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記者起底造假產業鏈:前面放後面撿,1分鐘抓3只大螃蟹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運動2023-02-06

簡介(影片截圖)直播間內,一名最高萬人同時線上的主播遭到網友公開質疑5月18日,記者將虛假趕海的情況反饋給直播平臺

當地大螃蟹叫什麼蟹

你喜歡看趕海的影片或者直播嗎?你是否意識到“眼見未必為實”?

“海邊有一些趕海主播造假,他們至少兩個人一組,撿的都是個頭很大的海魚、海螺、螃蟹,忽悠的全是小朋友或者不瞭解海邊的內地人。”接到市民反映,記者起先判斷是偶發事件,可經過近一週走訪調查發現,假趕海豈止市民提及的一起,可謂已經“風靡”全國,成為不少戶外主播的新流量密碼,甚至有的主播賬號憑此坐擁粉絲數百萬,在賺取眼球吸引流量、贏取打賞的背後,實為帶貨營銷,甚至形成了產業鏈。

記者起底造假產業鏈:前面放後面撿,1分鐘抓3只大螃蟹

一名女子勸說記者遠離直播現場

記者起底造假產業鏈:前面放後面撿,1分鐘抓3只大螃蟹

一女主播已經放好海鮮,準備開播

記者起底造假產業鏈:前面放後面撿,1分鐘抓3只大螃蟹

一個直播畫面同時出現了兩隻大螃蟹

有人圈地“趕海”記者連吃“閉門羹”

“大姐讓家人們點點贊,然後就看見大哥從旁邊的水桶裡拎了兩條八帶,放到大姐前面的水窪裡。”今年2月13日發生在青島海邊的一幕,恰巧被網友拍下來發到了社交平臺,迅速在網上引發熱議。

“終於知道那些趕海主播是怎麼趕海了,前面有人放,後面有人抓,配合得天衣無縫,真是默契。”無獨有偶,近日,青島市民王女士也向記者反映,她在海邊遊玩時,看到不少主播在進行虛假趕海直播。這些人“圈佔”了一大片礁石區,還有專人清場,不讓外人靠近。

5月11日下午,記者來到市民王女士提及的海邊,碰到興致索然的市民朱先生一家正準備離開。讓朱先生產生不快體驗的是,以前他和妻兒經常來這裡的礁石區趕海,“這幾個月不行了,一過去就有人勸我們離開,不讓靠近,我看他們是在搞直播。”

記者起底造假產業鏈:前面放後面撿,1分鐘抓3只大螃蟹

5月17日,記者遠距離拍攝到,一名男子正在往海邊礁石區放置大螃蟹。

記者起底造假產業鏈:前面放後面撿,1分鐘抓3只大螃蟹

記者起底造假產業鏈:前面放後面撿,1分鐘抓3只大螃蟹

撿到大螃蟹的畫面隨處可見

根據朱先生指引,記者走近礁石區,遠遠就看到有人在搞直播。他們兩人一組,共4組,每人手裡都拿著一部手機。“太棒了,直播間破千人了。”一名直播男子亢奮的聲音傳來,一邊大聲吆喝著,一邊從腳下的礁石叢裡撿拾著什麼。記者繼續靠近,沒想到,剛前行了十幾米,一名中年男子就擋在了記者身前,“我們在直播呢,你到別的地方玩吧。”

這邊不讓走,記者又試圖去別處探訪。沒想到,每組直播區域都有專人負責“清場”。在接連吃了“閉門羹”後,為了避免打草驚蛇,記者決定改日再來。

海鮮“藏”好再捉活著就為“表演”

5月12日傍晚,記者再次來到這片礁石區,有兩組人正在做直播。記者嘗試靠近其中一組,一男一女的直播搭檔。

記者起底造假產業鏈:前面放後面撿,1分鐘抓3只大螃蟹

夜色漸暗,男子打開了頭燈,右手從一塊礁石下摸出一隻大螃蟹,左手的手機對著螃蟹,說著什麼。隨後,他不斷地撿拾各色海鮮,身旁的桶裡已經有了不少收穫,有海螺、海星、螃蟹,還有各種大魚。那名女子看似助手,在他周圍來回地踱步。搭檔直播,她負責清場,小聲提醒記者離開。

記者繼續往前走,遇到兩名剛剛被勸離的遊客。一名遊客說,“我看到了,一個人在前面放,一個人在後面撿。還有的在直播前就把海鮮放好了,然後去撿。那個主播剛抓到一條大魚,又逮到一隻大螃蟹。要不誰愛看他在海邊幹轉悠!”

