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地下動脈”有了“智慧大腦”

由 人民融媒體 發表于 運動2023-01-24

簡介為此,淮安市主城區智慧排水管控平臺對現狀排水設施進行地理資訊採集,將其錄入地理資訊GIS系統,在一張地圖中就可檢視排水設施的深度、管徑、流向等基本資訊,並可以做到設施準確定位查詢,透過網路平臺對排水設施實現數字化、視覺化管理,為管理人員和設

地下管網怎麼查詢

本文轉自:淮安日報

■融媒體記者 王 舒 通訊員 蔣 琳 李 佳

如果將城市比作人的肌體,排水網路就是深藏地下的“動脈”,排水通則城市暢。

日前,由淮安同方控源截汙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淮安市主城區智慧排水管控平臺正式上線,以GIS為核心,運用大資料、物聯網、BIM、人工智慧等技術,打造“橫向業務範圍全覆蓋、縱向跨職能管理機構全覆蓋”的一體化、資訊化體系,實現全息化、集中化、實時化、智慧化的排水運營管理新模式,保障城市排水系統安全高效運轉。

系統錄入,描繪地下“活地圖”

日新月異的城市,工程專案不斷在各處推進,深埋地下的排水管網,看不見摸不著,施工人員如何規避?以前,主要靠翻閱排水管網紙質檔案,一旦檔案缺失,只能依靠市政工人的個人經驗。為此,淮安市主城區智慧排水管控平臺對現狀排水設施進行地理資訊採集,將其錄入地理資訊GIS系統,在一張地圖中就可檢視排水設施的深度、管徑、流向等基本資訊,並可以做到設施準確定位查詢,透過網路平臺對排水設施實現數字化、視覺化管理,為管理人員和設施維護人員提供精準、高效、直觀的設施管理模式與方法。如遇道路施工,便可直觀、便捷地向施工單位進行現狀排水管線交底,對於被施工單位掩埋的排水設施,也可根據普查所得座標進行快速定位,極大提高工作效率。

“以前,深一鏟淺一鏟,摸著石頭過河,現在開啟電腦,地下管網一目瞭然。”淮安同方控源截汙工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平臺已接入淮安市主城區汙水提升泵站14個、一體化提升泵站16個、汙水廠3個、排水管網1490。73千米(其中汙水管網750。23千米、雨水管網740。5千米),同時,平臺預留標準介面,後期可簡便、快捷地接入我市其他縣區資料。

實時監控,安裝管網“晴雨表”

淮安市主城區智慧排水管控平臺不僅提供靜態地圖,還可實現動態監控。在管網多個關鍵節點,工程人員安裝液位計,可實時感知排水管網、河道的液位,特別是在雨天,能根據預警等級彈窗,反映管網的異常變化和河水倒灌情況,為城市內澇防治提前提供預警資訊。此外,基於“廠泵網”實時監測資料,當汙水處理廠汙水指標異常時,透過管網拓撲和匯水區分析,構建上下游追蹤模型,快速分析“廠泵網”上下游關係。平臺還整合泵站和汙水處理廠自動化控制系統,實現泵站和汙水處理廠工藝流程的自動化執行,結合現場裝置執行監測資料,根據自動化控制指令實現裝置的自動化控制;實時採集河道水位指標與排口排汙狀態影片資訊,及時發現汙水入河、河水倒灌等情況,指導汛期閘門開閉,減少城市內澇。

據介紹,目前平臺已經接入汙水管道液位監測42個、雨水液位監測21個、河道液位監測13個、重要排水戶14個、一般排水戶近300個、影片監控點170個,實現對管網裝置全流程監控。

模擬模擬,打造動態“追蹤器”

在淮安市主城區智慧排水管控平臺監控大屏上,記者看到,若干“游標”一直在閃動。“他們是管道巡線檢測人員,不論走到哪裡,系統都能追蹤到。”工作人員介紹,平臺以三維數字孿生底板為基底,結合真實地理資訊,對管網流向、管網執行狀態、泵站執行資訊、人員車輛工作狀態、汙水處理廠執行資訊等進行實時模擬模擬,將實時業務資料進行立體視覺化呈現,幫助運營單位與監管部門實時掌握業務執行動態。

淮安市主城區智慧排水管控平臺專案負責人齊振偉介紹,平臺建立起覆蓋“源網站廠河”的一體化運維管理體系,首次實現城市汙水各環節全生命週期統一監管。此項技術在省內首次得到創新性應用,並順利透過中華環保聯合會組織的專家評審,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藉助淮安市主城區智慧排水管控平臺,我們可以更高效地對給排水運營業務進行監管。”淮安市給排水監督管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平臺有效提升了該中心安全保障能力和精細化管理水平。該中心將充分利用平臺優勢,變被動響應為主動應對,實現城市排水系統科學、高效、精細化管理,不斷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指數。

Tags:排水管管網平臺淮安市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