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李斯特鋼琴曲《匈牙利狂想曲》美學分析向陽光向陽光

由 向陽光 發表于 運動2021-05-17

簡介李斯特在該曲中傾注了鋼琴這種樂器的最華彩效果,同時採用了變奏發展和相互對立主題的出現等音樂手法,並善於模仿匈牙利民間樂器所特有的音響,和製造類似管絃樂隊豐滿和多變的音響效果,從而豐富了鋼琴的音響,發展了鋼琴的表現能力,使鋼琴各個音區的特色都

狂二是什麼鋼琴曲

狂想曲二號是歐洲樂壇獨樹一幟,別具風格,蘊涵著鬥爭性質的傑作

——李斯特鋼琴曲《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美學分析

向陽光

十九世紀的匈牙利民族處於奧地利帝國的統治之下。十九世紀中葉,在1848年歐洲革命的影響下,匈牙利的民族解放運動曾一度風起雲湧,其間產生了革命家科蘇特(1802-1894)和偉大的詩人裴多菲等民族英雄。雖然這場民族革命最終遭到殘酷鎮壓,但其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狂想曲二號是歐洲樂壇獨樹一幟,別具風格,蘊涵著鬥爭性質的傑作

李斯特

青年時代的李斯特,深受匈牙利民族革命思潮的影響,寫出了不少蘊涵著鬥爭性質的民族音樂,這首《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最為典型,正是他這一時期的代表性作品。“狂想曲” 通常指具有英雄史詩般的氣概和鮮明民族特色的器樂幻想曲,它是十九世紀初興起的一種具有艱深技巧的器樂曲體裁。李斯特所創作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是這種體裁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他的這些“狂想曲”是自1846 年開始創作,至1885 年全部完成的。這些樂曲突出地表現了李斯特對祖國的深厚情感,它們是根據匈牙利和吉卜賽的民歌和舞曲為主題,經過加工而寫成的,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作者在創作中使用了匈牙利民間舞蹈音樂“查爾達什舞曲”的形式。傳統的“查爾達什舞曲”通常包括在節奏上存在鮮明對比的兩大部分:一種稱為“拉蘇”(原意為“緩慢”),其特點是節奏緩慢,情緒莊重,多為慢板,是獨舞的音樂;另一種稱為“弗里斯”(原意為“活潑”),其特點是節奏輕快,速度迅急,氣氛熱烈,是雙人舞的音樂。該作品採用自由曲式,不受一般樂曲形式的限制,別具風格,獨樹一幟,深受人們喜愛。

狂想曲二號是歐洲樂壇獨樹一幟,別具風格,蘊涵著鬥爭性質的傑作

《匈牙利狂想曲》就擁有對比明顯的這兩種段落,因而具有顯著的匈牙利民族音樂特徵。李斯特在該曲中傾注了鋼琴這種樂器的最華彩效果,同時採用了變奏發展和相互對立主題的出現等音樂手法,並善於模仿匈牙利民間樂器所特有的音響,和製造類似管絃樂隊豐滿和多變的音響效果,從而豐富了鋼琴的音響,發展了鋼琴的表現能力,使鋼琴各個音區的特色都得到了最為完美的發揮。其中《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以匈牙利民間舞曲《查爾達什》為素材,創作於1847 年,發表於1851 年,是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中流傳最廣的一首,也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它原系鋼琴獨奏曲,因其效果輝煌、熱烈,具有交響性,經著名指揮家斯托考夫斯基改編為管絃樂曲,演奏效果也頗受歡迎。

狂想曲二號是歐洲樂壇獨樹一幟,別具風格,蘊涵著鬥爭性質的傑作

鋼琴曲《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全曲為2/4 拍子,該舞曲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由三種素材構成,即朗誦式的帶有即興風格的引子、匈牙利民間歌調式的舞曲和較輕快的舞曲,它們均建立在#c 小調上。

引子

一開始,節奏自由,速度緩慢,並帶裝飾音,沉著有力,為綺想曲風格的緩板。八個小節的引子一下子就把聽者引入民間生活豐富多彩的美麗畫面。這段旋律好像是民間說唱者的歌調:

6 — |5 — |6 — |5 — |3 — |3 — |3 — | 3 0 |

0 30 |0 20 |0 30 |0 20 |0 10 |0 10 |0 3 |343543 212743|

狂想曲二號是歐洲樂壇獨樹一幟,別具風格,蘊涵著鬥爭性質的傑作

引子過後,沉重、飽含深情的“拉蘇”主題緩緩進入。音樂從中音區開始,緩慢莊嚴的旋律,唱出充滿內在的激情,唱出悲痛的往事。在滯緩的節奏襯托下,低沉壓抑的旋律蘊含著巨大的悲痛和憤怒,表現了匈牙利人民對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訴,也表現了匈牙利人不屈不撓的堅毅性格。音樂伴奏中帶倚音的聲響是模仿民間彈撥樂器的效果。複雜的裝飾音帶出了沉重的主題,彷彿是一首匈牙利民族的悲歌。這是第一主題。

隨之樂曲由升c小調轉為E大調,色彩豁然開朗,似乎作者從匈牙利民族的光榮歷史中看出了祖國的希望。這一主題在高音區變化反覆之後,音樂轉入一個舞曲性旋律,它那輕快跳躍的旋律、勻稱而規整的節奏,使舞曲變得更富於動力性,這支旋律在整個樂曲中十分重要,因為它還將是後一段音樂的基礎。這是第二主題。

