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吟歌入夢醉下保

由 中國江西網 發表于 運動2023-01-27

簡介從當年的垃圾門口堆、蒼蠅滿天飛,到現在的垃圾不落地、定時定點收集,再到垃圾分類投放、搬運,最後垃圾不出村,下保村的“心”跳動起來

清字取名怎麼破局

□ 喻軍華 劉 敏 喻國平

空山新雨,冬日勝春。

我們再次走進俯臥在延綿青山中的小村落——渝水區良山鎮下保村。靜謐祥和的村莊,宛若大自然驚鴻一瞥,但見溪流歌吟,交通阡陌,樹木掩映,天際澄碧。

徜徉在乾淨整潔的村莊,撲面而來的是花草的馥郁,夾雜著泥土的清香,氤氳在薄霧之中。每一次的親近,下保村都帶給我們不同的驚喜,它在我們眼中的變化,宛如十八少女。只是,如果不是深入到它的內心,我們怎會想到,眼前的桃源在上世紀末還是另一番景象。那是難以啟齒的往昔。

十餘年篳路藍縷,貧困村變成了富裕村,髒亂差村變成了全國美麗宜居示範村。

十餘年櫛風沐雨,鄉風文明蝶變,治安混亂村變成了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文化貧乏村變成了全國文明村。

我們眼中的下保,有著人們對鄉村的所有美好想象。

20年前的下保是怎樣的?偏遠,閉塞,髒亂差。落後到什麼程度?下保人最有發言權。

塘元村的胡陽根曾在村裡當民辦教師,回憶起當年市裡組織的一次以“美麗家鄉”為主題的小學生徵文活動,他至今不能釋懷。當時,他鼓勵班上幾個作文好的孩子抒寫下保,但孩子們無從下筆,10歲的何歡說,村裡的環境讓她詞窮。

胡蘭英說起第一次來到婆家下保村時的窘境,竟哭笑不得。坐丈夫的摩托車一路顛簸來到下保時,白色的新衣掛滿了泥土,眼前的光景差點讓她流眼——清一色的土磚房,黃色土坯裸露在外,家家戶戶門前堆著一堆垃圾,滲出的汙水形成一條條臭水溝。豬圈與住房相隔幾步,惡臭成了就餐時無法忍受的折磨。

下保村還有這麼一個傳說,一名在外務工的小夥子第一次帶女朋友回家,姑娘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方便之所急得直跺腳,而村裡糟糕的環境讓她沒有吃過一頓好飯、睡過一次好覺。臨走時她告訴小夥子,她可以嫁給他,但這個鬼地方,她再也不會來了。

素來勤於農桑、百折不撓的下保人,何時受過此等嫌棄?!

2008年6月,胡云華接任村支部書記,這個百廢待興的村莊,棘手。

“來了,就一定要做事。做事,就要把事情做好。把環境搞上去是當務之急。”新官上任三把火,胡云華的第一把火就燒到了鄉親們的“心頭”。

破局,勢在必行。

道路硬化,農房改造,衛生改廁。

四通八達的瀝青路,白牆琉璃瓦的新房,還有潔淨如新的公廁,村子的顏值提升了。

河溝清淤,人畜分離。畜禽糞便、化肥農藥等面源汙染整治。村民不需繞道而行,不再跟豬一起吃飯,村子的氣味清新了。

但真正要完成環境蛻變,一定要淨化村子的“心”——垃圾處理。

前些日子,“垃圾分類”無疑是最潮的熱詞之一。誰曾想,早在2011年,下保這個偏僻的小村莊,居然是“吃螃蟹的人”。

垃圾分類,談何容易?“平時鄉親們老抱怨:‘村子這麼髒,你們這些黨員幹部怎麼也不管管?’當我們下定決心要進行垃圾分類時,他們卻反問,農村人幹嗎要這麼講究?”回想起那些經歷,胡云華忍俊不禁。

那段時間,下保深夜的寧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村幹部與村民激烈的“爭吵”。胡云華帶著村幹部挨家挨戶上門為村民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做思想動員工作。每個夜晚,他們都伴著村裡的燈光一盞盞熄滅。

