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山楓說文化】第十一期:枝葉凋零的下一句是什麼,句句都是真理!

由 山楓說文化與歷史 發表于 運動2021-05-14

簡介我們解讀古詩繞不開的一個成語就是“詩情畫意”,劉禹錫這一聯詩,十四個字,純以白描手法寫盡秋色之美,鮮明生動,令人陶醉

枝葉凋零的下一句是什麼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

嗾人

狂。

劉禹錫的《秋詞》共兩首,這是第二首。兩首詩的主題有所不同,第一首是贊秋氣,以彰顯精神;第二首是詠秋色,以自比情操。

唐詩鑑賞:劉禹錫《秋詞其二》,14字以白描手法,寫盡秋天美景

山楓說文化與歷史為你細細解讀這首詩。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遠山變得明亮,流水變得清澈,夜晚時候降下寒霜;遠處幾棵樹的葉子或深紅或淺黃。

詩人總是有著細緻入微的觀察力,準確的洞察四季的輪迴,自然的變化,寫入詩句之中。為什麼“山明”?因為已經到了“夜來霜”的深秋時刻了。霜降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農曆九月份,公曆十月二十四日前後。這個時節,山中樹木枝葉凋零,所以遠遠望去山才變得明亮起來,而春夏之季山是翠綠或墨綠色的。為什麼“水淨”?因為秋季的天空澄澈蔚藍,山中流出的泉水、河流映著空靈的天色,自然顯得純淨冷冽,正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

唐詩鑑賞:劉禹錫《秋詞其二》,14字以白描手法,寫盡秋天美景

第一句寫的是遠山之景,第二句寫的是近處樹林的景色。因為離得近,所以才能看清楚樹葉的顏色。農曆九、十月份的朗州(湖南常德)樹葉雖然凋落許多,但不至於完全掉光,這些仍堅守枝頭的樹葉變作紅、黃色,映照在秋日的陽光之下,讓人目眩神馳,此正是“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

我們解讀古詩繞不開的一個成語就是“詩情畫意”,劉禹錫這一聯詩,十四個字,純以白描手法寫盡秋色之美,鮮明生動,令人陶醉。如果按照這兩句詩中的景物畫下來,那就是一幅意境優美,清新絢爛的“山中秋色圖”。

唐詩鑑賞:劉禹錫《秋詞其二》,14字以白描手法,寫盡秋天美景

我們初學寫作文的時候,絞盡腦汁也要寫一些排山倒海的排比句、華美辭藻的修辭句來增加文采,自以為那是極好的文章。隨著欣賞水平的提高才明白,

語到極致是平常,沒有技巧才是最高的技巧,如同太極劍法,重在劍意,不在劍招(金庸《倚天屠龍記》),老子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很顯然,詩豪劉禹錫先生是個中高手。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

人狂。”試上高樓一望,清爽的涼意透入骨髓,哪裡像豔麗的春色使人輕狂。

唐詩鑑賞:劉禹錫《秋詞其二》,14字以白描手法,寫盡秋天美景

這首詩的情感色彩是一種淡淡的清冷之色,從前兩句描繪的景物可以隱約感覺到一種涼意;後兩句再進一步點破,在思想上是一種反思。請注意,作者在這裡贊秋貶春,並非是不喜歡春天,而是為了透過春秋兩季的對比,展現自己的節操故意這麼說。“清入骨”,並非只是清冷,而是有清高,清白之意。

深秋涼意入骨,景物疏朗分明,這種清冷可讓人心靈沉靜下來,沖淡平和,思考得失;春天暖風襲人,春色濃豔熱烈,讓人如痴如狂。詩人將秋天寫得高潔而端莊,象徵君子風骨。

唐詩鑑賞:劉禹錫《秋詞其二》,14字以白描手法,寫盡秋天美景

第四句的“嗾”字是值得細細玩的一個生僻字,這個字有兩種含義,其一是指使狗的時候發出的聲音;其二是唆使。為不什麼不直接說“豈如春色使人狂”?就是為了再帶上指使狗這個含義,將那些排擠打擊他們的人暗喻為追求浮華的輕狂小人。

公元805年,劉禹錫積極參與了王叔文主導的“永貞革新”,這場改革只持續了100多天就全面慘敗。王叔文被先貶後殺,王伾被貶,劉禹錫、柳宗元、韓泰等8個人都被貶到偏遠州郡當司馬,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馬”事件。

唐詩鑑賞:劉禹錫《秋詞其二》,14字以白描手法,寫盡秋天美景

當時劉禹錫三十四歲,正值壯年,在唐朝中央政府出任判度支鹽鐵案一職,應該相當於現在財政部的司局級官員,春風得意,躊躇滿志。正夢想大展宏圖之際,變法失敗,被政敵一個窩心腳踹到了偏遠的朗州當了個有名無權的司馬。唐朝貶官當的這個“司馬”,約相當於現在地級市政府掛名秘書長。這種打擊無疑是極為沉重的,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的時候,淚如雨下“青衫溼”。

唐詩鑑賞:劉禹錫《秋詞其二》,14字以白描手法,寫盡秋天美景

然而,劉禹錫“詩豪”之名畢竟不是蓋的,他深深懂得古來悲秋之人大多是對現實失望,對前途悲觀,所以只看到秋天的蕭條肅殺,清冷寂寥。他不能接受這種悲觀失望的灰色情緒,不肯人云亦云,所以才偏說秋天比春天好,藉以展示自己堅韌不屈的鬥志,清白高潔的情操,這種百折不撓的高尚品格,向來為後人所稱道。

Tags:劉禹錫春色入骨司馬清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