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教育孩子的最高智慧

由 淨之蓮 發表于 運動2023-01-09

簡介當然,首先是這個老師要很明白,很有理性,不要一高興起來就變成放縱,情緒來時就變成苛責,這樣孩子永遠把握不好你的規矩與彈性在哪裡,孩子的心裡會亂的

輶是什麼意思

我們的孩子尚未被汙染,他剛剛到世界來,人性的光明是很容易被提升起來的!

一個老師要有這樣的認定,用你的智慧啟發他的智慧,用對光明的信賴、對人性的信賴引導他也能走向人性的光明!如果這樣的話,這個孩子漸漸可以不去管,至少不必管得太多,只要他不過分。孩子總是活潑的嘛,他精力旺盛,總是喜歡錶現小聰明嘛,“貢高我慢”一下,甚至搗蛋一下。

所以我們也要立規矩,但這規矩要有彈性,如果只設規矩沒有彈性,這條線畫得太死,那老師的心也是死的,這孩子的心於是也死了,所以不能設一個非常死板的規矩。

但你一定要有規矩,規矩是要隨時講的,隨時提醒他。而規矩的外圍有個彈性,彈性的空間要看老師,老師嚴格一點兒的,空間就小一些,老師放鬆一點兒的,空間就會舒展些。但是一定不可以越過這個彈性!規矩之外已經有彈性了,再越過這個彈性就是放肆了。所以不要讓孩子放肆,但是也不要要求孩子完全中規中矩,就在這個彈性空間中拿捏。

教育孩子的最高智慧

王財貴老師

一個老師要讓孩子很快把握到他應守的規矩在哪裡,彈性可以到哪裡。當然,首先是這個老師要很明白,很有理性,

不要一高興起來就變成放縱,情緒來時就變成苛責,這樣孩子永遠把握不好你的規矩與彈性在哪裡,孩子的心裡會亂的。

孩子的心一亂,就招致師生之間的不協調,你就感覺孩子常不如你的意,而孩子也隨時提防老師,師生互相猜忌,都變成仇人了,還教什麼學!

老師應該一直安安穩穩地保持心平氣和的心態,如果孩子超越了彈性,就一定要規範他,或許只是一個警示動作,甚至一個眼神就好了。久而久之,一個班樹立了風氣了,有孩子一旦超越界限,旁邊的孩子也會提醒他,孩子會管孩子,他也會警覺這樣下去老師會生氣的,最後,班級管理就不必大動干戈了。

《中庸》引《詩經》“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心中懷有明德的人,是不需要經常大呼小叫的,不需要疾言厲色的。那麼,“不大聲以色”就是最完美了嗎?不是,《中庸》更進一步引了“德輶如毛”的詩句,“輶”是“輕”的意思,意思是說:一個有德者的“德”,要像羽毛一樣,使人幾乎感覺不到壓力。不需要板起臉孔,好像向人宣佈說“我是個有德者”,於是,擺出一副聖人的樣子。你不要板起臉孔嘛,自自然然地,好像不費絲毫力氣,但卻實實在在是一個精進不已的有德者。這景況,已漸漸接近莊子說的“逍遙”了,但是《中庸》依舊批評它,說:“毛猶有倫。”羽毛輕是輕了,但它還有一個圖樣形狀可以捉摸呢!要真逍遙,還要再進一步,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有如上天的執行,廣大高明而卻毫無聲息,毫無痕跡,到此境界,《中庸》作者不免讚歎說:“至矣!”達到極點了!《中庸》這篇3600字的大文章,到此戛然而止,留下有餘不盡之意。朱子說這是“聖神功化之極”,十足令人掩卷慨嘆回味無窮!

教育孩子的最高智慧

現代教育把孩子們壓的

儒家講到最高,要“無聲無臭”,退而求其次要“德

輶如

毛”,輕輕鬆鬆的。

“羽扇綸巾談笑間”,不是很輕鬆嗎?“檣櫓灰飛煙滅”,一切艱難的問題迎刃而解,不是很輕鬆嗎?想要如此輕快,你應先從“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做起,你的表現不在聲色上了,勉勵自己更加光明,盡力接近天性,還要用一番力氣。從用一些力氣到幾乎不用力氣,到完全不用力氣,完全沒事情一般,老師要向這裡琢磨他的教育智慧。

開始時,能做到“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就不錯了。我自己有明德,我隨時思索做老師的智慧,我遵守著做老師的道理,我有做老師的樣子,漸漸就可以“不大聲以色”,不必大聲叫罵,不必動粗,學生自然自動自主奮發向上。從此更上一層,“德輶如毛”,老師只輕輕地走過來,站在學生面前,或坐在那裡,以其清明的眼光關照一下,學生就能領會老師的心意,不必開口警誡,就已經教好了,學生感覺到好像沒老師一樣。“無聲無臭”,則是大聲小聲都可以,管嚴管松,都恰到好處,有老師沒老師根本都一樣!

教育孩子的最高智慧

老師越使用智慧,就越不必用現實的生命力,越用智慧,自己內在的涵養就愈深,所表現出來的德業就愈高。因為人是活的,學生是活的,活的人是有光明有靈性的,有光明靈性的活人,他的靈性是很容易被感動的,他的光明是很容易被引發的。

所以老師的涵養與德業,很容易在有意無意間,默默地感動學生,啟發學生的清明本性,於是老師自己修了德,也同時成就了孩子的德,雖然孩子此時不知道這就是德,但越長大就越能體會出來,這種從內而外體會出的德,叫“大德” !

這種教育法一定要推廣開來,推廣到全世界!現在西方式的學校教育,是以傳授科學知識為標準。所以我認為我們師範學校的培訓內容,需要有很大的提升。

Tags:老師孩子彈性規矩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