交流形式。時至今日,世界博覽會已經發展成為展示人類文明的國際盛會,見證著時代的進步和人類的智慧。

Tags:博覽會水晶宮萬國英國阿爾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