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端午節還有一個別稱——女兒節

由 新華網客戶端 發表于 運動2023-01-05

簡介”這首描寫端午的民謠,體現出端午節吃粽子在全國各地的普遍性

端午別稱是什麼

端午節是我國夏季最重要的節日,在農曆五月五日,又稱“端陽節”“粽子節”“詩人節”“龍舟節”“女兒節”等等。“端午”一名,源於古代干支紀年,是五月的第一個午日,後來人們開始使用數字計時方式,便用“重五”取代了“重午”,但是仍然保留了“端午”這一名稱。

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關於端午節由來的傳說也有很多,其中以屈原的傳說故事流傳最廣,也有紀念孝女曹娥和紀念伍子胥的說法。

五月酷暑將臨,瘟疫多生,故古人將五月稱為“惡月”,初五被稱為“惡日”,此時需要舉行相應的避邪禳災的儀式。可以說,端午節早期的主題驅邪避疫、適應自然,是基於遠古民眾虔誠的原始信仰、巫術觀念。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首描寫端午的民謠,體現出端午節吃粽子在全國各地的普遍性。早在宋代《歲時雜記》中就有記載粽子的多樣種類,有角粽、錐粽、稜粽等等。

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中說:“今天是五月節,大門上應該插一些艾草菖蒲,點綴點綴。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節,應該把鍾馗捉鬼圖,懸在壁上,孩子臉上抹些雄黃酒,辟邪辟邪。’”

蘇童在《祖母的季節》一文中,深情回憶起了祖母去世前包粽子的往事,“我們白羊湖一帶的人都包‘小腳粽’,大概算世界上最好看最好吃的粽子。祖母把雪白的糯米盛在四張粽葉裡,窩成一隻小腳的形狀來,塞緊包好,紮上紅紅綠綠的花線。有一隻粽子掛到我的脖子上了,我低頭朝那隻粽子左看右看,發現祖母包的粽子一年比一年大,掛著香噴噴、沉甸甸的。”

端午節除了粽子外,還有很多地方美食。在汪曾祺的家鄉江蘇高郵,端午時節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十二紅裡我只記得有炒紅莧菜、油爆蝦、鹹鴨蛋,其餘的都記不清,數不出了。”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賽龍舟是端午節最熱鬧的活動,也是端午節的高潮。競渡最早源於南方的吳越、荊楚等地。賽龍舟至今在南方水鄉地區傳承,並且主要表現為水上競技運動。在北方有水的地方,端午也有龍舟會,如北京通州地區端午節“演龍舟於運河之中以為戲”。

端午節還有一個別稱——女兒節,這一別稱從明清時期就開始流傳。明代北京從五月初一開始,至初五日,家家打扮小閨女,給她們戴上石榴花。出嫁女也各自回孃家,看望父母,與家人團聚。

另外,端午節被稱為“女兒節”,還表現在姻親交往中。在姻親關係中,訂婚的男方要給未來的岳丈家中送節禮。如果雙方準備在下一個端午前結婚,還要送正式的大禮,北方部分地區現在還流傳此習俗,稱為“追節”。同樣,已婚的女兒也要帶著禮物回孃家。江蘇、湖北、陝西,新嫁女在端午前要回孃家,且帶著幼兒,稱為“躲端午”。孃家也會給女兒回禮。在陝西的一些地方,孃家給女兒的禮物叫作“端陽禮”,包括夏令衣物、扇子,其中必不可少的是繡有蛤蟆的花裹肚兜。蛤蟆代表著生兒育女、繁衍子孫的能力。

端午節也是年輕人傳情達意的好時節。在一些地方,女孩子會把自己親手繡的裝有艾草或者硃砂的荷包送給自己心儀的男子,如果男子收下了禮物,就表示他也喜歡這個女孩子。(邵鳳麗)

(本文系國家社會基金青年專案“中華傳統禮儀的文化內涵及其傳承研究”(19CKS042)階段性成果。)

Tags:端午節端午粽子五月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