狂想曲二號是歐洲樂壇獨樹一幟,別具風格,蘊涵著鬥爭性質的傑作

第二素材的旋律具有典型的匈牙利的吉普賽音調的舞曲特點:

33 |60 6 |6#567 1417 |6 6﹒#5 |6﹒﹒7 |10 1 |1712 3732 |1 17 |1

第三素材是輕快的舞曲:

7。3 5。6 |7。2 1。7 |6。3 6。7 |1。3 2。1 |73 56 |72 17 |6

當“弗里斯”的主題若隱若現之時,樂曲突然又返回引子與“拉蘇”主題。經過上述反覆,樂曲終於進入“弗里斯”舞曲部分。這一部分開始時的主題僅由幾個音符構成骨架,但並未給人單調的感覺。這一主題經過反覆的變奏和發展,情緒愈加歡快。之後便是豪放的“弗里斯”基本主題,熾烈的匈牙利民族性格盡顯其中。

這個音調也是樂曲第二部分的基調,曲調的上下方都以#G 音為持續音,持續音上富於變化的倚音仍表現著民間樂器的演奏效果。

第一部分的音樂中,雖然華麗的樂句時而夾奏其間,但整個的情緒更多的是沉思、冥想,不過它的節奏和音調中既有倔強的個性又有抒情富於詩意的幻境,這一切正體現了一種複雜的思緒和神態。

狂想曲二號是歐洲樂壇獨樹一幟,別具風格,蘊涵著鬥爭性質的傑作

第二部分標題為“夫萊什卡”,即匈牙利民間舞蹈中《查爾達什舞曲》的急速部分。音樂速度加快,出現了狂熱急板的“弗里斯”舞曲,描繪了民間節日歡欣起舞的場面。這段音樂基本上是運用第一大段中的第三個素材加以各種變奏發展而成(轉為#f 小調):

‖︰7。3 7。1 |7。2 1。7 |6。3 6。7 |1。3 2。1 ︰‖6。3 1。3 |

主題開始的伴奏中沒有低音,它晶瑩碧透,清秀無比,與第一大段低沉的結尾形成鮮明的對比。

第一變奏旋律移至低聲部,右手高音區將持續音快速連續反覆,模仿民間揚琴的音響,如碎玉落盤,仍保持著透明清秀的意境。

第二變奏轉為熱烈雄壯的氣氛,突出了匈牙利民間舞曲中反強弱(第二拍變為重音)的強烈節奏效果(轉為#C大調):

7。1 7。1 |71 7。1 |71 6。1 |71 6。1 |7。1 2。1 |71 2。1 |

狂想曲二號是歐洲樂壇獨樹一幟,別具風格,蘊涵著鬥爭性質的傑作

在這些變奏中,有時運用急速的同音反覆以模仿楊琴的音響,有時是主音與屬音的和聲交替,這也是匈牙利民間舞蹈音樂常見的特徵。隨著音樂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強,音樂進入了表現萬眾狂歡的群舞場面。狂放的舞步,飛騰的旋律,急速的節奏,表現出匈牙利人豪放、樂觀和熱情的民族性格。音樂發展中變得更加熱烈輝煌,保持著濃郁的匈牙利舞曲的熱烈情緒,持續地進行著下列各個變奏的手法(轉#F大調):

①60 2 |23 42 |50 1 |12 31 |71 23 |45 67 |17 12 |

②5 7 |3 ﹒2 |17 76 |65 45 |

③56 71|21 27 |12 34 |54 53 |46 24 |72 57 |13 51 |35 10 |

當樂曲達到很強的高潮之後,音樂停頓下來。好似舞者已散去,留下了遠方的迴響。樂曲的結尾又以急速的八度變化再現舞曲的音調,恢復了以前的狂熱,最後在振奮人心的沸騰氣氛高潮聲中結束全曲。

狂想曲二號是歐洲樂壇獨樹一幟,別具風格,蘊涵著鬥爭性質的傑作

李斯特創作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極具民族特色,不僅在其堪稱浩瀚的作品中獨樹一幟,也是最受歡迎的鋼琴作品之一,而且即便是與莫扎特、貝多芬、肖邦等創作的浪漫主義乃至整個歐洲鋼琴音樂文獻相比,依然處於不朽傑作之列。其中歐洲專業音樂作曲理論與民族性完美結合的創作方法和理念為後世民族樂派音樂家的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甚至對現今作曲家的創作仍具有一定借鑑意義。

狂想曲二號是歐洲樂壇獨樹一幟,別具風格,蘊涵著鬥爭性質的傑作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不僅在李斯特19首《匈牙利狂想曲》中是最著名與演奏最多的一首,甚至在其所有作品中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首,自然也是李斯特作品中世人最為熟悉的一首。因此,不但國內學者對此曲的研究熱情著實高漲,而且相關文獻也較之李斯特其它作品頗為豐富。然而,在許多文獻資料中可以看出,大多數還停留在以音樂欣賞和鋼琴演奏為目的的介紹階段與演奏技術層面的初步研究。但對作品創作技法以及該曲音樂與李斯特音樂美學思想和匈牙利民族性之間關係方面的研究還不多見,較為深入的研究文獻更是鳳毛麟角。

故此,有待我們音樂工作者對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為我國當代作曲家在創作中如何將西方現代作曲技法與中國民族性完美結合做出努力。

Tags:匈牙利舞曲狂想曲音樂李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