記者起底造假產業鏈:前面放後面撿,1分鐘抓3只大螃蟹

5月17日,記者遠距離拍攝到,一名男子正在往海邊礁石區放置大螃蟹。

記者起底造假產業鏈:前面放後面撿,1分鐘抓3只大螃蟹

那做直播咋還怕人現場圍觀呢?這位遊客分析,這些主播一是怕自己提前放置的海鮮被人撿走,再一個是為了防止自己的作假行為被近距離拍下來發到網上。

記者又來到另一組直播者附近,共有4人在做著直播前的準備工作——將事先準備的海鮮“藏”好。見來了陌生人,一名男子對記者又是同樣的一番勸離。

等記者再次回到先前那對男女搭檔直播的地方時,他們正在夜色中清點海鮮,男子發現有隻螃蟹找不到了。

“做演員也不容易……”“那可是。”記者藉機同他們閒談起來。

“咱在哪個平臺播?”“基本上都有,哪個平臺給流量就在哪個平臺播。”“我看那邊也有人在直播。”“那邊跟我們是一塊的,都是一個公司的,30多個人。”“都是在這裡拍?”“不是,往東邊也有我們的人,晚上流量大,有的還沒過來呢。”

直播完了,這些海鮮是帶回去當晚餐嗎?男子說,他們有專門的大池子,回去後就把海鮮放回池子裡養著,第二天帶來繼續“表演”。當然,死亡的海鮮屬於正常損耗,他們會及時“補貨”。

1分鐘撿仨大螃蟹吸引萬人線上看

調查發現,在從事趕海直播的群體中,除了像記者遇到的公司團隊化主播,也有“單打獨鬥”者。問及他們的平臺賬號,竟沒有人願意推介透露。

經過努力,記者還是設法搜尋到了幾個直播間。

記者起底造假產業鏈:前面放後面撿,1分鐘抓3只大螃蟹

礁石區幾名主播正在進行趕海直播

記者起底造假產業鏈:前面放後面撿,1分鐘抓3只大螃蟹

手拿手機直播的趕海主播

5月13日上午11時許,記者第三次來到海邊礁石區。此時,一名男子正在為直播做準備,距他五六米開外,一名女子正在布放螃蟹、海螺、黑頭魚等海鮮。記者佯稱生意不好做,也想幹直播,跟女子攀談起來。

“直播好乾嗎?”記者詢問,這名周姓女子回答,“現在黑粉很多,主要是當地的,這東西沒有必要說破。就像我老公,知道這是假的他也願意看,喜歡看著玩,看個熱鬧。”

當記者表示想跟她“學藝”時,她給記者留了一個手機號,“直播裡面的門道太多了,想學你可以給我打電話,我們回去得商量一下。”

聊了沒多長時間,周姓女子表示自己要直播了。記者在現場透過直播平臺搜尋手機定位附近的“趕海直播”,居然找到了她的直播間。此後幾天,記者用同樣的方法,找到了在這裡進行直播的其他3個賬號。記者注意到,這些賬號的粉絲少的3萬,多的近30萬;直播間同時線上人數少則幾百人,多達上萬人。

應該是為了避免自己的虛假趕海行為被本地人發現,也為了防止本地人尋跡找來湊熱鬧干擾到直播,這些主播在直播間裡都統一口徑是在竹岔島趕海。

5月15日,記者在一個同時有萬人線上的直播間裡看到,主播一個接一個把大海鮮逮到手,最誇張的是,1分鐘內連線從礁石下“揪”出3只大螃蟹。一個名叫“幽幽愛小屋”的網友線上質疑:“這海趕的,哪有這麼多啊……我堂堂舟山從小吃海鮮的,都沒這麼隨意抓的……”

流量變現靠帶貨學“藝”要交兩萬塊

“無流量不變現”,趕海造假引來巨大流量,其背後利益幾何?

