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中正安舒是什麼意思?中正安舒是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太極拳的修煉嗎?

由 道家養生智慧 發表于 運動2021-05-28

簡介人心、道心,皆在一個“中”字,太極拳四正之學,以“中正”為元善復始之道

中正安舒是什麼意思儒家

四正,即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四正用一個字可以表達:罡。當我們形容一個人具有浩然正氣,有純粹的剛勁之氣時,就是說這個人很罡。流行語說“剛”。其實是因為沒學習過傳統文化。罡為四正,即子午卯酉,這四個時辰宇宙能量純粹,適合修煉真氣,是以能諸邪莫侵,養生長壽。我們知道太極學說是永珍歸類系統,四正也可以指代人體的身、心、言、行四種修行。

中正安舒是什麼意思?中正安舒是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太極拳的修煉嗎?

四正的人格修煉可以使身心達到太極拳“應物自然”的至高境界。但它不是一蹴而就的。

最開始要從內從心開始變化,再由身的不斷修煉完成心的不斷升級。

文者體也,武者用也,精氣神,用於身,體於心。身為心之用,四正之學潛移默化人的身心,構成了中國人的獨特人格。

中華十六字心法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人心、道心,皆在一個“中”字,太極拳四正之學,以“中正”為元善復始之道。中正者,不左不右謂之中,不前不後謂之正。中正,亦中庸之道也。權變衡量,一言一默,合乎規矩方圓;處事行拳,清俊通達,出入無礙。四正之學,氣象宏大,立意高遠,以凡身為打磨之基礎,以煩惱為證修之菩提。學者們當日精日益,堅持不懈。只要進入正道之門,前期雖漫漫其修遠,後來卻可以日行千里,程序遠闊。

中正安舒是什麼意思?中正安舒是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太極拳的修煉嗎?

一、心正

常人的生活中,煩惱萬想,憂思悲恐驚,每天總有各種各樣的負能量憂苦身心,失亦何苦,得亦何歡,總沒有清淨平衡的時候。心若能借助“身”的修煉,與萬事萬物對待相處時,煉情歸性,懲忿窒欲,歸於正道,就能培養中華文明特有的人格傳統:中正安舒。

太極在人心為喜怒哀樂未發之中。太極拳透過耳目口鼻神意之六合,達到七情六慾之未發的澄清之境。我們通常在遇到不能奈何的高手時會說,此人在“打太極”,“太極”打得好。高手在任何極端情況下,都是不急不躁,心靜清涼的,心只有在空空洞洞、不著一物時方能應物無方,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動在絲絲入扣、合情合理處。

心正還需修煉善心、慈心、同理心,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理同天意。修心離不開道德高尚的情操修煉,也離不開“天人感應”的精神修煉,修心是天地人三才同修之道。事好做,錢好賺,唯心難修。但是明知難為而為之,正是創造人生的樂趣。

中正安舒是什麼意思?中正安舒是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太極拳的修煉嗎?

二、身正

身正能體現一個人的浩然正氣,精神飽滿之狀態。在站樁時,調整姿勢,以“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松肩沉肘,尾閭內斂”的口訣使脊椎節節舒展,對拉拔長,下巴回收,精神提起,使頸椎與胸椎、腰椎能連成一線,變駝背為直背。在站立、行止時依然要保持脊柱中正,骨盆也要正,眼神也要正,培養一身正氣的精神氣質。口訣曰: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諺語說,身正不怕影子斜。身正同時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體現。在調整身姿之外,要在人情達練處做打磨,行的正、坐的端,對身心健康有莫大的益處。而這也是太極拳號稱“性命雙修”之學的原因所在之一。

四正之學,以身心為主體。身為心之用,心不動則意不動,意不動則氣不動,氣不動則身不動。平時行住坐臥,言談舉止,皆須切己體察,反觀心是否能正志誠意,身是否能中正安舒,言是否能格物致知,行是否能進退不失。

中正安舒是什麼意思?中正安舒是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太極拳的修煉嗎?

三、言正

人生在世,立德為上、立言其次、立功為下。老子著書五千言,立德立言,有沒有立功呢?功在千秋!但是此為非緊要之事,也不是老子所要爭的功。正因為立德在先,而有立言之功存焉。

言正,首先要能做到口不出惡言、讒言、虛言、妄言、輕薄、欺人之言,要做到“非禮勿言”。

太極文化是陰陽文化,讓我們能評判是非、善惡、美醜,但是我們在發言評判這些標準的時候卻產生了更多的是非、善惡、對錯、美醜。而在聖人眼中,是非醜惡並非有真正的區別。

聖人即使選擇“陰”或“陽”的立場,光明或黑暗,貧窮或富貴,也是一種性格的偏愛,絲毫無損於他們站在巔峰一覽眾山小的“無極”狀態。

莊子在有名的“齊物論”中說到:“物無非彼,物無非是”,“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所有的對待差別都因為“我”而存在,無“我”便無彼。“我”既是一切的主宰,也是一切的始作俑者,所以“我”,有選擇的權力。既然是非對錯並無最終的差別,那麼言語的評判就是可有可無的,可乎可,不可乎不可。為了保持心的清淨,可不可以說好話,修口德呢,為了減少別人的是非煩惱,保持沉默也是可以的吧。

中正安舒是什麼意思?中正安舒是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太極拳的修煉嗎?

四、行正

太極拳允文允武,儘性立命,讓修煉之人的精神意志、心智思慮都得以提升,乃至階及聖賢神明之路。當我們修到心正、氣正、行正之時,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以聖哲先賢為模範,儒家崇孔孟,道家尚老莊,太極則舉善百家聖賢,無所不包。太極拳這種被冠以太極的武術形式,效三豐祖師的性命雙修理論為宗旨,被當做聖人之學。學人們亦成為承載聖人之道的道器。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國國民經濟繁榮發展,傳統與西學並駕齊驅,太極拳在這一歷史背景下,也得到了重視與復興。但是作為新時代的太極拳學者,如何重新估量太極拳的價值,如何定位太極拳的發展方向,如何將太極拳修之於身,應用於與時代結合的創新方向,是修煉者要思考的問題。短時間來看,我們依然沒有脫離前人的樊臼,試圖繼續喚醒太極拳的技擊藝術與搏鬥功能,除此之外,繼承先賢“願天下英傑益壽延年”之遺志,也是我輩要探索前行的道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現在,讓我們一起先從四正之學做起,安身立命,心正、身正、言正、行正。

Tags:太極拳四正修煉中正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