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課堂互動型別之課堂遊戲:原理、應用與案例

由 資訊化教學資源 發表于 運動2021-12-14

簡介教師根據學習者對遊戲的天生愛好心理和對新鮮的互動媒體的好奇心, 將遊戲作為與學習者溝通的平臺, 使資訊傳遞的過程更加生動, 從而脫離傳統的單向說教模式, 將互動元素引入到溝通環節中, 讓學習者在輕鬆、愉快、積極的環境下進行學習, 真正實現以

講課玩小遊戲是為了什麼

一、 概念界定

課堂遊戲是指教師為引導者,組織的為了具體的教學目標的完成,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採用有趣的遊戲的形式,在以一定的遊戲規則維持秩序的情形下,進行的授課形式。主要包括數字化遊戲和遊戲活動兩類。教師利用遊戲向學習者傳遞特定的知識和資訊。教師根據學習者對遊戲的天生愛好心理和對新鮮的互動媒體的好奇心, 將遊戲作為與學習者溝通的平臺, 使資訊傳遞的過程更加生動, 從而脫離傳統的單向說教模式, 將互動元素引入到溝通環節中, 讓學習者在輕鬆、愉快、積極的環境下進行學習, 真正實現以人為本, 尊重人性的教育, 重視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 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多元智力素質。

二、

原理闡述

1、學習遷移原理

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這裡的遊戲教學法實際上是一種正遷移、縱向遷移和特殊遷移。從遊戲教學法的過程中可以看出,讓學生參加遊戲,在完成遊戲的過程中,體會遊戲內容所包含的思想,這種有助於對與遊戲思想相近的知識點的理解,可以從對遊戲的理解遷移到相關知識點的理解,這樣把一個難於理解的問題由一個簡單的遊戲遷移過來,提高了教學效果。

2、動機遷移原理

動機遷移是指學生在缺乏動力的情況下,引導學生把從事其他活動的動機轉移到學習活動上。遊戲教學法實際上是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把對遊戲喜歡的動機遷移到對學習知識的動機上來,使其外部動機遷移到內部動機上來,正所謂寓教於樂。據本人兩年的課堂實踐來看,採用遊戲教學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性,在課堂上採用了遊戲教學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從 10%提高到90%以上, 學生精力集中,勤于思考,課堂上的教學效果非常明顯。

遊戲教學法有別於傳統的講授法、討論法, 它的課堂組織形式與講授法、討論法並不相同, 是一種類似、類比、遷移的方法, 是從遊戲內容來體會教學內容, 強調學生的主導性與參與性, 直接由書本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學科知識, 突出學生的自我理解、自我消化的能力、自我運用的能力。

三、

應用操作

1。 設計遊戲的三原則

充分研究兒童的心理活動規律表明,遊戲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遊戲對兒童心理的滿足程度。遊戲越能滿足兒童心理,則越成功,否則相反。由此看出,設計遊戲也必須以兒童的心理規律為基礎。否則,只會是空中樓閣。設計遊戲的幾大原則

(1) 猜測性(採用提問法),利用兒童的好奇心理,引導兒童透過遊戲來探尋未知世界,使孩子們感受成功的喜悅,此類遊戲有:神猜、Words in heart、The bad Queen 等等。

(2) 對抗性,利用兒童好勝心理進行遊戲,孩子們在遊戲中都希望取勝,關注遊戲的結果。利用學生關心遊戲結果的間接興趣,達到逐步掌握英語知識的目的。如:Golden touch、High and low voice。

(3) 趣味性,遊戲設計千變萬化,靈活形式,不可預知的結果,深深吸引著兒童,令他們興趣盎然,他們才會樂於參與和積極響應。

2。 實施遊戲的六原則

(1) 目的性。任何教學都應該在一定的教學目標指導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做到有的放矢,教學是讓孩子們的知識從無到有,從低到高的過程,以逐步達到老師預期的培養目標。目的性也含有以下方面的意思。

①每個遊戲均應為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

②遊戲為掌握當堂課的教學內容服務。

③遊戲為複習、鞏固以前學的知識服務。

(2) 準備性。教學遊戲要成功地進行,遊戲前的準備必不可少,這是保證遊戲成功的必要條件,我們所說的準備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準備。

①物質上的準備:包括道具、錄音機、卡片、板書、服裝、頭飾、錄音帶、錄影帶等。

②知識上的準備:每個遊戲的進行都對孩子們所學的知識和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師要有預見性。

③心理上的準備:良好的心理狀態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讓學生安靜,進入遊戲狀態。

(3) 順序性。遊戲進行的時候具有一定的難度,在進行遊戲時有必要遵循其難度差別,做到由易到位、因地制宜、步步為營,逐步提高。

(4) 公平性。遊戲的公平性尤其重要。如果教師沒有注意的話,可能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甚至產生對老師的排斥心理。因此, 在遊戲操作時,教師應注意:

①對人公平: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不可歧視差生,且應適當地照顧差生,後三排的學生,老師黃金視角以外的學生,培養全體學習成功者。

②在知識上對學生公平:有的遊戲難度不一,且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要求教師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同時教師要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不同的遊戲。

(5) 可控制性。有的遊戲在進行時,由於其本身的對抗性較強,學生好勝心切,群情激昂時會導致課堂紀律混亂。老師做遊戲應該心中有數,能有效控制課堂紀律。

(6) 適宜性。遊戲的難易程度要適宜,太難會使多數學生做不了,會導致遊戲失敗,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太容易又不能激發興趣。不同班級,不同程度,不同情況的學生要從實際出發,安排最適宜的遊戲。如男生比女生多一倍的班, 不適合進行男女對抗性遊戲,因為顯失公平,遊戲失去意義。

課堂互動型別之課堂遊戲:原理、應用與案例

Tags:遊戲學生遷移教學法學習