記者調查時,幾名主播稱,在他們的收入中,使用者打賞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最終目的還是帶貨賺取“提成”。“打賞收入不固定,今天一場直播下來,才100多塊錢,賺的錢大頭還得給公司。”一位主播向記者吐槽道。

在記者關注的4個趕海直播賬號中,主播帶的貨基本一樣。其中,“××趕海”的推薦櫥窗裡,共有10個物品,但都不是生鮮海鮮,而是海苔卷、香酥小黃魚等“幹海味”。開啟小店可以看到,售出商品總數已高達13。4萬,其中一款脫水裙帶菜的銷量高達2。9萬份,肉鬆海苔卷的銷量高達2。8萬份,香酥小黃魚的銷量達到5100多包。

“吃了這個東西你不用怕胖,但是咱這個東西也沒有減肥功效……魷魚!又抓到一條魷魚!”在其中一個賬號直播間裡,記者觀察了半個小時,男主播不是一邊一本正經地拿著食品介紹,而是一邊不斷地從海里抓起魷魚、海螺、白蛤等海鮮,一邊賣力地推銷著“好物”,不斷有人下單購買。

記者起底造假產業鏈:前面放後面撿,1分鐘抓3只大螃蟹

一名女主播開播一個多小時就撿了這麼多海鮮

“你看那麼多做趕海直播的,有幾個火的?你也可以買些海鮮來試試,如果不行再找我學。”5月17日,在海邊,那位周姓女主播的搭檔向記者表示,直播並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要做到直播間同時線上人數超過千人,裡面是有很多學問的,“單單直播場景的選擇就大有文章。”他指著礁石區一個水窪說,“水窪太小你沒法放海鮮,太大的話海鮮就跑了。”

這名男主播透露,要使直播間人氣飆升,裡面是有一套話術的,同時還有一些“小技巧”,他們可以為記者提供培訓服務,培訓費兩萬元。

他自稱曾有一些外地主播專門跑來找他們學習,“學成之後,能賺多少錢還要看個人能力,幹得一般的,一天能收入五六百;幹得好,每天收入幾千塊。”但也表示,“幹我們這行,工作時間長,身體累,心也累。尤其是現在天氣越來越熱,花幾百塊錢買來的海鮮,天一熱很容易死。剛開始做這行,如果直播間沒人氣,賣不動貨,壓力會很大。”

記者將趕海直播展示給島城自媒體作者趙女士。她認為,如果是帶貨主播正常直播,一般很難有幾百、上千乃至上萬人同時線上的巨大流量,“一般人看到這種趕海直播,就會好奇他們下一次出手會逮到什麼樣的海鮮,所以會長時間停留在直播間。而直播平臺都是大資料推流,很多人停留在直播間不走,大資料就會判定這個直播間的內容優質,繼而不斷地推流。”趙女士如此解析假趕海直播火爆背後的流量密碼。

網友吐槽“假趕海”平臺打假取證難

記者注意到,在被質疑趕海造假的主播中,全網粉絲數百萬者也大有人在,虛假趕海博流量的現象在全國沿海地區屢見不鮮,不時有一些“假趕海”事件被網友曝光。

註冊地為日照的一名主播在某平臺上有近百萬粉絲,每期影片在平臺的瀏覽量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她幾乎每次趕海都有“大收穫”。

記者起底造假產業鏈:前面放後面撿,1分鐘抓3只大螃蟹

礁石區裡帶著多個大桶趕海的直播人員。

5月16日,她釋出作品後,很多網友留言質疑:“撿到海參、鮑魚也就算了,她還經常抓到大龍蝦,北方海域根本就不產大龍蝦,這也太扯了。” “又是上次的常駐‘嘉賓’,缺個腿的那隻”……在影片評論區,對於網友“造假”的質疑,這名主播均予以否認。

對於趕海造假,不少自媒體創作者也看不下去了。5月14日,“白蘭地大叔vlog”發文抨擊:“我真的受不了這些趕海造假的人了,能不能認真點啊!就沒有你趕不到的東西。沒有出去五米遠,市場上能買到的海鮮都齊了,我覺得再看一會兒,帝王蟹都能上你桶裡去是吧?”

甚至漁民“漁人老趙”也在自媒體平臺上吐槽,“看到100多萬粉絲的作假趕海影片,我也迷茫了,他們動不動就播放量幾十萬,我發個影片才幾千人看,難道我也要造假嗎?”

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趕海已經成為影片造假的重災區,天天撿到大龍蝦,真當我們傻?”

