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美景攝影】莫高窟和千佛洞是一個地方嗎,戈壁灘是怎麼樣的情狀?

由 雲水喃 發表于 旅遊2021-06-26

簡介這些竄天楊,近似於白樺幹那樣的灰白,主幹也好次枝也罷,哪怕樹梢尖的那片綠葉,都是一律律的沖天而上,並且每一棵就是獨立立的一棵,一大群裡依然的姿態與精神都是孤傲獨立不羈,再也沒有人可以超得過茅盾的《白楊禮讚》裡描寫西北白楊的那段文字了:“那就

莫高窟和千佛洞是一個地方嗎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從蘭州出來,黃土滄涼與村頭屋後正開得好的粉的白的梨花桃花相映,因為它們,荒涼不再是孤獨的荒涼,孤寂不再是單調的孤寂,倒是這黃土壟間的粉白相間讓江南過來的我,著實的沒有想到。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蒼涼是預料裡的,4月鮮花相伴是額外的,倒省略了途中的些許孤單。

下午四點多的火車,凝視著夕陽西下,估摸著路程快到戈壁了吧,夜晚的戈壁灘是怎麼樣的情狀?留下的只有猜測…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天還沒有魚肚白就醒了,趁著大多數人還在睡著,簡單洗漱了,坐在窗前,等著戈壁灘上的日出,可惜這車是一直往西,只有車在拐彎裡可以瞄上一眼,雖然這樣,也不願再爬鋪上去,眼前的戈壁經過一夜的行駛已經完全真正的戈壁灘了,一望無盡處的還是和眼前的一個模樣,如果說區別,那也只有天邊盡頭處的隱約的低矮的山線了。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枯寂的低矮藤棘,叢叢蓬蓬的點綴在沙土石相間的戈壁上,這唯一的植物在無人煙的戈壁灘上恭敬而倔強的生存著。鹽鹼地上斑斑白點,那是從土裡風吹日曬析出來,裸露在地表,這樣的土地,哪還有多少植物與動物可以生存的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戈壁灘上現代化的火車站,這就是敦煌火車站給我的印象,建築現代,設施完善,候車室不輸於一些機場候機大廳,跟拉薩火車站一樣,車站本身就是一道風景,再看看東北的有些火車站,整個有些兒城裡和鄉下倒轉過來的差異。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敦煌火車站在城外還有十來公里,從出口出來,正對南的公路是去莫高窟,正對西的是去城裡,正對東的是和鐵路幾乎平行的去蘭州的公路。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如果選擇先進城,那麼到莫高窟還得回返,臨時決定在公路上攔去莫高窟的路車,去那裡也還有個十幾里路。攔了幾輛車都不停,後來一計程車停了下來,打聽了才知道,這裡一般不搭車,而且計程車也都有相應的載客規矩,城裡的送客到莫高窟就走並且不許帶回頭客,那裡還有一般計程車拉回城的客,真是浪費。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去莫高窟的路上跟司機談好,三天時間,去莫高窟,西千佛洞,鳴沙山,還有雅丹魔鬼城,400元,最後一天再送到火車站,價格真的是沒得說,是這麼多年來相較而言最最開心的低,而且師傅特別特別的好,兼做導遊不說,去魔鬼城的那天還帶了礦泉水什麼的,另外還幫我找了家條件不錯價格適中的酒店,超市夜市等的方位走法,詳細得很。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黃沙被風吹得跑起來,橫穿過一馬平川黃沙遍地中間的這條柏油馬路,遠遠的一線面東的沙山半腰,隱約可見一眼一眼的黑洞,接近中段的地方,陽光下一大片綠色的高大楊樹之間,莫高窟的大門就在那裡。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景區在執行的依然是淡季價80元,上午十點多的陽光在戈壁黃沙上顯得格外的通透和亮白,根本不是想象中的因為黃沙而混沌。山腳下是枯水季節裡乾涸了的党項河床,闊大的河床裡,同樣枯黃的蘆葦和一些沙漠植物還是去年冬天的模樣。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景區大門口斜對面是一座平頂橢圓狀的建築物,那裡是敦煌博物館和研究院,但是那裡不開門,還有一塊簡介石碑,上刻: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市東南鳴沙山東麓宕泉西岸,創建於前秦建元2年(366年),迄今儲存北京北魏西魏北固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歷時1000多年多種型別洞窟700多個,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木構窟簷5座。1900年於藏經洞發現兩晉至宋代經史子集各類古代文書40000餘件,集建築彩塑壁畫為一體的文化藝術寶庫。內內容涉及古代社會的藝術、歷史、經濟、文化、宗教、民族科技等領域具有珍貴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人類優秀的文化遺產。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關於敦煌,關於莫高窟,關於絲綢之路,關於王道士,關於1900年的那次歷史性的發現,以及後來世界性跨界的欺騙與掠奪,國內敦煌學家極盡辛苦的保護與研究,資料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不需要再拿來,只這一塊石碑已經道盡了莫高窟了總體。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沙漠裡的白楊和內地的從姿態精神風貌上都有很大的區別,這裡的又叫竄天楊,我想這應該是從它挺立孤傲高聳的姿態而來的,和內地白楊蓬蓬灑灑一棵就是那麼一大叢,楊樹葉嘩嘩的響,夏天微風從樹下走過,一派清涼的同時濃密的樹蔭下煞是舒服。這些竄天楊,近似於白樺幹那樣的灰白,主幹也好次枝也罷,哪怕樹梢尖的那片綠葉,都是一律律的沖天而上,並且每一棵就是獨立立的一棵,一大群裡依然的姿態與精神都是孤傲獨立不羈,再也沒有人可以超得過茅盾的《白楊禮讚》裡描寫西北白楊的那段文字了: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它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麼,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麼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就只覺得它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徵了北方的農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後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徵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如果說自己上學時學這篇文章還是自己教學生時的這篇文章時對這樣的白楊還沒有形象在裡面,有些畫面很難想象的話,現在,我,就站在這裡,站在沙漠裡的白楊面前,撫摸著它的枝幹,那略顯粗糙的樹皮,仰頭看它挺直枝杈間的正在漸漸往茂盛里長得新嫩綠葉,戈壁黃沙,這新綠,是如此的怡人。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莫高窟的象徵—那座多層紅色閣樓式飛簷翹角的大佛外閣與那道簡單的門樓熟悉的畫面出現在眼前時,知道,千里迢迢趕來要來崇拜了的莫高窟真正的就在眼前了,和想象裡有點兒不同的是從景區大門那到這裡要經過的那個大廣場,大廣場旁那些佛塔,還有這座石橋。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道兩邊幾棵巨粗的白楊之間,幾座潔白飛天雕塑掩映在樹蔭裡,姿容嬌好,舞姿優美,那是敦煌又一象徵—飛天反彈琵琶,敦煌城也將她作城市雕塑來著。穿過一片平整廣場,兩座巨大黑色香爐後面就是這座標誌性的巨型樓閣,從山腳一直到山頂,仰頭掉帽。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還沒到旅遊旺季,而且快正午,遊人很少,等了一會,幾拔散客湊在一起,景區講解員開始帶著我們轉這些石窟中開放了的其中十來個。講解員說,如果是旺季,遊人一次性參觀的石窟只有幾個,而且帶和說都很匆匆,畢竟每一個石窟經過了千年風沙,許多內室都變成了外室,有的石窟只有幾個平方,根本容納不了多少人,幾個大型石窟裡容量也有限,並且客流量大了,對窟裡的壁畫和塑像都是一種傷害,因為人少,講解員帶我們多走了一些。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面向遊客開放的石窟從南到北也就個二三十個樣,每一拔遊客根據分散情況及時間差會參觀不一樣的洞窟,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跟隨不同批的遊客參觀到更多不同編號的石窟。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我自己帶了小手電,並且知道進去參觀是不允許帶相機的,所以隨身帶了個小本子,你從哪裡參觀,參觀了哪些,憑大腦,根本記不住,特別我們這樣本來對這裡就不甚瞭解的人。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很認真的跟著講解員後聽,很認真的盡力記,很認真的拿了電筒在眾人離去後再看上幾眼。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真實的站在陰陰涼的石窟裡,那沉靜的一尊一尊的佛像,那精美絕倫的壁畫,那一千年的歷史在一壁裡讓你瀏覽,那些美麗的容顏,那微笑的嘴角,那飄飄欲仙的美妙,不是身臨其境,真的真的很難想象。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這些穿越了千年而來的佛顏後的世態炎涼,那樣生動而直接的呈現在牆壁上,歷史的蒼桑與佛的信仰,以及高超的技藝,想感嘆又不知從何說起…

