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三國:諸葛亮只因這一點,就註定了他的結局

由 海波智企論 發表于 運動2022-12-31

簡介我在上面就講到了諸葛亮自小立志是要做管仲、樂毅這樣的人(管仲、樂毅是一個國家的丞相),就知道了最後肯定也不會選擇曹、孫兩家,但如果他去劉備這裡會是怎樣呢

幾度夕陽紅結局是什麼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諸葛亮只因這一點,就註定了他的結局

當我們開啟歷史長卷,就會發現三國時期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其中裡面有很多歷史人物為什麼總能成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一面鏡子呢?今天,首先從諸葛亮的成功求職上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借鑑和人生啟迪,以此作為這一期的分享主題。

諸葛亮在他十多歲時便已顯露出不同常人的才華,還常以管仲、樂毅來比擬自己。當時人們對他都是不屑一顧的,用現代話說,就是此人太能自吹了,自認為他的好友總是比不了人家,比如徐庶便是其中之一。在這裡我想多說一下:如果你身邊有特別能吹牛的人,就千萬別先否定他,因為這樣的人說不定在什麼時候就一飛沖天,飛黃騰達了也說不準。如果一個人能說都不敢說出來,那麼這樣的人肯定也不敢去想如何把它變現。

三國:諸葛亮只因這一點,就註定了他的結局

諸葛亮能在他人生二十七歲與劉備相遇,這還得感謝他師父水鏡先生(司馬徽)的推薦。但後來諸葛亮在出山時,水鏡先生曾說道:“亮,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惜哉!”所以,這句話則直接暗示了他今後最終的結局。

那麼,水鏡先生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以當時的戰爭格局來看就是沒有天時,也就是漢朝的氣數已盡,而劉皇叔的“匡扶漢室”不過是一場夢而已,所以他為諸葛亮感到可惜。畢竟在當時北方的曹操已雄踞中原,並且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叫坐享天時;而此時東南方的東吳政權已經被父兄經營了兩代,到孫權這裡也經營得還不錯,這叫坐享地利;因此,等諸葛亮出山時,確實可以說既不得天時,也不得地利,唯有人和還算不錯,後來也證實了這一點。

三國:諸葛亮只因這一點,就註定了他的結局

然而,司馬徽既然已經知道劉備不會得天下,那麼他為什麼還要極力向劉皇叔推薦諸葛亮呢?

其實,這個問題也很好解釋:一是水鏡先生不忍心自己的愛徒諸葛亮一身智慧和抱負被埋沒在鄉野之間;二是諸葛亮自己都自稱為管仲、樂毅,那麼他一定會出山,只是在時間上分個早晚,也顯示出他有一顆入仕之心;三是曹操與孫權手下的謀士如雲,即使諸葛亮去了他們那邊,以後肯定也會遭到同行排擠與打壓的。為什麼呢?

我在上面就講到了諸葛亮自小立志是要做管仲、樂毅這樣的人(管仲、樂毅是一個國家的丞相),就知道了最後肯定也不會選擇曹、孫兩家,但如果他去劉備這裡會是怎樣呢?我個人認為有三點:一是劉備這個人的名譽好,並且很容易受到老百姓的愛戴和懂得珍惜自己的下屬;二是劉備此時正好需要他這樣的人才,於是才有後來“三顧茅廬”的典故;三是當劉備與諸葛亮在經過隆中對的一段時間深入交談天下事之時深受啟發,還有後來的出師表(這一點證實了諸葛亮的真實才華和商業計劃書確實寫的好,這也往往是當今很多年輕人需要值得借鑑與學習的地方)。所以,如果諸葛亮去投奔劉備,今後幹得好算自己有才華;如果幹得不好,那麼水鏡先生的這句話正好是個臺階。

三國:諸葛亮只因這一點,就註定了他的結局

另外,在寫《三國志》 的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也說得到位,意思是這樣評價他的智慧:“ 蓋天命有歸、不可智力爭也。”竟然提到:一方面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另一方面又說臥龍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然而,劉備卻得了倆,怎麼最終也沒有得天下呢?因此,話還有後半句……下期剖析劉備的智慧謀略與缺陷。

劉備的長處主要是集中在他善於用人、善於團結各方人士,有很強的組織能力。而他的缺點也很明顯,其中最顯著的是他在謀略中不能區分主次矛盾之間的關係,因此導致了失敗。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搜尋【海波智企論】關注海波原創作品,聽我談管理乾貨,或者您在經營企業中遇到有管理上的困惑,請在下方留言處留言。

Tags:諸葛亮劉備水鏡管仲樂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