記者起底造假產業鏈:前面放後面撿,1分鐘抓3只大螃蟹

註冊地為日照的一名女主播在海邊趕海抓到了大龍蝦,備受質疑。(影片截圖)

記者起底造假產業鏈:前面放後面撿,1分鐘抓3只大螃蟹

直播間內,一名最高萬人同時線上的主播遭到網友公開質疑

5月18日,記者將虛假趕海的情況反饋給直播平臺。一名平臺工作人員表示,對於虛假人設、虛假內容,平臺一直在加大監管力度,一旦查實會根據情況分別採取下架影片、關閉直播、限流、封號等相關從嚴處罰措施。網友如果發現內容造假行為,可以向平臺進行舉報。

雖然平臺的打假態度很鮮明,但處理此類違規影片或直播的難度卻不小。“平臺對違規賬號進行處罰,要有一定數量使用者舉報,並在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像此類假趕海,很難有證據證明,除非有使用者拍攝到該主播作假的圖片或者影片,並精確提供虛假趕海主播的賬號。而一般使用者哪怕是拍到現場,也很難找到賬號進行精確舉報。”自媒體作者趙女士如是感慨。

對此,青島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高存玲認為,近年來,伴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自媒體的興起,趕海類影片或者直播迎合了人們嚮往自然、返璞歸真的心理追求,在生活節奏日漸變快的當下,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解壓放鬆的途徑。然而,一些自媒體作者為了斬獲流量,甚至不惜藉助造假博取眼球,給公眾造成了誤導。根治此類亂象,除了自媒體創作者加強自律外,更多地要依賴於平臺加大治理力度,“網友發現此類現象要勇敢進行曝光,這樣才能讓造假內容沒有生存空間。”

■記者體驗真趕海都能逮到啥讓老趕海人告訴您

真正的趕海都能逮到啥?為了一探究竟,5月17日,記者來到造假直播所在的海域,在老趕海人的指點下親身體驗。

青島潮汐表顯示,當天的“低潮”出現在11時56分。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海邊時,已開始退潮,不時有市民拎著小桶前來趕海。

“老趕海人”張先生天天來“撿寶”,他在這片兒趕海已經有3年了。他穿著水鞋、戴著手套,在潮水退去後的亂石堆裡翻找“美味”。

在趕海人裡,張先生明顯體力佔優,他翻動的每塊石頭輕則十幾斤,重則幾十斤。下午1時許,記者再次見到他時,他已經忙活了4個小時。在他面前的小桶裡,除了一隻扇貝、一隻估摸著1兩多重的螃蟹,多是個頭有拇指蓋大小的螺類。

記者起底造假產業鏈:前面放後面撿,1分鐘抓3只大螃蟹

天天趕海的張先生在同一海域趕海4小時,只撿到了五斤多的螺類海鮮

“這些能有5斤多了。”張先生指著自己的“收穫”自豪地說,“這個地方水質很好,這麼大小的螺,有五六種,在海邊能撿到的螺裡面算是大的了。”

張先生說,趕海要看潮水,最佳時間是在“低潮”前的兩三個小時,順著海水退去的方向。他天天在這裡趕海,從沒撿到過鮑魚、海參、大魚等“稀罕物”,“那些東西可能有吧,但不會像他們直播中那麼多那麼誇張。”張先生笑稱,他算是趕海人裡的“專業選手”了。每天趕海拾到的海鮮,他都拿去賣。有時是去武夷山早市,有時去薛家島、薛辛莊趕大集。“15塊一斤,昨天在這裡撿了10斤,可以貼補家用了。”談及趕海的收穫,張先生很感謝大海的饋贈,他很知足。

當天,記者也在張先生的指點下體驗了一番。潮水退去後,礁石叢裡密密麻麻的全是個頭很小的釘螺、偏螺。翻動石頭,還經常能看到指甲蓋大小的蟹子。當天趕海兩個小時,記者撿了兩斤多這樣的小海鮮。

青島哪些地方適合趕海?

跑遍青島沿海的趕海愛好者孫先生說,大的海鮮一般都不會在海邊“擱淺”。島城的海岸線近八百公里,近年來,海洋水質越來越好,適合趕海抓小海鮮的地方不少。西海岸唐島灣公園南岸有大量的野生海蠣子和蛤蜊,虹橋待月公園的沙裡有很多“蜆母”,嶗山會場能夠挖到個頭很大的蟶子、白蛤,“收穫最大的就是李滄後海,那裡有個頭很大的海螺和海蠣子、皮皮蝦,但是需要全副武裝,蹚過很深的淤泥。業餘人士不建議前往。”

Tags:趕海直播海鮮主播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