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拳經】拳經分享習拳時如何體悟身形丹田一較,內壓強,內壓強

由 太極浮屠 發表于 運動2021-05-26

簡介別忘了鬆緊丹田,幾年後,小腹力點形成,自重便不再渙散,髖臼也開了,領住頭,松順脊柱,重力下沉,再用內腔勁,運髖行拳,你就出東西了

拳經分享習拳時如何體悟身形腰頂

青煙繞金鼎,藍火映銀缸。看著寂然,其實內力鼎沸。看似枯瘦,也許力大無窮。使人強大的,並非只有武力。你看彈琴,輕觸琴鍵,緩緩流淌,左手輕撥,一手緩按,琴為心聲,心中產生憧憬,生髮一切,造就山河樂章。昨天和朋友影片,他說高興了,比劃幾下發力,我一看進步了,以前他不整,塊頭挺大,功力卻顯得弱,如今這幾下,發力又整又利落,隔著螢幕,讓我感到了威懾,似乎換了個人,氣場強大多了。聚力結丹,運氣成瀑。丹田一較,內壓強掤起,膨脹密度很高。我一師兄練二棒子,練完功,用棒子敲打敲打,感覺很爽。不是排打使人抗打,而是內壓強大後,自然抗打。猿臂長,肩胛大開。雞足輕,頭領得好。能募集更多動能,善用自重,這個人懂拳,我們管這種勁叫,整勁。小腹這個三角區,要格外關注,凝聚丹田是力點,沉到髖上是重力。訓練腹腔,就是訓練深層神經,腹腔和腦子一樣活,又稱腹腦,叫做心知肚明。肚子不能想事兒,但能聽勁,聽自己的內勁。有一個人,打拳動態忽閃,柔著柔著,忽然一換髖,下意識有個閃動,這是在用髖調自重。拳法有主次關係,哪個部位都重要,安排好先後,合理搭配,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拳經】拳經分享習拳時如何體悟身形丹田一較,內壓強,內壓強

經在佛涅槃,劍在人無蹤。剛開始練拳,大刀闊斧一些,該抻開的抻開,該擴張的擴張,身上有了量,以後好做活兒。勁細了,是因為圈小了。小圈是大圈變來的,擰得半徑小了,刺得更深。開始不能小,來三年大的,慢慢的,越練越松,自己本能就收了。你看有些人,從容屹立,身子有微小交錯,動靜不大,那是利用關節交錯,往內刺探。好比刺繡,要先擴張開了,再下針。架子無論大小,都要飽滿,再利用關節結構角度,找那些深細東西。所以我們說,擴張勁與塌縮勁並存,同等重要。沒有飽滿的架形,合也是癟的,出不來功夫。武術管手臂叫橋,古代都是拱橋,形容弧度,弧度出張力。開弓放箭是張力,湖波盪漾也是張力。你看太極圖,有兩個魚眼,那是兩個髖,轉腰時,髖要有轉換,玩得是自重。掖,旋,頂,兜,這些胯法有什麼用呢?用髖打拳,就是用自重打拳。開發髖勁,自重沉澱到坐骨上,自然利用重心,這是沉活之道。這就好比,定住一個膝蓋,掖溝頂後髖,股溝量一旦出來了,彈力應運而生。

【拳經】拳經分享習拳時如何體悟身形丹田一較,內壓強,內壓強

秤不離砣,高山墜石。能把自重沉澱到髖上,此人一定夠沉。平常人自重是散的,功夫深的人,能把重力練到髖上,不見他使勁,隨便一動,勁同樣相當大。強呼叫髖打拳,磨鍊自重沉墜,上領下順,力道沉澱坐骨,骨盆質量增大,髖臼還活,這就很厲害了。走起路來,不見腿勁,只感到髖在執行。會奔跑的人,都會用髖,身勢沒有起伏,一溜煙兒的,平行移動,又快又穩,整體性特好,勁不散亂。站樁時放鬆,撐開大轉子,虛襠,讓自重下去,沉澱到坐骨上。練練丁八步的樁,混元樁也可以站丁八步。丁八步好體會一點,中正身姿,用後臀去找高凳,領住頭,往下落胯。別忘了鬆緊丹田,幾年後,小腹力點形成,自重便不再渙散,髖臼也開了,領住頭,松順脊柱,重力下沉,再用內腔勁,運髖行拳,你就出東西了。丹田塌縮,與結構擴張並存,這是根本模式。意催內壓貫掌,指頭髮漲,進而整個手掌發漲,每每一到定式,整個手掌充盈,這是好的。溝勁越練越深,髖勁越練大,渾身一鬆,順著脊柱往下,虛襠沉墜,自重落到髖上,進而沉澱到坐骨,下沉至腳底,有了這個體感,十分之好。自重,沉活,平衡,自然之道,多感悟其中關聯,你會更加深入拳道。

【拳經】拳經分享習拳時如何體悟身形丹田一較,內壓強,內壓強

Tags:自重打拳坐骨沉澱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