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宋朝人為何不喜歡吃豬肉?價賤如糞土不是主要原因

由 青鏡臺 發表于 運動2023-02-05

簡介青鏡臺近日在閱讀《餐桌上的中國史》時發現,該書作者對宋代人不吃豬肉的原因做了一些研究

豬肉在古代是什麼地位

宋朝人為何不喜歡吃豬肉?價賤如糞土不是主要原因

豬肉作為現代人的主要肉類食品之一,司空見慣,不足為奇,可絕對沒有多少人知道,宋代人是不喜歡吃豬肉的。

那宋代人為什麼不喜歡吃豬肉?

先來看看記錄北宋都市生活的《東京夢華錄》是怎麼介紹的。

讀過《東京夢華錄》的都知道,此書中有很多關於食品的記述。耐人尋味的是,在卷二《飲食果子》中列出的將近

70

種菜餚中,沒有一種是用牛肉或豬肉做的菜。

在卷二《州橋夜市》中記錄了當時夜間室外露天餐飲攤的情況,其中記載了很多那裡販賣的食物。然而,在二三十種菜餚中,用豬肉作為食材的只有“旋炙豬皮肉”一種。

這麼多美食紀錄,卻偏偏沒有用豬肉做的美食,難道宋代人真的不喜歡吃豬肉嗎?可《東京夢華錄》卷二《朱雀門外街巷》中卻有“唯民間所宰豬”一些不盡詳細的記錄。顯然,當時的人是吃豬肉的,要不宰豬幹嗎?要不也不會出現大名鼎鼎的“東坡肉”了。

那為何《東京夢華錄》中記錄用豬肉做的美食怎麼那麼少呢?有史料證明是當時的豬肉太便宜,人們不太喜歡吃。

宋朝人為何不喜歡吃豬肉?價賤如糞土不是主要原因

宋代周紫芝《竹坡詩話》中有一首據說是蘇東坡寫下的讚美豬肉的詩,原文是: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是一首頗為口語化的詩,是否蘇東坡所作姑且不論。我們只能透過此口語化的詩,來判斷當時的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行文至此,我們似乎已經找到宋代人不吃豬肉的原因了,但青鏡臺仍有疑問,在北宋之前,古人是吃豬肉的,為何到了北宋就不吃豬肉,難道僅僅是因為價格太低?

比如透過《齊民要術》中舉出的家畜加工及烹飪的用例來看,第一位是豬肉,其次是羊肉、牛肉。由此可見,當時豬肉的地位非常高,是主要的肉類食材。可到了北宋,羊肉就成為上等的肉類,豬肉幾乎消失不見。

何時形成這種格局的,至今還不十分清楚。

宋朝人為何不喜歡吃豬肉?價賤如糞土不是主要原因

青鏡臺近日在閱讀《餐桌上的中國史》時發現,該書作者對宋代人不吃豬肉的原因做了一些研究。

《餐桌上的中國史》認為,其中的一個原因可能是遊牧民族的南下。

書中舉例說,916

年,中國北部出現了契丹國,約

30

年後的

947

年,其國號改成了遼。同一年,遼國的軍隊進入

汴京(開封)。遼國並沒有長期佔領汴京,但契丹人卻把他們的“日常飲食中以羊肉及乳製品”的風俗習慣帶入中原。

定居中原的契丹人不僅改變了中國北方肉食的風俗,也對後來統治中國北半邊的女真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遼亡,大金建立之後,特別是到了大金後期,女真人的肉食幾乎都是羊肉。

北宋滅亡後,伴隨著移民潮,食用羊肉的習慣不但也隨之南下,而且在南宋時期更是將羊肉文化上升到另外一種高度。《武林舊事》卷九中記載了南宋高宗皇帝行幸,去了清河王張俊的宅邸,當時的菜譜裡,就有薄切煮羊舌。另外,高宗隨行官員的菜譜中,多次出現了羊肉做的菜。

這還不是重點。

《餐桌上的中國史》介紹到,到了元朝,蒙古政權不僅統一了中國,其統治範圍甚至延伸到部分歐洲地區。作為統治民族,他們的風俗習慣以及價值觀一定也會影響被統治民族。

《餐桌上的中國史》重點介紹到,馬可·波羅在其自述的《馬可·波羅遊記》中記錄過一段耐人尋味的話。他說在杭州設有屠宰場,“專門屠宰子牛、雄牛、山羊、綿羊等大型動物。這些動物肉專供貴人及富有階層食用。但一般的下層階級,吃汙穢的肉毫不在意”(愛宕松男,

1970

)。

什麼是“汙穢的肉”,馬可·波羅沒有明說。

在這一段文字裡,幾乎提到了所有的食用牲畜,其中沒有提到的就是豬和狗。西方人不吃狗肉,蒙古人當然也不會吃狗肉。對蒙古人來說,狗是人類的朋友,吃狗肉是不文明的象徵。“汙穢的肉”唯一的可能就是指豬肉。

《餐桌上的中國史》認為,其實這樣說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國古代有在廁所下方飼養豬的習慣,漢代的陶製豬圈模型可以證明。一直到近代,一部分地區仍保持著這種習慣。從這點上來看,說豬肉是“汙穢的”有一定根據。這或許也是蘇東坡詩裡說“富者不肯吃”的原因了。(青鏡臺)

Tags:豬肉羊肉中國史餐桌上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