長夜宵寐,黎明破曉。村民的態度變了,村莊的面貌也變了。

以前,垃圾可以隨手隨地扔;後來有了垃圾桶,就打包一起扔;再後來扔垃圾前都要想一想,什麼樣的垃圾該放哪個桶;而現在,易拉罐放藍桶、水果皮丟綠桶……成了村民的習慣。

“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這樣的觀點,在下保村村民的垃圾分類體驗中得到了完美印證。

每到太陽落山,是胡蘭英最滿足的時刻。家門口藍桶中的廢紙、玻璃瓶和易拉罐等可再生垃圾等待著保潔員的回收,它們以換取少量報酬的方式回饋給辛勤分類的主人。而綠桶中的廚餘垃圾則進入沼氣池,透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經過一個管道送進廚房,連線燃氣灶,竄動的藍色火苗升騰時,是對胡蘭英一家的犒賞。火焰燒盡的是對傳統陋習的摒棄,燃起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從當年的垃圾門口堆、蒼蠅滿天飛,到現在的垃圾不落地、定時定點收集,再到垃圾分類投放、搬運,最後垃圾不出村,下保村的“心”跳動起來。曾經低迷的村莊終於從低谷走了出來,煥發出全新的精氣神。有村民戲稱,現在自己住的村子倒不像是農村了。

當年狼狽的準新娘胡蘭英,後來成了村婦女主任。今年3月,她正式退休,在深圳照顧孫子沒幾個月,竟匆匆忙忙地回來了。

“孫子很可愛,我真捨不得,但是現在家鄉環境這麼好,我更捨不得。”胡蘭英說,當年的選擇沒有錯,在下保,她過得很幸福。

那個發誓不再來下保的姑娘,後來還是來了一次,再後來,就乾脆住了下來。

2010年3月,浙江人應君斌踏上下保的土地時,精神萎靡,一臉憔悴。原來,由他一手創立的園林公司,因苗木遷移對選地的環境、氣候、地質等有著極高的要求,專案擱淺,陷入危機。迷茫的他在江蘇、安徽等地兜兜轉轉,四處尋找合適的遷移地,最後來到江西,走進了下保。

時值驚蟄,萬物復甦,下保正延展活潑的姿態。掠過山澗清泉,聆聽丫枝鳥語,應君斌在一處翠綠的稻田前駐足。

山林層疊鬱鬱蔥蔥,蓬勃生機鼓脹人心。溫煦的清風吹拂顏面,似戀人的玉手輕柔撫摸。抓一把黑亮的泥土在手,絲絲滑膩間能聞到淡淡的清香……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應君斌頓時容光煥發,激動不已。

紅葉石楠、廣玉蘭、金葉女貞……新建的花卉苗木基地花團錦簇,特色果業園生機盎然,繽紛色彩遍鋪村內村外。新的產業發展模式讓全村近半數農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創業,村民的腰包由此鼓了起來。土地流轉把土地集中起來經營,下保村開村以來第一次有了支柱產業,終於能夠憑藉自己的財力辦大事。

貧困戶何細塊以前在村裡打零工,沒活時就在村裡遊手好閒。現在可不一樣,在與園林公司簽下合同後,他對自己負責的幾畝苗木,就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每當狂風驟雨,他都要第一時間到基地去看看,確保沒事才安心。苗木茁壯成長,算是沒有辜負何細塊的苦心。今年,他家裡購置了兩樣家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就此在下保村紮根。

誰能想到?在應君斌來到下保之前的數年,下保村的山上到處是令人痛心的景象:亂砍濫伐,成群的樹木化作縷縷暗淡的炊煙。掘山盜礦,轟鳴的聲響肆意驚擾山間的鳥鳴。

翠綠的山挖禿了,山上的樹砍光了。

在整治村莊環境後,胡云華開始燒他的第二把火:治山。村幹部反覆商量之後,村裡定下“四不”制度:不許燒木炭,不許砍伐林木,不許破壞植被,不許開採礦石。

對祖祖輩輩靠山吃山的下保人來說,這無疑斷了生計。

“我自己種的樹,為什麼不能砍?”

“他沒有帶領我們致富,還影響我們自己賺錢!”

…………

質疑聲一浪高過一浪。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下,胡云華力排眾議,絲毫不讓步。

隨即,鐵靴落地:封山育林!

