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70年代“下館子”是什麼體驗?顧客不是上帝,但是絕對比現在好

由 雯雯娛樂說 發表于 運動2023-01-26

簡介但在70年代“下館子”,顧客雖然不是上帝,但那時飯館的衛生和味道比現在的飯館要好太多,二者之間的差距可是一目瞭然的

什麼是地溝油怎麼做的

我們走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是“某某某私房菜”或者“某某某土菜館”,這些普遍存在飯館菜品齊全、服務周到,可是味道卻不盡如意,有些飯館甚至存在一些衛生隱患。

這些飯館的弊端導致前來消費的顧客少之又少,門可羅雀。所以各大飯店的老闆想方設法的做好服務來留住顧客,小到土菜館的“抹掉零頭”、贈送酒水;大到如“海底撈”等連鎖餐飲企業賓至如歸般的服務,尤其以“海底撈”的服務理念是餐飲行業的突出表率。

這些顧客享受著上帝般的待遇,但是卻很難享受到稱心如意的美食。但在70年代“下館子”,顧客雖然不是上帝,但那時飯館的衛生和味道比現在的飯館要好太多,二者之間的差距可是一目瞭然的。

70年代“下館子”是什麼體驗?顧客不是上帝,但是絕對比現在好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態度

生活在70年代,大部分中國人的口袋都是不富裕的,尤其是那時候市場經濟制度還沒有實行,能下一頓館子的機會少之又少,所以人們倍加珍惜。

在電視劇中,經常可以見到因為可以下館子吃飯而歡呼雀躍的場面。但現在的中國人提到下館子,第一反應是“外面做的不健康、不衛生,還不如家裡做”、或者“飯館裡的菜味道哪有家裡做的好”。

不同的時代,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這是為什麼呢?據筆者分析,應該有這幾點原因:

70年代“下館子”是什麼體驗?顧客不是上帝,但是絕對比現在好

一是味道差距。

70年代的飯館味道要比現在好太多。70年代的中國人普遍貧困,家裡的菜千篇一律是蔬菜,肉菜是逢年過節才可以吃到,菜的品種也比較少。

更重要的是,油作為做菜必備的單品,價格十分昂貴的,家裡做菜是捨不得放油的。

但飯館可不一樣,做菜的油給您放的足足的,保證了食物的口感。

相信大家有過對比,蔬菜油放的多絕對比放的少好吃。除此之外,飯館的菜品也很齊全,廚師的技藝高超(那時候調味品缺乏,食物是否做的出彩,全靠廚師的火候),保證食物色香味俱全的同時,份量也給您放的足足的。

70年代“下館子”是什麼體驗?顧客不是上帝,但是絕對比現在好

而且下館子肯定會有魚肉,在食物匱乏需要使用糧票的年代裡,有魚有肉就是珍饈美味了。

相比之下,現在中國人對食物的需求則是清淡健康、少油少鹽。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於精神生活的需求遠超物質生活的需求,因為已經過了物質匱乏的時代,我們對飲食的需求不再是大魚大肉,而是綠色有機。

但是現在普通消費水平的飯店,食物顯得非常油膩,有的廚師為了增加食客的食慾,給菜品添加了很多鹽和調味品,讓食物失去了本身的味道和營養價值,所以人們寧願在自己家裡吃飯也不去飯館。

70年代“下館子”是什麼體驗?顧客不是上帝,但是絕對比現在好

還有一些快餐飲食連鎖店,要麼就是油炸食品衛生堪憂,要麼就是燉煮加很多調味品的大鍋菜,這些食物除了讓人長胖之外,毫無任何益處。

我們經常會聽到身邊人說:“我已經在外面吃了好幾頓了,都吃膩了,真想回家吃飯呀!”這些話你在70年代可是聽不到的,因為下館子可是件奢侈美好的事。

二是衛生差距。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現代人去飯館吃飯首先擔憂的就是衛生問題。

地溝油、老鼠亂竄的廚房、沒洗乾淨的菜等等現象,可以說在大部分飯館裡都是存在的。

70年代“下館子”是什麼體驗?顧客不是上帝,但是絕對比現在好

尤其是現在的外賣平臺,食物製作過程的不透明,為商家營造了弄虛作假、缺斤少兩的機會,動不動使顧客出現身體抱恙的情況。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考慮,出去下館子都成了人們無可奈何的選擇。

但在70年代可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那個時代民風淳樸,人們善良單純。食物洗乾淨、菜品份量足是飯館經營的基本原則。

更何況那時候也沒有各種各樣有害身體的調味品,更不知道如何製作地溝油、香精色素,食物都保留了原汁原味。70年代還屬於計劃經濟時期,國家掌握著物資的供應,憑票購買的食物都是新鮮的,所以食品安全問題少之又少。

70年代“下館子”是什麼體驗?顧客不是上帝,但是絕對比現在好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服務

如果說現代下館子哪一點要比70年代好,大概就是服務態度了,畢竟現在的飯店對於人們來說可有可無,而且數量眾多,如果不以優質服務吸引客戶,飯店前景可能不容樂觀。

比如“海底撈”之所以在火鍋行業佔據一席之地,就是因為它的服務態度非常好。

但是在70年代下館子,你可能享受不到上帝般的服務。

70年代的中國,實施的是計劃經濟體制,當時存在的飯館屬於國營企業,飯館裡的服務人員,應該如同現在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那可是鐵飯碗,所以這些服務人員無需對你點頭哈腰,甚至卑躬屈膝,有時候還會訓斥顧客。

70年代“下館子”是什麼體驗?顧客不是上帝,但是絕對比現在好

現在的飯店大都貼上“光碟行動”的標語,用以勸導顧客節約糧食,但如果在70年代,你吃不完食物可是要被服務員說教的,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裡,浪費糧食就等於浪費生命。

那個時候也沒有設定顧客投訴渠道,如果你覺得服務態度不好,也只能吃啞巴虧,暗自忍耐。不過那時候有能力下館子的顧客非富即貴,個人素質較高,他們不需要“上帝般”的待遇,服務人員只要做好本分就行。

而且70年代講究的可是“勞動人民最光榮”,服務人員屬於勞動人民,理應被尊重還不是被任意使喚。

70年代“下館子”是什麼體驗?顧客不是上帝,但是絕對比現在好

小結:

相比於70年代的飯館,現在的飯館衛生問題十分嚴重,唯一可以誇讚的大概就是現代飯館的服務理念,將顧客尊為“上帝”,讓我們可以在忙碌的工作之餘,享受片刻的愜意時光。

如果是您的話,是願意享受70年代的無汙染無新增的美味佳餚,還是願意享受現代飯館的“上帝”般的服務呢?

Tags:飯館70下館子食物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