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南陽美食“博望鍋盔”,你吃過嗎!

由 努力流行蕪菁 發表于 運動2023-01-07

簡介白三老對張騫說道:“這是城邑百姓最愛吃的一種乾糧,它是用發麵製作,文火反覆烙烤而成,香味濃郁且炕幹了水分,放置一年半載都不會發黴

鍋盔什麼意思

在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每逢博望開集之日,走過博望街頭的人們都會發現三三兩兩賣鍋盔小販的身影,他們推著滿載鍋盔的三輪車,穿街走巷,自豪地叫賣:“鍋盔——博望鍋盔——”便引來了成群圍觀購買的人群。小孩子拉著媽媽死纏活纏,不買不依,看著別的小孩都吃到了嘴,怎不眼饞;年輕人也紛至沓來,這鍋盔堅韌有嚼勁,吃著有勁道;年老的人也有不少人來購買,街西的王大爺,滿嘴的牙齒已經掉光,可是還特別喜歡吃,這不他把買來的鍋盔掰開一塊,放入口中,蠕動著口腔,盡情地享受著鍋盔特有的面香。博望鍋盔是河南省傳統的小吃。食之酥香爽口,耐嚼耐飢,且久放不壞。在河南的名鍋盔中,南陽市方城縣的博望鎮的鍋盔可以算是佼佼者了。

南陽美食“博望鍋盔”,你吃過嗎!

博望鍋盔質脆肉厚,香甜宜口。它重約2-2。5公斤,直徑1尺(33釐米)有餘。雖然厚達到2寸(0。6 釐米)用刀切開顏色好像生面一樣,但吃起來筋香柔韌,絲毫沒有夾生的感覺。博望鍋盔,系用白麵烤制的一種特色食品。外形似鍋,又類頭盔,通體白色,如生面曬乾一般,直徑一尺餘,厚二寸,每個重達四斤,食之酥香爽口,耐嚼耐飢,且久放不壞。博望鍋盔碩大厚重,色澤細白泛黃。人們上眼一看,就有一種穩重實在的感覺。吃起來有點像蛋糕店做的老式蛋糕,不僅有嚼頭,而且酥軟。即使放涼了,也不會像其他燒餅、烤饢等烙饃,變得硬邦邦的乾硬咬不動。因此,它不僅是較好的風味小吃,也是外出攜帶的理想“乾糧”。

南陽美食“博望鍋盔”,你吃過嗎!

博望鍋盔,這個早已聞名中外博望人的驕傲,以自己獨有的地方特色吸引著四海賓朋,博望鍋盔越來越引起更多人的觀注,今天讓我們在這裡探究它的過去,揭秘它由來的歷史:

讓我們走進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代,那時的人口非常稀少;那時的社會生產極其落後;那時的交通極不發達……這此都成為博望鍋盔誕生的必要條件。因為出行靠步行的人們不得不帶上乾糧充飢,乾糧便成為人們出行必不可少的東西,因此,黍、稷做成烙餅;大、小麥做成的饅頭;莜糧做成的鍋貼;蕎麥做成的餑餑等,都是人們為出行準備的乾糧。製作乾糧也成為居家必備。

自公元前123年春,張騫因北伐立下軍功,被武帝封為博望侯,侯爺張騫便來到封地,博望也由此進入歷史的視線。張騫用自己的賞金為博望城邑百姓建了一座又高大又堅固的石橋,後人稱為“張騫橋”為封地百姓留下了“賞金造橋”的佳話傳贊千年。他初到博望封地便得到了百姓的讚揚,後來他為百姓免稅,頒佈了一系列的法政,使無田少田的百姓分到了田地,制約了富豪和酷吏對封地百姓的盤剝;他還獎勵墾荒,在荒蕪的博望坡上為百姓劃出區域,讓連片開墾;為了維持侯府的開支,他自己親自帶侯府中人也在博望坡上墾荒闢田,侍地農耕。所有的這些措施,很快使博望的百姓富足起來。

侯爺張騫就這樣悄悄地被封地的百姓冠以“平民侯爺”的美稱。張騫和百姓的心靈越走越近,息息相通,百姓把侯府的事看作自己的事,侯府農忙,百姓主動幫工;張騫也把百姓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百姓有求必應。可惜的是,封地百姓與侯爺相伴的日子實在太短了!

