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教育】小學語文修改成績單的意思是什麼?看完這些你就不糾結了!

由 水寒說語文1 發表于 運動2021-06-05

簡介“顧”字比較好理解,因為我們學了《狼》這一課的“顧野有麥場”,知道“顧”是看的意思,其本義是回頭看,當然和頭有關係

偏頗是什麼意思

最近,年級統一語文測試,第一題有幾個看拼音寫漢字的題,如下圖所示:

【教育】小學語文修改成績單的意思是什麼?看完這些你就不糾結了!

在閱卷中,我發現有學生將“安詳”誤寫成了“安祥”,“恭敬”中的“恭”下面的部分寫成了“水”,還有“溫馴”誤寫為“溫順”,這樣的情況比較多。面對這幾個常見錯誤,我是怎麼講的呢?

先說“安詳”為什麼不能寫成“安祥”。

之前在有學生將“文天祥”的“祥”寫成了“衤”,而不是“礻”時,我講了“衣部”和“示部”的差異,並要求同學去查一查整理一下兩個不同部首之下的常用字,但肯定有同學沒有做,非但把“安詳”誤寫為“安祥”,而且,“祥”也寫成了衣部,這是一個非常低階的錯誤,應該消滅。

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為什麼安詳的“詳”不能寫成“祥”的問題。

“詳”是形聲字,從言,羊聲。本義:審察,審理。又由這個本義,引申為周密,完備,比如,我們常用的詳盡,詳實就是這個意思,然後進一步引申為清楚,瞭解,詳細地知道,比如,常用的生卒年不詳。又進一步引申為莊重、穩重,再引申為平靜從容,比如我們現在這個“安詳”。

而“祥”是形聲字,從示,羊聲,本義:福,然後由此引申為吉凶的預兆,並多指吉兆,之後就慢慢引申為吉利,善良等意思了,我們現在用的“慈祥”就有表示和善,關愛晚輩的意思。

由此可見,“詳”側重指仔細,審慎,穩重,而“祥”側重表示吉利,善良,兩者不能互換。

對一個字要追根溯源,這是我一貫堅持的思想。要注意抓住一個字的本義和引申義,我們現在使用一個字,常常涉及到的是常用義,這個常用義可能是本義,也可能是引申義。

我們需要在查字典,面對一個字的多個義項時,不僅僅是簡單知道這個字有幾個意思,還要有意識地琢磨一下每一個義項之間的關聯是什麼。可以說每一個義項之間都有或緊或松的聯絡,想明白了這些聯絡,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一個字。

再說為什麼“恭敬”的“恭”下面不是水。

“恭”是一個形聲字。從心,共聲。本義:恭敬,謙遜有禮。那這個“心”是從哪裡來的呢?

這個“心”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恭”字除了“共”的下面的部分,不是小的右邊多一個點,而是“心”字的變形。

類似的例子比如說羨慕的“慕”,也是形聲字。從心,莫聲。本義就是依戀,嚮往。除此之外還有什麼類似的心字變形的字呢?

學生說到還有“新增”的“添”,我又由此想到了“舔屏”的“舔屏”,但這兩個字和“心”有什麼關係呢?我一時說不清楚,於是下課查了資料,再一下一節課給學生講。

原來,“添”和“舔”也都是形聲字,右邊的“忝”是其聲旁。

忝:形聲字。從心,天聲。本義:羞辱,愧對。比如,常見的忝列門牆;忝在知交等等。

總結一下,漢字在變為部首時,經常會發生形變。比如,“衣部”就形變為“衤”,而“手部”就形變為“扌”。“心”在作為部首的時候,有三種變形,一種是常見的豎心旁,比如懶惰,憤恨,另一種是常見的“心字底”,比如思想,恩怨,都和心有關。第三種就是“恭”這個下面的心字的變形。

【教育】小學語文修改成績單的意思是什麼?看完這些你就不糾結了!

最後說“溫馴”的“馴”是怎麼回事。

“馴”是形聲字,從馬,川聲。本義:馬馴服。後來引申為指代各種鳥獸的馴服。為什麼要用馬字旁,而不用別的動物來表示這個意思呢?因為我們古人和馬的關係最為密切,馬是最早被馴養馴化的動物之一,如果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有大量和“馬”有關的漢字,僅僅是描述馬的種類的漢字就有幾十個不止。

用“川”作為偏旁的字還有哪些呢?

比如,“教訓”的“訓”,本義就是教育、教導,和人有關,教導人要說話,所以要用言字旁,就不能用“馬”字旁了。

再比如,“順”,有同學將“溫馴”誤寫為“溫順”,是讀音讀錯了,當然,“馴順”也可以組詞,我們研究一下“順”是怎麼回事。

這個“順”是個會意字,左邊其實不是“川”了,而是“巛”,是指人的頭髮。而右邊是什麼呢?是“頁”,“頁”又和什麼有關呢?我們現在一說起“頁”,立刻能想到的是“頁碼”“書頁”等等,但實際上凡是以頁為部件的字,多與“頭”有關。我們看甲骨文,“頁”最初就是突出的一個人的大腦袋的形象。

