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水滸傳》中為數不多的可愛人物,他見義勇為,從來沒有濫殺無辜。

由 希希陌上行 發表于 運動2021-06-01

簡介那麼,第七回的回目《花和尚倒拔垂楊柳》明確說魯智深拔的是一棵楊柳,而正文卻說魯智深拔起的是一株“綠楊樹”,這可是同一章同一個故事,不太可能是兩個人寫的吧

倒栽柳樹是捶柳嗎

魯智深是 《水滸傳》中為數不多的可愛人物,他見義勇為,幫助弱小,更可貴的是他從來沒有濫殺無辜。

在《水滸傳》說中,魯智深拳打惡霸鎮關西以後,就逃到五臺山出家當了和尚,法名叫智深。後因酒後鬧事,又被送到東京(現河南開封)大相國寺管菜園。

在開封大相國寺管菜園的這段時間裡,魯智深幹出了整個《水滸傳》一書中最驚人的一件事,那就是“倒拔垂楊柳”,這個展現神力的情節,大概只有“武松打虎”能夠與之相提並論。

《水滸傳》中為數不多的可愛人物,他見義勇為,從來沒有濫殺無辜。

《水滸傳》第七回寫道,魯智深與眾人吃酒,門外老鴉哇哇的叫,掃了大家酒興,原來是“牆角邊綠楊樹上新添了一個老鴉巢,每日只咶到晚”,眾人提議搬梯子拆了老鴉巢。

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樹前,把直裰脫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繳著,卻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將那株綠楊樹帶根拔起。

這裡很明確地寫著,魯智深拔起的是一株

綠楊樹

;而《水滸傳》第七回的回目是《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說魯智深拔起的是

楊柳

《水滸傳》中為數不多的可愛人物,他見義勇為,從來沒有濫殺無辜。

然而,在《水滸傳》第九回,魯智深一禪杖打折一株碗口粗松樹,董、薛二人嚇得目瞪口呆,林沖卻說:

這個直得甚麼,相國寺一株柳樹,連根也拔將起來。

林沖和魯智深是好友,肯定不會連魯智深所拔是什麼樹也分不清,由此可見,魯智深所拔的是柳樹。

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為什麼會在同一個故事裡出現這樣的“疏漏”,前後不一,一會說魯智深拔的是楊樹,一會兒又說魯智深拔的是柳樹?

《水滸傳》中為數不多的可愛人物,他見義勇為,從來沒有濫殺無辜。

有人解釋說因為《水滸傳》是累積成書,也就是說《水滸傳》與《紅樓夢》一樣作者不止一個,是由兩個或者好幾個人創作的,第九回和第七回不是一個人寫的,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紕漏。

其實,這樣的解釋是比較牽強的,主要有以下幾個理由:

首先,就算《水滸傳》的作者不止一個人,但絕對不會出現同章回目和內容所指不一的情況。

如果說第七回講的是魯智深,第九回講的是林沖,確實是兩個不同的故事,有可能是兩個人寫的,所以導致對魯智深在大相國寺拔起的那棵樹的不同的記載,一個人說是綠楊,一個人說是柳樹,還可以說得過去。

那麼,第七回的回目《花和尚倒拔垂楊柳》明確說魯智深拔的是一棵楊柳,而正文卻說魯智深拔起的是一株“綠楊樹”,這可是同一章同一個故事,不太可能是兩個人寫的吧。

《水滸傳》中為數不多的可愛人物,他見義勇為,從來沒有濫殺無辜。

第二,《水滸傳》中所說的“垂楊柳”、“綠楊”和“柳樹”在我國古代本來就是柳樹的不同稱呼。

我國古代詩文典籍中所說的“楊”其實就是“柳樹”。成書於秦漢時期的 《爾雅·釋木》記載:“檉,河柳;旄,澤柳;楊,蒲柳。”