來到這裡才知道自己的知識真的真的是太貧乏了,那些湧藏在眼裡的,想要敘述,才知道多麼的力不從心。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隔三岔五的從南到北參觀了大概了十來個石窟後,就算是到了盡頭了,沿著參觀通道到一個院子裡,小小四合院的幾間屋子裡呈列著一些佛經變文以及一些發掘出來的文物,還有文字解說,特別幾片貝葉經,歷經千年了,還依然字跡清晰。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從出口出來,陽光是那麼的烈,高大的白楊沉靜無語,留戀的又在一排石窟前走了一遍,拍了幾張它的外觀,還有幾幅裸露在窟簷上的壁畫,明知這些是仿的,不介意。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第二天去魔鬼城的路上還去了西千佛洞,這裡和莫高窟相比,規模小得多得不能再多,好像只有幾十個樣,但是這裡的年代據說比那邊的還要早,不過遊客去的大多是那邊,來這邊的人很少,以至於9點多了還鐵將軍把門,上面還寫著要參觀打掛在門上的電話,跟裡面的人聯絡,過了半小時才有一個工作人員把鐵門開啟,沿著棧道參觀開放的幾個石窟,這裡因為人少,窟也不是很誇張的大,可以很近距離的細細觀賞,甚至抬手就可以將佛身上的那絲灰塵撣落掉。這裡不僅可以不受約束的想怎麼樣觀賞就怎麼樣觀賞,而且因為這裡佛窟保護的遲一些,被破壞和被篡改的痕跡好多都還是當時的模樣,包括有些狗尾續貂的後代人的贗品。有些佛像破壞的很了,泥胎裡的草都露了出來,在這裡,你可以見到成型的佛像,可以見到做到一半的,還可以看到當時建造的過程,在牆上打線劃格,然後再一步一步的做出來,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做到一半時候就停工了的是怎麼回來。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只可惜還是我對佛窟知識知道的少得不能再少,許多,只能走馬觀花的表面看看,來到這樣的地方,歷史的與文化的儲備愈是豐富,在這裡感受到的也更多,成正比的,很可惜,我欠缺的那樣多。

莫高窟與西千佛洞

Tags:莫高窟石窟參觀白楊白楊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