明白了“順”的這兩個部件的基本意思,“順”的意思就很清楚了,說的是頭髮的都沿著同一個方向,進一步引申為順滑,到現在我們還有看洗髮水廣告說什麼絲般順滑,其實古人在造字之初,就依據“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原則,用頭髮的柔順來表示“順”的意思了。

回過頭來,我們看“馴順”能連用,那自然是“馴”是“順”手段,“順”是“馴”的結果,兩者意思相近,所以組成了現在這樣一個合成詞。

到此還不夠,我們還應該牽牽連連地探究下去,比如,關於從“頁”的字是不是都與“頭”有關。

我讓學生透過查字典“頁”部的方式,查到了很多字,寫到黑板上,一一分析。

須 領 頸 項 額 顴 頰 頜 顎 顱 顏

以上這些常見字很容易想到它們和頭的關係。

再比如,顧 頂 顛 煩 頓 碩 頑 頗 題 頷

這些字則不容易一下子就能想到和頭的關係,不過,我們只要多查一查工具書,追溯一下這些字的本義,就知道它們為什麼和頭密切相關了,然後,我們就更可以體會到先民在造字上的智慧了。

“顧”字比較好理解,因為我們學了《狼》這一課的“顧野有麥場”,知道“顧”是看的意思,其本義是回頭看,當然和頭有關係。

“頂”和“顛”這兩個字,其本義就是指頭頂。我們看這個顛字,如果上面再加一個山字,變成了“巔”,就是指山頂,而不是人的頭頂了,漢字就這麼一點點兒繁衍增加的。

“煩”其實也比較容易理解,火上了頭了,就是發燒發熱了,自然就煩,現在我們一煩起來,是不是也有頭腦發熱發脹要爆炸的感覺。

“頓”,現在我們看到這個字,經常想到的是量詞的意思,吃一頓,喝一頓,打一頓等等。但這個字的本義卻是叩頭,比如,在古代信件中常有“再拜頓首”這樣的語句。

“碩”和“頑”都是表示頭很大,但兩個頭大可不大一樣,前者頭大可能是智慧,比如現在常用“碩士”,古代有“碩儒”等,而後者的頭大則是冥頑不靈,是榆木疙瘩。至於今天常用的頑皮,那是引申義。

“頗”這個字很有意思。我們現在常用的“頗”是在什麼語境中呢?比如,“×××同學這次測試頗有進步”。我附帶著表揚了一個同學。這個“頗”是什麼意思呢?在這個語境中是“很”,那什麼是“很”呢?

我畫了一條線段,標註了中點。無論在中點往左還是往右,都是不是中間,都是“很”,泛化開來講,只要從中間偏向兩邊移動,移動越遠,越是“頗”,所以現在有“偏頗”一詞。從這個詞我們可以猜測得到,“偏”就是“頗”,“頗”就是“偏”。

那麼,進一步猜測,“頗”怎麼就和頭有關係呢?原來還是古人的“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說偏最常見的就是偏頭,把腦袋歪向一面,這就是“頗”,看出古人的智慧來了吧。

“題”這個字很常見,天天做題,但題本義是什麼呢?怎麼就和頭有關係呢?“題”是額頭的意思。一篇文章的題目,就在最文章的最上面,最顯眼最醒目的地方,額頭處於頭的最上部,最顯眼,最醒目,兩者是這樣的一個聯絡。

最後說“頷”字。《賣油翁》中有“但微頷之”,微微點點頭。那點頭什麼地方會動呢?下巴。所以,頷的本義是下巴,然後引申為點頭。講到此處,我順手寫下了這樣幾個字。

首 頷 頸 尾

由此順手把律詩中的八句話分為四聯,為什麼如此命名講得清清楚楚了。

從上面可以看出,學習漢字不是一個一個地來學,而應該一串一串地來學,要把一個家族的放在一起來學,發現它們之間的緊密聯絡,這樣才能發現漢字之美。

本來僅僅是三個錯別字的問題,結果卻我跑題了,講了差不多兩節課。文章裡記述的只是課上講的主要內容,還有一些枝枝節節的我就省略掉了。拉拉雜雜講了很多,

但都圍繞著一個思路來講,那就是不僅僅要知道是什麼,更要知道為什麼,不僅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且,要在溫故知新的基礎上做這件事。

那語文課這樣講可以嗎?值得嗎?可能有人會說可不可以,值不值得需要看效果。那我就說說效果如何。

關鍵問題是如何界定這一效果,如果單純從成績來看,效果確實不怎麼樣,因為闌入了大量和當下考試無關的內容,尤其對那些惰性比較強的學生而言,這樣講遠不如揪住他罰抄五遍十遍管用。

既然成績的效果不怎麼樣,那我準備接著這樣做下去嗎?是的!要堅定不移地做下去。絕不會因為短期效果不佳,成績不好就退縮。

我更相信長遠,更相信未來。不但要教會這些知識,還要教會他們方法,讓他們將來能夠自覺自動地學習語文。

寫到這裡,忽然想起小時候的一首兒歌來:“學習李向陽,堅決不投降,敵人來抓我,我就跳高牆,高牆擋不住,我就鑽地洞,地洞有槍子,炸死小日本”。

敵人是誰?高牆在哪裡?地洞又在哪裡?……回到教育教學領域,這些問題都挺值得琢磨。

Tags:本義引申為比如我們形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