拆除木炭窯15處,查封非法開採石英石等礦產資源點10餘起,15個大小水庫全部退出精養,21棵古樹全部進行貼牌保護……

“我們下保村沒有別的資源和優勢,只要把生態保護好,比什麼都值錢!”這是胡云華頂住壓力的決心所在。

真是一語中的。

生態保護優先,而在生態利用方面,胡云華又有了一個新的創舉。距離村委會不到百米、閒置多年的荒地成為改造的試驗品。村裡將荒地打造成花海基地,取名“格桑”,寓意幸福和美好時光。

自2017年起,連續3年的花海藝術節遊客如織,令人心馳神往。

“當年不讓砍樹,大家都抱怨要餓死。現在,大家都指著這些花草樹木致富,個個好生保護著。”以往經常跟村幹部唱反調的王坑村的江菊保,在與村裡的果凍橙產業基地簽約長期合同後,如今不僅對村幹部讚不絕口,還成為山林保護的堅定支持者。

村內滄海桑田,村外聞風而動。

曾經不甘埋頭耕作、打破藩籬外出闖蕩的村民,聽聞家鄉鉅變,都向往回鄉發展。於是,返鄉創業成了下保村的一股時尚。村民何永紅便走在了時尚的最前沿。兩年前,他還是市裡一家酒店的廚師,工資雖然可以養活一家人,但也沒有多少富餘。當他在家鄉親眼目睹了花海藝術節的盛況後,返鄉創業的心開始萌動。說幹就幹。閒置的房屋經過修整別有韻味,以地道鄉村小菜組成的菜譜獨具風格,鄉村農家樂粗具雛形。兩年來,每到節假日他的酒店都異常火爆,家庭收入比過去翻了幾番。

“誰會不願意在家門口賺錢呢?我也是託了村子發展的福。”享受著綠色經濟的紅利,摸著鼓鼓的腰包,何永紅樂得合不上嘴。這兩年,像他這樣返鄉創業的村民,已經有30多人。

綠水青山真正成了“金山銀山”。

從封山育林到產業興旺,環境美兼顧了發展美。

從各自闖蕩到集體發展,一處美轉型成一片美。

太陽西斜,金色的餘暉像夢中的希望灑落。又到了與下保告別的時候,穿行村中,讓人有太多的不捨。一群揹著書包的孩子嬉鬧著跑過來,突然他們在一堵“文化牆”前止步,開始大聲朗讀:公益事、多出力,倒垃圾、不隨意,磚瓦柴、擺整齊……確實,文明,對我們許多人來說太過寬泛與抽象,但走進下保,卻能真切地感受到文明的具象與力量。

在下保,文明就是一面牆。村內村外,呈現在遊人眼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的“文化牆”,生動有趣,圖文並茂,與整潔的環境渾然一體。

在下保,文明就是一臺戲。村民何建文以自己親身經歷為範本,將母親與妻子由勢同水火到形同陌路,再到感同身受而情同母女的全過程,自編自導自演《婆媳和》搬上了村民大舞臺,不知博取了多少眼淚,融化了多少堅冰。而這樣的創作與演出,在下保還有很多。

在下保,文明就是一個館。鏽蝕的耕犁、殘缺的石磨、復古的織機……200多件新中國成立前後的農業器具,安靜地陳列在下保文化展示館內。在文化系統工作的胡先生,是土生土長的下保人,也是文化展示館文字的主要撰稿者。他說,他雖然走出了大山,走進了城市,但對家鄉的眷戀始終縈繞心懷,揮之不去。

鄉風文明為魂,治理有效為基,鄉村振興戰略正指引新農村建設新風向,讓全國的鄉村閃亮起來,清秀起來。下保,更是熠熠生輝。當年對家鄉無從下筆的小女孩何歡,眼見村民的奮鬥、村子的發展,對家鄉的依附感也與日俱增。大學一畢業,她就回到了下保。如今,是村裡的團支部書記,也是村裡最年輕的村幹部。她說,她從小就夢想有一天能為家鄉的建設出力。現在,夢想成真,她要為家鄉發展續寫新的篇章。

是啊,何歡的夢實現了。而下保村的鉅變,又何嘗不是憧憬美好生活的村民的夢想成真呢?一個偏僻、落後,處處遭人嫌棄的村莊,已然鳳凰涅槃,日新月異。如此,那美麗鄉村中國夢的實現還會遠嗎?

Tags:下保垃圾村民下保村胡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