早在先秦時期,“楊柳”就出現了,《詩經·小雅·采薇》中記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南朝人費昶《和蕭記室春旦有所思》詩:“水逐桃花去,春隨楊柳歸。楊柳何時歸,嫋嫋復依依。”從詩句裡描寫楊柳“依依”、 “嫋嫋”的形態可知,指的是

垂柳

《水滸傳》中為數不多的可愛人物,他見義勇為,從來沒有濫殺無辜。

有清代郝懿行《爾雅義疏》為證:

《詩》言‘楊柳依依’、‘有菀者柳’、‘東門之楊’,皆一物耳。《爾雅》檉、旄、楊通謂之柳,蒲柳又謂之楊,是皆通名矣。

所以,在我國古代,楊樹、楊柳、垂楊柳指的都是垂柳這種樹。

《戰國策》記載了一個成語故事:“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故事裡養由基射的明明是柳葉,卻被稱作“百步穿楊”,也是有力的佐證

《水滸傳》中為數不多的可愛人物,他見義勇為,從來沒有濫殺無辜。

又如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雲: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題目寫的是

楊花詞

,其實寫的就是

柳絮

,並且蘇軾在一封給章質夫的信中說:“《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本不敢繼作,又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坐想四子,閉門愁斷,故寫其意,次韻一首寄雲,亦告以不示人也。”在信中,蘇軾將這首詞又稱作柳花詞。由此可知,古人楊柳指的都是柳樹。

《水滸傳》中為數不多的可愛人物,他見義勇為,從來沒有濫殺無辜。

在中國古代,垂柳為何會被稱為楊柳?

關於垂柳被稱為楊柳的原因,古代有一個傳說,唐代傳奇《開河記》記載:大業六年三月,隋煬帝攜同後宮及百官從洛陽通濟渠出發巡幸江都(今揚州)。隋煬帝一行乘坐的是長兩百尺、高四丈的巨型龍舟。

龍舟到達江蘇時,因河道太淺,龍舟不能前行,需要縴夫拉縴。隋煬帝嫌常見的縴夫粗壯醜陋,於是就命令從民間徵發女子拉縴,以羊助力。

《水滸傳》中為數不多的可愛人物,他見義勇為,從來沒有濫殺無辜。

隋煬帝到達汴渠時,正逢酷暑,兩岸的纖女不勝酷熱,當時有個翰林學士叫虞世基,向隋煬帝獻策:

請用垂柳栽於汴渠兩堤上,一則樹根四散,鞠護河堤,二乃牽舟之人護其陰,三則牽舟之羊食其葉。上大喜,詔民間有柳一株,賞一縑,百姓競獻之,又令親種,帝自種一株,群臣次第種,方及百姓。時有謠言曰:“天子先栽然後百姓栽。栽畢,帝御筆寫賜垂柳姓楊,曰楊柳也。”

《水滸傳》中為數不多的可愛人物,他見義勇為,從來沒有濫殺無辜。

原來,垂柳被稱為楊柳跟隋煬帝賜姓柳樹有關。

後來馮夢龍在《醒世恆言》二十四卷、清初褚人獲在《隋唐演義》四十回中又分別對這個傳說進行充分的演繹,使得該說在民間廣泛流傳開來。

不過,傳說只是傳說,並不能當真。畢竟,早在《詩經》中就已經出現過楊柳合稱指垂柳的用例。

在 1983 年山東版、1998 年央視版和 2011 年鞠覺亮版的電視劇《水滸》中,其所拔均是柳樹;河南開封相國寺是《水滸》中魯智深的修行之地,也是“拔樹”故事的發生之所,為吸引遊客,該寺立有一尊“魯智深拔樹”的雕塑,雕像裡所拔之樹亦為“柳樹”。這些也都可作為佐證。

《水滸傳》中為數不多的可愛人物,他見義勇為,從來沒有濫殺無辜。

綜上所述,魯智深在東京大相國寺奮力拔起的那棵樹,就是柳樹,至於第七回回目的垂楊柳和正文裡綠楊樹,只是柳樹的不同稱呼而已。

Tags:魯智深楊柳柳樹水滸傳垂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