公元前121年初夏,侯爺張騫出兵北伐匈奴左賢王時,因為遲援李廣將軍,被武帝削去了侯爵,貶為百姓當他回到封地,攜家人一起回故土陝西城固之時,城邑百姓在白三老(三老:漢代在鄉里主教化民風的人)的建議下,城邑中每戶從自家的糧倉中獻出一把麥子,用杵臼脫皮,在鍋中用文火烙成了厚厚的六張大餅,這六張大餅裡蘊藏著封地千萬百姓對侯爺張騫的深情。

為了不打擾百姓農忙,張騫決定趁夜離開,當他走到自己用賞金為城邑百姓修建的大石橋上時,白三老帶人在這裡已經等候了大半夜,他讓人抬著內裝六張大烙餅的包裹放到張騫面前。張騫被一股燒烤濃郁的面香味所吸引,他搬起一個來看,呵!這大烙餅有一寸多厚,七八斤之重,圓圓的既像個大斗笠,又像個大頭盔,不可抗拒的面香沁人心脾。白三老對張騫說道:“這是城邑百姓最愛吃的一種乾糧,它是用發麵製作,文火反覆烙烤而成,香味濃郁且炕幹了水分,放置一年半載都不會發黴。”張騫高興地說:“老人家,這麼好的一種乾糧,不知叫什麼名字?”老人道:“大家都稱為大烙餅。”張騫道:“這樣的大烙餅倒像個大頭盔,不如叫它‘鍋盔’得好!”白三老趕忙道:“謝謝侯爺為大烙餅賜名!”接著老人又向張騫訴說了這六張大餅的原料都是來自城邑百姓糧倉之事,並懇請張騫收下這份禮物,成全百姓對侯爺的一顆顆感恩思念的心,張騫非常感動,就收下了這些大烙餅,帶著家人離開了封地。

也許侯爺張騫稱大烙餅為鍋盔只是一句隨心所欲的話,但在封地百姓的心中,“鍋盔”一詞是侯爺所賜,把大烙餅更名為鍋盔,還代表了封地百姓對張騫侯爺的懷念。為此鍋盔也就成為博望人對侯爺張騫感懷念的一種寄託。因此鍋盔一詞很快取代了大烙餅,並且聞名當世,成為乾糧中的佼佼者。通往西域的古“絲綢之路”隨後漸漸開闢,行走在荒無人煙的戈壁、沙漠的駝隊,沒有耐儲久存的乾糧顯然無法支撐,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輝煌當世的博望鍋盔曾經相伴駝鈴走過茫茫戈壁,橫渡西域各國,為商賈旅隊提供了不竭動力!

南陽美食“博望鍋盔”,你吃過嗎!

說這種美食好吃不貴,是因原料就簡單到麵粉、鹼面那麼兩樣;做法就簡單到發酵、烙烤這麼省事。不過再簡單的美食,也有一定的製作技巧。那就是要按季節掌握好水溫,先把面和成死麵塊,放在案頭用木槓邊折邊壓,壓勻盤到,切開加入酵面和鹼水再揉再壓,直至面光色潤、“軟硬兼施”之際,才用溫布蓋嚴盤性。再一個就是麵餅上鏊之後,要文火蒸烤,勤翻勤轉,也就是俗話說的“三翻六轉”,才能火色均勻,開出美麗的“菊花毛邊”。成品的博望鍋盔,因用乾麵和發酵面反覆盤揉,兩面凝結後不焦不糊,故有生面顏色、噴香熟饃的味道。小夥伴們,南陽美食“博望鍋盔”,你吃過嗎?

Tags:鍋盔博望張騫百姓侯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